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色光
【佛学大辞典】
(杂名)观无量寿经曰:「尔时世尊即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
五色缕
【佛学大辞典】
(杂名)药师经曰:「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中略)或有疾药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五色水
【佛学大辞典】
(杂语)高僧传曰:「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以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际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
五色鹿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鹿)
鹿
【佛学大辞典】
(动物)梵语疑Mr!ga,又曰舍么攞。佛于鹿苑初转四谛法轮,因以鹿为转法轮之三昧耶形。毗奈耶杂事曰:「佛言:凡印有二种:一是大众,二是私物。若大众印可刻转法轮像,两边安鹿,伏跪而住。其下应书元本造寺施主名字。」梵语杂名曰:「鹿,疑。又,舍么攞S/ambara。」
五色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种之染粉也。真言行者作坛时,涂坛所用之染料也。陀罗尼集经九曰:五色粉者,一白色,粳米粉是也。二黄色,若郁金末,若黄土末。三赤色,若朱沙末,赤土末等。四青色,若青黛末,乾蓝靛等。五黑色,若用墨末,若炭末等。其粉皆和沈香末用。」
五色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眼等之五根。以此色蕴中之五根,别于信等之五根也。
五色线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漫荼罗綖亦尔。(中略)复次,五色綖者,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信进念定慧五法,以此五法贯摄一切教门,是故名为修多罗。古译谓之綖,经也。盖五色即为五智之色,故此五色线,有用于灌顶道场,作金刚线坛线结线等者。其中张于大坛之金刚橛者,及灌顶时授于受者,使挂于手者,谓之金刚线。二十一结同授于受者者,谓之结线,或曰二十一结修多罗。七结而系于腰者,谓之腰线。又有埋五宝五谷等于曼荼罗之五方时,用以缚其裹物之口者。又婆罗门之臂系五色线,佛除比丘之病缘外禁系之。」毗奈耶杂事一曰:「六众乞食,见诸婆罗门以妙香华庄严形体,将五色线系之于臂。(中略)便于他日以五色线缠于臂上,入城乞食,诸婆罗门等见生轻贱。(中略)佛作是念:若诸苾刍以五色线系臂,有斯过失,由是苾刍不应以五色线系臂,若有系者得越法罪。佛既不许系臂线,时有苾刍身婴患苦,诣医人所。问言:贤首我身有疾,幸为处方?答言:圣者取五色线咒之系臂必得除愈。报曰:世尊不听。彼言仁之大师,慈悲为本,病缘开许,理所不疑。时诸苾刍白佛,佛言:我今听诸苾刍,为病因缘医人教者,线系无犯。」
五色云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名五彩叠云。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之物也。其手名五色云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曰:「若为速成就佛道者,当于五色云手。真言唵(引),嚩日罗(二合),迦哩啰吒吒。」又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曰:「若人为成就仙法者,当修五色云法。其仙云观自在菩萨像,相好庄严如前说。但右手持五色云,左手举上握所著天衣端。画像已,其印相,左右手为羽,势作飞相。真言曰:唵嚩日罗(二合),达磨(一),半者路婆铭伽(五色云),悉驮(引),尾地也(二合),驮罗南(成就明仙者),娑嚩(二合),贺。于山崛寂处作念诵法,满一万八千遍已得仙果。」
五色界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造显曼荼罗时,为区别各重位,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也。瞿醯坛跢罗经中曰:「中台,及内院,应用五色而作界道。其第二院应用三色。第三外院唯用白色而作界道,其著食院及行道院,但用白色而作界道。」大日经疏六曰:「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为周界竟,次于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黄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次布黑色。其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黄三色。第三重周界,但布纯白一色,皆极令均调正直,渐次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养处外缘等,随作一纯色界。瞿醯云:但用白色也。所以先白色,从中向外者,明此菩提心五种根力,渐次增广,乃至住于大般涅槃,则遍一切处,无所不在故,黑色最居外也。若从浅至深,自迹归本,则世尊俯同六趣,为初门眷属,开发净菩提心。若众生入此明门,超百六十心时,则已出过世间,上菩萨位。故第三漫荼罗,唯以白色为界也。第二漫荼罗于白之上更加赤色,黄色者,赤是勤勇,菩提心中,进修万行,黄是如来念处。万德开敷。尔时即入重玄门,居寂光土。乃至迹居补处,犹故不识一人。故于第二重,但以三色为界也。第一重漫荼罗于三色之上更加青色黑色者,青是大空三昧,所谓如来身口意密无尽加持故,作大虚空色。黑为如来寿量常住之身,如是妙身,毕竟无像,故作深玄色。此二句,是如来秘藏,非普为一切众生,故名眷属也。又入此深玄色时者,即是如来自證中胎华藏。尔时见五智色,皆同一法界色。何有浅深之殊。而诸众生有渐入者,有超升者,有顿入者。然其所趣,毕竟同归,故云一切内深玄也。」
