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良谋子牙

相关人物
吕尚(姜子牙)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8~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脩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國語辭典》:良谋(良謀)  拼音:liáng móu
好的策略。《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裴松之注引《资别传》:「暨朕统位,动赖良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屯濮阳,别有良谋,汝岂知之。」也作「良策」。
分類:良谋
《漢語大詞典》:良谟(良謨)
良谋。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弼谐靡成,良謨莫陈。”謨,文选作“谋”。 清 冯桂芬 《滩上有纪》诗:“屈小伸自大,达人有良謨。”
分類:良谋
《漢語大詞典》:英猷
犹良谋。晋书·宣帝纪:“﹝ 宣皇 ﹞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 公孙 於百日,擒 孟达 於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旧唐书·音乐志四》:“英猷被寰宇,懿躅隆邦政。” 明 杨慎 《送许稚仁得玉字》诗:“之子藴英猷,夙龄在仙録。”
分類:良谋
《漢語大詞典》:长计(長計)
(1).求取长远利益的谋略。战国策·楚策一:“ 楚国 僻陋,託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史记·苏秦列传:“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魏书·袁翻传》:“一二年后,足食足兵,斯固安边保塞之长计也。” 清 唐甄 潜书·主进:“古之大臣,於政事无所不达,於社稷之长计无所不周。”
(2).良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从之, 权 果輟计” 裴松之 注引《献帝春秋》:“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 操 ,使敌乘其隙,非长计也。”
《漢語大詞典》:良谟(良謨)
良谋。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弼谐靡成,良謨莫陈。”謨,文选作“谋”。 清 冯桂芬 《滩上有纪》诗:“屈小伸自大,达人有良謨。”
分類:良谋
《漢語大詞典》:良算
良谋;善策。晋书·温峤传:“﹝ 陶侃 怒曰:﹞ 荆州 接胡 蜀 二虏,仓廩当备不虞,若復无食,僕便欲西归,更思良算。”晋书·吕光载记:“皇天欲赞成明公八百之业,故令 大豫 迷於良算耳。”
分類:良谋善策
《漢語大詞典》:高谟(高謨)
深谋;良谋。晋书·王导传:“朕思凭高謨,弘济远猷,维稽古建尔于上公,永为 晋 辅。” 南朝 梁 沈约 《刘领军封侯诏》:“宗社克固,寔倚高謨。”
分類:深谋良谋
《漢語大詞典》:高谋(高謀)
良谋。后汉书·郑太孔融等传赞:“直轡安归,高谋谁佐?” 李贤 注:“言其道无所归,谋謨之高欲谁佐也。”
分類:良谋
《漢語大詞典》:良猷
良谋;妙计。《胭脂血弹词》第一回:“叩求萱座,恩赐良猷。” 莫文骅 《悼刘伯坚》诗:“西北军中驰令誉,红军帐里足良猷。”
分類:良谋妙计
《漢語大詞典》:上术(上術)
良谋。后汉书·梁统传论:“匡朝卹患,未闻上术,憔悴之音,载謡人口。” 南朝 陈后主 《追封吴明彻诏》:“ 李陵 矢竭,不免请降; 于禁 水涨,犹且生获。固知用兵上术,世罕其人。”
分類:良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