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船 → 舡船”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鸣桹(鳴桹)
亦作“ 鸣榔 ”。 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文选·潘岳〈西征赋〉》:“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李善 注:“《説文》曰:桹,高木也。以长木叩舷为声,言曳纤经於前,鸣长桹於后,所以惊鱼,令入网也。” 唐李白《送殷淑》诗之一:“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謡。” 王琦 注:“所谓鸣榔者,常是击船以为歌声之节,犹叩舷而歌之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版,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自号‘回同客’。” 明 张煌言 《舟次听雨分得长字》:“小雨江天倍渺茫,翩然有客度鸣榔。” 郁达夫 《星洲旅次有梦而作》诗:“ 钱塘江 上听鸣榔,夜梦依稀返故乡。”
《漢語大詞典》:叩枻
桨击船舷。谓摇动船桨。《文选·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李善 注:“《楚辞》曰:‘渔父鼓枻而去。’ 王逸 曰:‘叩船舷也。’”枻,或作“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