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心  拼音:rén xīn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2.人的意志、感情。《三国演义》第一○回:「目今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红楼梦》第六五回:「奶奶便有礼让,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干休善罢。」
3.善良的心意。《红楼梦》第六九回:「你们就只配没人心的打著骂著使也罢了;一个病人,也不知可怜可怜。」
4.报恩的心意,亦暗指财物。如:「对于您的大恩大德,我虽不能每月定期看望,但逢年过节必有一份人心。」
《國語辭典》:良心  拼音:liáng xīn
1.人类天生本然的善心。《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唐。孔颖达。正义:「良心即善心,善心即仁义之心。」
2.能辨别是非善恶的认知作用。如:「这个绑匪终于良心发现,放了人质。」《红楼梦》第六五回:「你还是个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来伏侍。」
《國語辭典》:灵魂(靈魂)  拼音:líng hún
1.附在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成分,一旦脱离躯体,人便死亡。也指人死后的鬼魂。《楚辞。屈原。九章。哀郢》:「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汉。蔡邕陈留太守胡公碑〉:「灵魂徘徊,靡所瞻逮;惟其伤矣,胸肝摧碎。」
2.心灵、精神。如:「灵魂深处」。《楚辞。屈原。九章。抽思》:「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3.指人格、良心。如:「他为了眼前利益,不顾大局而出卖灵魂。」
4.比喻居关键地位,具主导作用的因素。如:「他是班上的灵魂人物。」、「总教练是整个球队的灵魂,成败的关键。」
《國語辭典》:忍心  拼音:rěn xīn
1.狠心。《诗经。大雅。桑柔》:「惟彼忍心,是顾是复。」
2.耐心。唐。白居易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
《國語辭典》:天良  拼音:tiān liáng
与生俱有的良心善性。《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今番听了黄抚台之言,忽然激发天良,急愤愤的说了这们两句话。」《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做了知县就把天良丧到这步田地。」
《國語辭典》:过意(過意)  拼音:guò yì
1.心安。《西游记》第三六回:「唐僧见他们磕头礼拜,甚是不过意。」
2.多心。如:「就是不怕你过意,所以我才把这件事情告诉你。」
《漢語大詞典》:瞒心(瞞心)
昧着良心。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二折:“你还这等苦尅瞒心骂我来,直待要犯了法遭了刑,你可便恁时节改。”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我也再不去图私利狠心的放解,我也再不去惹官司瞒心儿举债。”
分類:良心
《國語辭典》:亏心(虧心)  拼音:kuī xīn
违背良心。如:「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國語辭典》:亏心事(虧心事)  拼音:kuī xīn shì
违背良心的事情。《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國語辭典》:昧心  拼音:mèi xīn
欺心,违背良心。《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在先这妇女和我做伴时,曾借我锭钞。休昧心说,这钱还我了,争奈我文书不曾把还它。」《西游记》第二五回:「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
《國語辭典》:血心  拼音:xiě xīn
1.良心。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是个昧血心,欺良善图荣贵,岂不闻阴发迟阳显疾。」
2.热诚的心。《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先生,像你这样血心为朋友,难道我们当差的心不是肉做的?」
《國語辭典》:亏心事(虧心事)  拼音:kuī xīn shì
违背良心的事情。《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国语辞典》:埋情  拼音:mái qíng
昧著良心。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是那个埋情出告,元来这程婴舌是斩身刀。」
分类:良心
《漢語大詞典》:四两红肉(四兩紅肉)
指心,良心。 马烽 《张初元的故事》:“咱人穷了骨头没穷,凭着四两红肉,咱虚说什么?”
分類:良心
《國語辭典》:天理良心  拼音:tiān lǐ liáng xīn
自然法则和人的良知,一般用作誓词。《红楼梦》第五五回:「按正理,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个人帮著,咱们也省些心。」《红楼梦》第六七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到:『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
《国语辞典》:欺天诳地(欺天诳地)  拼音:qī tiān kuáng dì
欺骗天地神明。比喻昧著良心做事。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正是一世儿不能勾发迹的。」也作「欺天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