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0,分1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三般若
大品般若经
大般若
大般若供养
大般若经
大般若转读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五十颂圣般若罗波蜜经
五种般若
不共般若
方便般若
六喻般若
佛类词典
八部般若三般若
大品般若经
大般若
大般若供养
大般若经
大般若转读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五十颂圣般若罗波蜜经
五种般若
不共般若
方便般若
六喻般若
八部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若经之部类有八部。(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是),第二部二万五千偈(放光是),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光赞是),第四部八千偈(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偈(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问是),第七部六百偈(文殊是),第八部三百偈(金刚般若)。」如经本所见,阅藏知津所云之大品,放光,光赞,其文虽有具异,然为同一经本,以之配于三部,非也。故天台之金刚疏及嘉祥之仁王经疏,皆以为八部中第一第二之经本未渡,取第三之光赞亦名之曰大放光。是为第三部。又八部中第四之道行与第五之小品为同本异译。大般若之第四分也。故嘉祥名第四分为小品或道行云。
【三藏法数】
(出般若经)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馀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三十七道品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念处。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五根。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为五力。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七觉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八正道。已上诸法总为三十七道品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六波罗蜜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小品般若〕,谓与前大品所说之法,大要是同,因对大品,以其卷帙少故,是名小品般若。
〔三、放光般若〕,谓世尊入于三昧,从足千辐轮相,放大光明,上至肉髻及诸毛孔中,皆放光明,遍照十方国土,为诸菩萨而说此经,是名放光般若。(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光赞般若〕,光,即光明;赞,即讲说。谓佛从舌本出无数光明,照三千界,其光明中自然而现无数金莲华,其莲华上各有诸佛讲说此经,是名光赞般若。(三千界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道行般若〕,谓佛说法,令诸众生闻者喜乐,展转相告,于中受学成就道行,是名道行般若。
〔六、金刚般若〕,金刚,喻也。般若,法也。以金刚之贞,至坚至利、能断难断,能碎万物。譬喻般若空慧,能断诸众生难断之惑,是名金刚般若。
〔七、胜天王般若〕,胜天王问佛云:菩萨摩诃萨云何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佛即答云: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经,则能通达檀波罗蜜乃至智波罗蜜等。此经由胜天王发问而说,是名胜天王般若。(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摩诃,华言大。梵语檀,华言施。)
〔八、文殊问般若〕,文殊师利白佛言:我观如来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等。佛即答云: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等,甚为希有。此经因文殊发问而说,是名文殊问般若。(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名数)般若经之部类有八部。(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是),第二部二万五千偈(放光是),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光赞是),第四部八千偈(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偈(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问是),第七部六百偈(文殊是),第八部三百偈(金刚般若)。」如经本所见,阅藏知津所云之大品,放光,光赞,其文虽有具异,然为同一经本,以之配于三部,非也。故天台之金刚疏及嘉祥之仁王经疏,皆以为八部中第一第二之经本未渡,取第三之光赞亦名之曰大放光。是为第三部。又八部中第四之道行与第五之小品为同本异译。大般若之第四分也。故嘉祥名第四分为小品或道行云。
【三藏法数】
(出般若经)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馀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三十七道品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念处。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五根。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为五力。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七觉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八正道。已上诸法总为三十七道品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六波罗蜜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小品般若〕,谓与前大品所说之法,大要是同,因对大品,以其卷帙少故,是名小品般若。
〔三、放光般若〕,谓世尊入于三昧,从足千辐轮相,放大光明,上至肉髻及诸毛孔中,皆放光明,遍照十方国土,为诸菩萨而说此经,是名放光般若。(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光赞般若〕,光,即光明;赞,即讲说。谓佛从舌本出无数光明,照三千界,其光明中自然而现无数金莲华,其莲华上各有诸佛讲说此经,是名光赞般若。(三千界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道行般若〕,谓佛说法,令诸众生闻者喜乐,展转相告,于中受学成就道行,是名道行般若。
〔六、金刚般若〕,金刚,喻也。般若,法也。以金刚之贞,至坚至利、能断难断,能碎万物。譬喻般若空慧,能断诸众生难断之惑,是名金刚般若。
〔七、胜天王般若〕,胜天王问佛云:菩萨摩诃萨云何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佛即答云: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经,则能通达檀波罗蜜乃至智波罗蜜等。此经由胜天王发问而说,是名胜天王般若。(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摩诃,华言大。梵语檀,华言施。)
