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船 → 舡船、只 → 只祇祗衹秪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开船(开船)  拼音:kāi chuán
1.驾驶船只。如:「他一生以开船为业。」《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里放炮开船,一直往上江进发。」
2.船只行驶。如:「开船之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可抵达目的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次日,风定开船,又行了几程。大爷、二爷由水登陆。」
《漢語大詞典》:弹子(彈子)
(1).即弹丸。 宋 钱易 《洞微志》:“有术士於腕间出弹子三丸,皆五色。”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这个当儿,又是照前噗的一声,一个弹子左耳朵眼儿里打进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生平有一薄技,百步之内,用弹子击物,百发百中。”参见“ 弹丸 ”。
(2).方言。台球。在特制的台子上用杆撞球的游戏。
《國語辭典》:弹丸(彈丸)  拼音:dàn wán
1.弹弓发射所用的实心球体。也作「弹珠」。《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走出天井来,向腰间锦袋中取出两个弹丸,拿在手里。」
2.比喻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
《漢語大詞典》:弹丸(彈丸)
发射弹丸。用以喻轻易、随便。 汉 桓宽 盐铁论·盐铁取下:“昔 商鞅 之任 秦 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师若弹丸。”
《國語辭典》:牂柯  拼音:zāng kē
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绳的木桩。《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传》:「道西北牂柯。」唐。张守节。正义:「崔浩牂柯船杙也。」也作「牂牁」。
《国语辞典》:造船  拼音:zào chuán
制造船只。如:「高雄的造船工业很发达。」
《國語辭典》:舣船(艤船)  拼音:yǐ chuán
把船停靠在岸边。《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柳下渔人,舣船晒网。」
《国语辞典》:泊岸  拼音:bó àn
船只停靠岸边。如:「乌鱼季节到了,泊岸的渔船又纷纷忙碌起来。」《老残游记》第一回:「幸而是向这边来,不过二三十里就可泊岸了!」
《國語辭典》:开江(開江)  拼音:kāi jiāng
1.船只开航。《水浒传》第四一回:「晁盖整点众人完备,都叫分投下船,开江便走。」
2.河川名。位于四川省,源出开江县东北,由山溪诸水汇聚而成。东入开县,会清江于云阳县界注入长江。也称为「临江」。
《國語辭典》:停泊  拼音:tíng bó
船靠岸停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有个洪州判官李公佐在江西解任,扁舟东下,停泊建业,到瓦官寺游耍。」《儒林外史》第四○回:「我今番押运北上,不敢停泊;将来回到敝署,再请先生相会罢。」
《国语辞典》:粮船(粮船)  拼音:liáng chuán
旧时在运河上运粮的船只。
《国语辞典》:民船  拼音:mín chuán
用来载客或运货的民用船只。如:「长江沿岸,除了大型轮船货轮外,不时有民船来回穿梭于两岸之间。」
《國語辭典》:桅樯(桅檣)  拼音:wéi qiáng
桅杆。
分類:桅杆船只
《漢語大詞典》:漕船
用于漕运的船只。新唐书·张万福传:“ 万福 因驰至 涡口 ,驻马于岸,悉发漕船相衘进,贼兵倚岸熟视不敢动。” 清 方苞 《送左未生南归序》:“ 未生 自 燕 南附漕船东下,至 淮阴 ,始知南山集祸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建都 东京 ,依靠东南漕运,漕船是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
分類:漕运船只
《国语辞典》:雇船(雇船)  拼音:gù chuán
租用船只。如:「我们雇船去游湖吧!」
《漢語大詞典》:帆楫
亦作“ 帆檝 ”。 船帆和桨。多泛指船只。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之二:“帆檝衣裳尽钓徒,往来踪跡遍 三吴 。” 清 阮元 《河间》诗:“尘世那有常閒身,水催帆楫车催轮。” 清 马建忠 《铁道论》:“大川之梁,则施转枢以便往来之帆楫。”
分類:船帆船只
《國語辭典》:航船  拼音:háng chuán
定期往来,载送客货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