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2,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色爱住地惑
色微
色焰
色经
色境
色盖
色尘
色谛
色缚
色声
色蕴
名色
行无色
言色
赤色
色爱住地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住地惑之一,色界一切之思惑也,举爱之一种以兼摄他种。
【三藏法数】
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著色界禅定,不能出离,故名色爱住地惑。
色微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青黄等色尘之极微也,又总谓色法之极微。
【三藏法数】
色者,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也。以其微细,故名色微。
【三藏法数】
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以其微细,故名色微。
色焰
【佛学大辞典】
(比喻)色之无实,如阳焰,故名为焰。性灵集八曰:「色焰驰六趣野。」
色经
【佛学大辞典】
(杂名)纸叶之经典也,是属于色尘,故云色经。法华文句记一上曰:「灭后色经。」
色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境之一。青黄赤白等之法,为眼根所对之境界者。
【佛学常见辞汇】
五境之一。(参见:五境)
五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声香味触之五法,是为眼等五根所缘之境界,故云五境。
【佛学常见辞汇】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五境。
色盖
【佛学大辞典】
(杂名)五盖之一。色声等之色尘,覆盖真性,故名色盖。
色尘
【佛学大辞典】
(杂名)六尘之一。青黄赤白等显色及男女形色等之染污情识者,谓之色尘。圆觉经曰:「耳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参见:六尘)
【三藏法数】
谓眼所见青黄赤白及男女形貌等色,是名色尘。
【三藏法数】
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色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假谛之异名。台家空假中之三谛,仁王经疏三以为空色心之三法。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空假中三谛中假谛的别名。
【三藏法数】
色即质碍之义,谓谛审世间众生色身及山河大地种种形相,乃至意识所缘一切境界,皆是色法,是名色谛。
色缚
【佛学大辞典】
(杂语)贪等之三毒缚色法,使色业不得自在。故名色缚。仁王经中曰:「灭色缚诸烦恼。」
色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尘中之色尘声尘也。
色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蕴之一。在俱舍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在成实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在唯识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此等色法有种种差别,集于一而称为色蕴。
【佛学常见辞汇】
五蕴之一。(参见:五蕴)
【三藏法数】
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名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为名,色蕴之一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为色。色者质碍之义,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支。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诠目,故号为名。身形质碍,称之为色。良以心法冥漠难彰,非诠不辨,故从诠目说以为名。」法界次第上曰:「心但有字故曰名也,有形质碍之法谓之为色。」法华玄义一曰:「心如幻炎,但有名字。」俱舍论十,有四释。其第三释曰:「随名显故。」同光记八曰:「随名显故者第三解,无色四蕴相隐难知,随名显故,标名称故。婆沙云:有说色法尘显,即说为色。非色微隐,申名显故,说之为名。」
【佛学常见辞汇】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中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的时候,叫做名色支。
【佛学次第统编】
名色者,五蕴之总名。受想行识之四蕴曰名,色之一蕴曰色。受等之四蕴,皆为心识之法,无形体可见,仅可知其名,故谓之名。色之一蕴,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是谓之色。
〔表〕
【三藏法数】
色即识心,色即羯逻蓝也。此之名色,是胎中初七日之形位,诸根未成之称,即五蕴肉团之体,是为胎中现在果也。(梵语羯逻蓝,华言凝滑。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三藏法数】
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即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行无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不还之一。(参见:不还)
言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语与颜色。无量寿经下曰:「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赤色
【佛学大辞典】
(杂名)梵语乾陀色。旧云袈裟色是也。有部百一羯磨九曰:「或乾陀色,梵云袈裟野,译为赤色。」梵音Kas!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