五如来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总有四种:一、大疏四所谓白坛曼荼罗之五佛。中央大日如来阎浮檀紫摩金色,宝幢如来白色如朝日,其馀华开敷佛,无量寿佛,鼓音佛之三如来共为真金色。二、大疏六所谓,毗庐遮那白,是净法界之色。为一切诸法之本源,故为最初。宝幢如来赤,既发菩提心,于明道之中,降伏魔怨,灭除盖障,故为第二。沙罗树王如来(开敷华王如来)黄,成正觉时,万华开敷。皆至金刚(金刚为地其色赤)实际,故为第三。无量寿如来青,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曼荼罗,犹如虚空(虚空之色青)之具含万象,故为第四。鼓音如来(释迦)黑,所以垂普门之迹者,以皆欲显本,本即是如来自證之地住于大涅槃也,若舍加持神力时,则一切众生之心量,非其境界,是故其色幽玄,居于最后。三、大疏二十所谓由于五转色。五佛如其次第,为黄赤白黑青。(参见:五色)。菩提心义六会第二与第三曰:此中初义,为染色次第,是初心观者之次第也,后义为果地佛德之次第,取青具诸色之义。以青为大日之色。四、慈氏轨等谓由五色界道之义,故为白黄赤黑青之次第,是亦依观行者之次第也。亦与五大色相应。慈氏轨下曰:「第三院最外,白黄赤黑青之五道图之,表五智之义。」尊胜轨下曰:「第三院外院画五道,白黄赤黑青,此表五佛顶五智之义。」
五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青黄赤白黑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绯,红,紫,绿,琉黄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绯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各色配方位,则如图。
五间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于青等五正色有绿等五间色。(参见:五色)
五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青黄赤白黑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绯,红,紫,绿,琉黄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绯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各色配方位,则如图。
五种色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法论说法处之中有五种之色法者。(参见:法处所摄色)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乃是显色;若下望之,则此显色至远而为难见,是名极迥色。
〔三、受所引色〕,受即领受,引即引取。如受诸戒品,戒是色法,所受之戒,即是受所引色。又如意识领纳声香味触等法,乃至忆念过去曾见境界,皆名受所引色。
〔四、遍计所起色〕,谓诸众生于诸识所变影像,及第六识所缘三世境界,空华水月等,悉生计著,是名遍计所起色。(第六识者,即意识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五、定自在所生色〕,定即禅定。自在所生色者,谓解脱静虑所缘境色也。如菩萨入定,所现光明,及现一切色像境界。如入火定,则有火光发现,是名定自在所生色。(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不可见有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眼等五根(指内之胜义根),与声香味触四尘之丸法者,非眼所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成,故云有对色。对者,对待障碍之义也。
【三藏法数】
不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色,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香味触也;此四亦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身故也。
不可见无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有无表色之一法,是非眼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生之法,而非极微所成之法,故云无对。
【三藏法数】
不可见无对色者,即无表色也。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名为落谢五尘。虽于意识分别明了,皆不可见,亦无表对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化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以神力变作种种之形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