〔八、文殊问般若〕,文殊师利白佛言:我观如来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等。佛即答云: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等,甚为希有。此经因文殊发问而说,是名文殊问般若。(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般若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三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一实相般若,为般若之理体,本来为众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为所證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三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见金光明玄义上。【又】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诠上二般若之言教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般若经是也。见肇论,法藏般若心经略疏。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明此经者题云般若,即以为宗。观如来品别明三种,实相观照及以文字。慈恩三藏更加二种,境界眷属,通前五法,般若性故,般若相故,般若因故,般若境故,般若伴故。」
【佛学常见辞汇】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一切经论中文字,皆名文字般若;若依文字,解其义理,起观照行,则名观照般若;若依观照,窥见心性,彻證实相,则名实相般若。文字是工具,观照是手段,实相是目的,此三般若,是整套的,一贯的。
【佛学次第统编】
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
一、实相般若 为般若之理体,众生本来具,离一切虚妄之相,为般若之实性,是所證之理体也。
二、观照般若 观照实相之实智也。
三、方便般若 分别诸法之权智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此三般若体是圆常大觉也。即此一觉,有三种德,故名三般若。
〔一、实相般若〕,谓本觉之体,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诸佛之道,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二、观照般若〕,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照谓照明,谓理本非照,因观而照,以显观照之德也。一切智者,谓能知一切内法内名,一切外法外名也。)
〔三、方便般若〕,方便,犹善巧也。谓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别诸法,名为方便,即道种智也。(非寂而寂者,寂谓寂静,以寂静故,了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性本空寂,以显方便之德也。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一切众生善种故也。)
(名数)(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一实相般若,为般若之理体,本来为众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为所證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三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见金光明玄义上。【又】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诠上二般若之言教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般若经是也。见肇论,法藏般若心经略疏。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明此经者题云般若,即以为宗。观如来品别明三种,实相观照及以文字。慈恩三藏更加二种,境界眷属,通前五法,般若性故,般若相故,般若因故,般若境故,般若伴故。」
【佛学常见辞汇】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一切经论中文字,皆名文字般若;若依文字,解其义理,起观照行,则名观照般若;若依观照,窥见心性,彻證实相,则名实相般若。文字是工具,观照是手段,实相是目的,此三般若,是整套的,一贯的。
【佛学次第统编】
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
一、实相般若 为般若之理体,众生本来具,离一切虚妄之相,为般若之实性,是所證之理体也。
二、观照般若 观照实相之实智也。
三、方便般若 分别诸法之权智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此三般若体是圆常大觉也。即此一觉,有三种德,故名三般若。
〔一、实相般若〕,谓本觉之体,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诸佛之道,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二、观照般若〕,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照谓照明,谓理本非照,因观而照,以显观照之德也。一切智者,谓能知一切内法内名,一切外法外名也。)
〔三、方便般若〕,方便,犹善巧也。谓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别诸法,名为方便,即道种智也。(非寂而寂者,寂谓寂静,以寂静故,了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性本空寂,以显方便之德也。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一切众生善种故也。)
般若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大品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二十七卷本与十卷本二经:一曰大品般若经,一曰小品般若经。嘉祥法师吉藏有大品经义疏十卷,缺卷二,又有大品经游意一卷。
(经名)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二十七卷本与十卷本二经:一曰大品般若经,一曰小品般若经。嘉祥法师吉藏有大品经义疏十卷,缺卷二,又有大品经游意一卷。
大般若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大般若供养
【佛学大辞典】
(修法)谓新书大般若已,设斋会而讲赞之之法事也。唐玄宗初行之。三宝感应录中曰:「玉华寺,都维那沙门寂照,庆贺翻译功毕,以闻皇帝。经既译毕,设斋会供养,皇帝欢喜庄严嘉寿殿设斋会,宝幢幡盖种种供具极妙尽美,即龙朔三年冬十月三十日也。此日请经从肃成殿往嘉寿殿斋会所讲读,当迎经时般若放光照能远近,天雨妙华兼有非常香气。」
(修法)谓新书大般若已,设斋会而讲赞之之法事也。唐玄宗初行之。三宝感应录中曰:「玉华寺,都维那沙门寂照,庆贺翻译功毕,以闻皇帝。经既译毕,设斋会供养,皇帝欢喜庄严嘉寿殿设斋会,宝幢幡盖种种供具极妙尽美,即龙朔三年冬十月三十日也。此日请经从肃成殿往嘉寿殿斋会所讲读,当迎经时般若放光照能远近,天雨妙华兼有非常香气。」
大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大般若转读
【佛学大辞典】
(修法)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之题目与品名。扩其间经卷而拟于读诵也。
(修法)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之题目与品名。扩其间经卷而拟于读诵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常略称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缩印揭于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三百三十一纸。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寺译。」Maha%pra%jn^a%pa%ramita%。
(经名)常略称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缩印揭于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三百三十一纸。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寺译。」Maha%pra%jn^a%pa%ramita%。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
(书名)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罗什译。十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异名。
(经名)罗什译。十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异名。
