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经
【佛学大辞典】
(杂名)纸叶之经典也,是属于色尘,故云色经。法华文句记一上曰:「灭后色经。」
(杂名)纸叶之经典也,是属于色尘,故云色经。法华文句记一上曰:「灭后色经。」
色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境之一。青黄赤白等之法,为眼根所对之境界者。
【佛学常见辞汇】
五境之一。(参见:五境)
(术语)五境之一。青黄赤白等之法,为眼根所对之境界者。
【佛学常见辞汇】
五境之一。(参见:五境)
五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声香味触之五法,是为眼等五根所缘之境界,故云五境。
【佛学常见辞汇】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五境。
(名数)色声香味触之五法,是为眼等五根所缘之境界,故云五境。
【佛学常见辞汇】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五境。
色盖
【佛学大辞典】
(杂名)五盖之一。色声等之色尘,覆盖真性,故名色盖。
(杂名)五盖之一。色声等之色尘,覆盖真性,故名色盖。
色尘
【佛学大辞典】
(杂名)六尘之一。青黄赤白等显色及男女形色等之染污情识者,谓之色尘。圆觉经曰:「耳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参见:六尘)
【三藏法数】
谓眼所见青黄赤白及男女形貌等色,是名色尘。
【三藏法数】
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杂名)六尘之一。青黄赤白等显色及男女形色等之染污情识者,谓之色尘。圆觉经曰:「耳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参见:六尘)
【三藏法数】
谓眼所见青黄赤白及男女形貌等色,是名色尘。
【三藏法数】
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色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假谛之异名。台家空假中之三谛,仁王经疏三以为空色心之三法。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空假中三谛中假谛的别名。
【三藏法数】
色即质碍之义,谓谛审世间众生色身及山河大地种种形相,乃至意识所缘一切境界,皆是色法,是名色谛。
(术语)假谛之异名。台家空假中之三谛,仁王经疏三以为空色心之三法。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空假中三谛中假谛的别名。
【三藏法数】
色即质碍之义,谓谛审世间众生色身及山河大地种种形相,乃至意识所缘一切境界,皆是色法,是名色谛。
色缚
【佛学大辞典】
(杂语)贪等之三毒缚色法,使色业不得自在。故名色缚。仁王经中曰:「灭色缚诸烦恼。」
(杂语)贪等之三毒缚色法,使色业不得自在。故名色缚。仁王经中曰:「灭色缚诸烦恼。」
色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尘中之色尘声尘也。
(术语)五尘中之色尘声尘也。
色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蕴之一。在俱舍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在成实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在唯识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此等色法有种种差别,集于一而称为色蕴。
【佛学常见辞汇】
五蕴之一。(参见:五蕴)
【三藏法数】
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术语)五蕴之一。在俱舍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在成实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在唯识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此等色法有种种差别,集于一而称为色蕴。
【佛学常见辞汇】
五蕴之一。(参见:五蕴)
【三藏法数】
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名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为名,色蕴之一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为色。色者质碍之义,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支。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诠目,故号为名。身形质碍,称之为色。良以心法冥漠难彰,非诠不辨,故从诠目说以为名。」法界次第上曰:「心但有字故曰名也,有形质碍之法谓之为色。」法华玄义一曰:「心如幻炎,但有名字。」俱舍论十,有四释。其第三释曰:「随名显故。」同光记八曰:「随名显故者第三解,无色四蕴相隐难知,随名显故,标名称故。婆沙云:有说色法尘显,即说为色。非色微隐,申名显故,说之为名。」
【佛学常见辞汇】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中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的时候,叫做名色支。
【佛学次第统编】
名色者,五蕴之总名。受想行识之四蕴曰名,色之一蕴曰色。受等之四蕴,皆为心识之法,无形体可见,仅可知其名,故谓之名。色之一蕴,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是谓之色。
〔表〕
【三藏法数】
色即识心,色即羯逻蓝也。此之名色,是胎中初七日之形位,诸根未成之称,即五蕴肉团之体,是为胎中现在果也。(梵语羯逻蓝,华言凝滑。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三藏法数】
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即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术语)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为名,色蕴之一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为色。色者质碍之义,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支。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诠目,故号为名。身形质碍,称之为色。良以心法冥漠难彰,非诠不辨,故从诠目说以为名。」法界次第上曰:「心但有字故曰名也,有形质碍之法谓之为色。」法华玄义一曰:「心如幻炎,但有名字。」俱舍论十,有四释。其第三释曰:「随名显故。」同光记八曰:「随名显故者第三解,无色四蕴相隐难知,随名显故,标名称故。婆沙云:有说色法尘显,即说为色。非色微隐,申名显故,说之为名。」
【佛学常见辞汇】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中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的时候,叫做名色支。
【佛学次第统编】
名色者,五蕴之总名。受想行识之四蕴曰名,色之一蕴曰色。受等之四蕴,皆为心识之法,无形体可见,仅可知其名,故谓之名。色之一蕴,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是谓之色。
〔表〕
【三藏法数】
色即识心,色即羯逻蓝也。此之名色,是胎中初七日之形位,诸根未成之称,即五蕴肉团之体,是为胎中现在果也。(梵语羯逻蓝,华言凝滑。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三藏法数】
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即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行无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不还之一。(参见:不还)
(术语)七种不还之一。(参见:不还)
言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语与颜色。无量寿经下曰:「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杂语)言语与颜色。无量寿经下曰:「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赤色
【佛学大辞典】
(杂名)梵语乾陀色。旧云袈裟色是也。有部百一羯磨九曰:「或乾陀色,梵云袈裟野,译为赤色。」梵音Kas!a%ya。
(杂名)梵语乾陀色。旧云袈裟色是也。有部百一羯磨九曰:「或乾陀色,梵云袈裟野,译为赤色。」梵音Kas!a%ya。
佛体色性率都婆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密教之法,以率都婆为大日如来之三昧耶形,故云佛体,是为四大所成之法,故云色性。
(杂语)密教之法,以率都婆为大日如来之三昧耶形,故云佛体,是为四大所成之法,故云色性。
妙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苏楼波Suru%pa,佛之报身报土色相不可思议者。胜天般若经七曰:「尔时有一人,名苏楼波,陈云妙色。」名义集三曰:「经云:妙色湛然常安住,不为生老病死迁。」
【佛学常见辞汇】
美妙的色相。佛的报身与报土都有不可思议的美妙色相。
【三藏法数】
妙色者,谓形仪英伟,色相端严,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术语)梵语曰苏楼波Suru%pa,佛之报身报土色相不可思议者。胜天般若经七曰:「尔时有一人,名苏楼波,陈云妙色。」名义集三曰:「经云:妙色湛然常安住,不为生老病死迁。」
【佛学常见辞汇】
美妙的色相。佛的报身与报土都有不可思议的美妙色相。
【三藏法数】
妙色者,谓形仪英伟,色相端严,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妙色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妙色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妙色陀罗尼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