共29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金色王
金色王经
金色孔雀王
金色女
金色身
金色世界
金色迦叶
金色头陀
金色尊者
金色童子因缘经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
五部色
法处色
法处所摄色
佛类词典(续上)
金色金色王
金色王经
金色孔雀王
金色女
金色身
金色世界
金色迦叶
金色头陀
金色尊者
金色童子因缘经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
五部色
法处色
法处所摄色
金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黄金之色也。
(杂语)黄金之色也。
金色王
【佛学大辞典】
(本生)佛昔为金色王时,遇十二年大旱,仅存一食而供养辟支佛。天即雨饮食众宝,以济阎浮提。见佛说金色王经。
(本生)佛昔为金色王时,遇十二年大旱,仅存一食而供养辟支佛。天即雨饮食众宝,以济阎浮提。见佛说金色王经。
金色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金色王经,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说金色王之事,与菩萨本行集经第二品同。
(经名)佛说金色王经,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说金色王之事,与菩萨本行集经第二品同。
金色孔雀王
【佛学大辞典】
(神名)二十八部众之一。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谓「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众,常当拥护受持者」是也。据千手观音造次第仪轨,其形像,身为黄金色,左手执宝幢,上有孔雀鸟,为细妙色,说无量之妙言。真言曰:唵具光吒沙罗迦罗放光吒沙罗迦罗周遍叫罗迦唵吒娑婆诃。
(神名)二十八部众之一。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谓「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众,常当拥护受持者」是也。据千手观音造次第仪轨,其形像,身为黄金色,左手执宝幢,上有孔雀鸟,为细妙色,说无量之妙言。真言曰:唵具光吒沙罗迦罗放光吒沙罗迦罗周遍叫罗迦唵吒娑婆诃。
金色女
【佛学大辞典】
(人名)波罗奈国王夫人生一女,身黄金色,头发绀青,时年十六,父母欲为求婿,女言,为我求婿,须得身相与我同者。于国中索之不得。佛时在舍卫国,舍卫国贾人至波罗奈,言国中有其人。王闻之喜,使贾人作书迎其人。贾人即作书与佛,说此女端正无比,言欲为佛娶之之意。佛时在祇洹,为诸比丘数千人说法。持书人,直至佛所呈书。佛豫知书所说,取而裂之,作书报金色女,说无常生死之苦。女得书思惟,即得五神通,直至佛所礼敬。见经律异相三十四。
(人名)波罗奈国王夫人生一女,身黄金色,头发绀青,时年十六,父母欲为求婿,女言,为我求婿,须得身相与我同者。于国中索之不得。佛时在舍卫国,舍卫国贾人至波罗奈,言国中有其人。王闻之喜,使贾人作书迎其人。贾人即作书与佛,说此女端正无比,言欲为佛娶之之意。佛时在祇洹,为诸比丘数千人说法。持书人,直至佛所呈书。佛豫知书所说,取而裂之,作书报金色女,说无常生死之苦。女得书思惟,即得五神通,直至佛所礼敬。见经律异相三十四。
金色身
【佛学大辞典】
(杂名)金色之身相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杂名)金色之身相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金色世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文殊菩萨净土之名。宋僧传(法照传)曰:「法照遇老人曰:汝先发愿于金色界礼觐大圣。」朝野群载十六(戒牒)曰:「奉请金色世界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阿阇梨。」
(界名)文殊菩萨净土之名。宋僧传(法照传)曰:「法照遇老人曰:汝先发愿于金色界礼觐大圣。」朝野群载十六(戒牒)曰:「奉请金色世界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阿阇梨。」
金色迦叶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三迦叶中之摩诃迦叶也。是付法藏之第一祖,彼身有金色之光,故名饮光,又名金色迦叶,金色头陀。
(人名)三迦叶中之摩诃迦叶也。是付法藏之第一祖,彼身有金色之光,故名饮光,又名金色迦叶,金色头陀。
金色头陀
【佛学大辞典】
(人名)摩诃迦叶之别称。彼身相有金色,为头陀行第一,故名。
【佛学常见辞汇】
摩诃迦叶的别名,因他的身体呈现出金色而且有光,在释尊诸弟子中,以修头陀第一著称,故被称为金色头陀或饮光。
(人名)摩诃迦叶之别称。彼身相有金色,为头陀行第一,故名。
【佛学常见辞汇】
摩诃迦叶的别名,因他的身体呈现出金色而且有光,在释尊诸弟子中,以修头陀第一著称,故被称为金色头陀或饮光。
金色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摩诃迦叶之别称。又名金色迦叶,金色头陀等。
(人名)摩诃迦叶之别称。又名金色迦叶,金色头陀等。
金色童子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二卷,赵宋惟净译。说佛灭后有大商主子身有金色光,名金色童子。阿难教化之之因缘。
(经名)十二卷,赵宋惟净译。说佛灭后有大商主子身有金色光,名金色童子。阿难教化之之因缘。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金色迦那钵底(Ganapati)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大圣欢喜天之修法。
(经名)佛说金色迦那钵底(Ganapati)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大圣欢喜天之修法。
五部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见摄真实经下。
(名数)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见摄真实经下。
法处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处所摄色之略。
(术语)法处所摄色之略。
法处所摄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括诸法为十二处,摄属于法处而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种,一极略色,分析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等有质之实色而令至极微者。二极迥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之显色而令至极少者,达见为难,故名极迥色。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也,是为依受戒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之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也。如空华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禅定所变之色声香味等境也。以胜定力之故,于一切之色变现自在,故名定所生自在色。见义林章五末。
【佛学常见辞汇】
在十二处中,为法处所摄属的色法,名法处所摄色。有五种:一、极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尘等有质的实色,令之至极徵者;二、极回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的显色,令之至极少者,因至难见,故名极回;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是依受戒仪式,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见,故亦名无表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的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乃至空花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变起的色声香味等境。
(术语)总括诸法为十二处,摄属于法处而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种,一极略色,分析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等有质之实色而令至极微者。二极迥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之显色而令至极少者,达见为难,故名极迥色。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也,是为依受戒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之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也。如空华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禅定所变之色声香味等境也。以胜定力之故,于一切之色变现自在,故名定所生自在色。见义林章五末。
【佛学常见辞汇】
在十二处中,为法处所摄属的色法,名法处所摄色。有五种:一、极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尘等有质的实色,令之至极徵者;二、极回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的显色,令之至极少者,因至难见,故名极回;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是依受戒仪式,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见,故亦名无表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的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乃至空花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变起的色声香味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