五十颂圣般若罗波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有五十偈,说般若波罗蜜经于三乘法,皆当摄受。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有五十偈,说般若波罗蜜经于三乘法,皆当摄受。
五种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更开五种,该收般若之诸法。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如上),四境界般若。为般若之所缘,一切诸法是也。般若之真智,以一切诸法为境界,故名之为境界般若。五眷属般若。暖、顶、忍、世第一法等,诸智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是皆观照般若,即慧性之眷属,故名为眷属般若。见金刚经刊定记二、三藏法数二十。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纂要疏刊定记)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四、境界般若〕,境界即诸法之境界也。谓境无自相,由智显发,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诸法境界,悉本空寂,从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萨亲證本有之智也。后得智者,谓證根本智后,所起化他之智也。)
〔五、眷属般若〕,眷属者,即煖、顶、忍、世第一,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此诸法,皆是观照慧性之属,故名眷属般若。(煖者,如木钻火,未见火出,先得煖相。以喻加行位人,未得智火,烧烦恼薪,已见煖相。顶者,观行转明,如登山顶,皆悉明了。忍者,即忍可之义。于苦集灭道之法,忍可而乐修也。世第一者,于理虽未能證,而于世间最胜也。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智慧;解脱,解缚得脱,自在之谓也;解脱知见者,知谓智也,见谓眼也,智眼照了诸法皆空,无有障碍,得其自在也。)
(名数)(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更开五种,该收般若之诸法。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如上),四境界般若。为般若之所缘,一切诸法是也。般若之真智,以一切诸法为境界,故名之为境界般若。五眷属般若。暖、顶、忍、世第一法等,诸智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是皆观照般若,即慧性之眷属,故名为眷属般若。见金刚经刊定记二、三藏法数二十。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纂要疏刊定记)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四、境界般若〕,境界即诸法之境界也。谓境无自相,由智显发,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诸法境界,悉本空寂,从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萨亲證本有之智也。后得智者,谓證根本智后,所起化他之智也。)
〔五、眷属般若〕,眷属者,即煖、顶、忍、世第一,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此诸法,皆是观照慧性之属,故名眷属般若。(煖者,如木钻火,未见火出,先得煖相。以喻加行位人,未得智火,烧烦恼薪,已见煖相。顶者,观行转明,如登山顶,皆悉明了。忍者,即忍可之义。于苦集灭道之法,忍可而乐修也。世第一者,于理虽未能證,而于世间最胜也。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智慧;解脱,解缚得脱,自在之谓也;解脱知见者,知谓智也,见谓眼也,智眼照了诸法皆空,无有障碍,得其自在也。)
般若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不共般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般若经有共与不共之二者,说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人之法,谓之共般若。唯谈菩萨所行之法,不共通于声闻缘觉,谓之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以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智度论百曰:「如先说般若。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说,二者但为十方住十地大菩萨说。(中略)般若波罗蜜总相是一,而深浅有异。」
【佛学常见辞汇】
佛说般若经,分为共与不共两种,能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之法的,叫做共般若,只谈菩萨所行之法的,也就是不共通于声闻缘觉的,叫做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
【三藏法数】
不共般若者,即别、圆二教也,谓此别、圆二教,唯谈菩萨修行之法,不与声闻、缘觉之所共也。
(术语)佛说般若经有共与不共之二者,说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人之法,谓之共般若。唯谈菩萨所行之法,不共通于声闻缘觉,谓之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以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智度论百曰:「如先说般若。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说,二者但为十方住十地大菩萨说。(中略)般若波罗蜜总相是一,而深浅有异。」
【佛学常见辞汇】
佛说般若经,分为共与不共两种,能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之法的,叫做共般若,只谈菩萨所行之法的,也就是不共通于声闻缘觉的,叫做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
【三藏法数】
不共般若者,即别、圆二教也,谓此别、圆二教,唯谈菩萨修行之法,不与声闻、缘觉之所共也。
方便般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便智与般若慧也,證实理曰般若慧,通权谋之智曰方便智。往生论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
【佛学常见辞汇】
方便智与般若慧。證悟了真理叫做般若慧;通达利益他人之方法和手段,叫做方便智。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别诸法,名为方便,即道种智也。(非寂而寂者,寂谓寂静,以寂静故,了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性本空寂,以显方便之德也。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一切众生善种故也。)
(术语)方便智与般若慧也,證实理曰般若慧,通权谋之智曰方便智。往生论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
【佛学常见辞汇】
方便智与般若慧。證悟了真理叫做般若慧;通达利益他人之方法和手段,叫做方便智。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别诸法,名为方便,即道种智也。(非寂而寂者,寂谓寂静,以寂静故,了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性本空寂,以显方便之德也。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一切众生善种故也。)
六喻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般若经说梦幻等六喻,谓之六喻般若。
【佛学常见辞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梦幻泡影露电等六喻,故谓之六喻般若。
(名数)金刚般若经说梦幻等六喻,谓之六喻般若。
【佛学常见辞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梦幻泡影露电等六喻,故谓之六喻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