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般若跋摩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varman,高僧名。译曰慧甲。见求法高僧传上。
般若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Prajn^a%-bodhisattva,胎藏界持明院(又云五大院)五尊中之中尊也。为天女之形,有六臂,其左一手持梵箧,于此纳般若之真文,开其法味与其馀之四大明王(五尊中之四尊),故以般若为名。密号为智慧金刚。是与大日四波罗蜜中之金刚波罗蜜同体,大日之正法轮身也。仁王经仪轨曰:「金刚般若波罗蜜者,即般若菩萨也。」秘藏记末曰:「五大院中坐般若菩萨,天女貌,白肉色,并有六手。左一手持梵箧,五手信契印。」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并陀罗尼集经三有般若波罗蜜多大心经。具说印咒坛法。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于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众宝璎珞,遍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系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箧,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于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遍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遍于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为众生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之法,皆使悟解也。见仁王般若念诵法。陀罗尼集经三画大般若像法曰:「其菩萨身,除天冠外身长一肘,通身白色,面有三眼,似天女相,形貌端正如菩萨形。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头戴天冠,作簸箕光,其耳中著真珠宝珰,于其项下著七宝璎珞,两臂作屈,左臂屈肘侧在胸上,其左手仰五指申展,掌中画作七宝经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经,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藏。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萨施无畏手。(中略)菩萨右厢安梵摩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中略)菩萨左厢安帝释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以两手背相附,而收二头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压二指之头,置于心上,诵经中之陀罗尼七遍,结此印,诵此陀罗尼,而行法之行者,即变成般若波罗蜜菩萨,为一切诸佛之母。见仁王般若念诵法。
般若提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deva,高僧名。译曰慧天。见求法高僧传上。
般若羯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kara,小乘三藏法师名。译曰慧性。见慈恩寺传二。
般若鞠多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gup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鞠多,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三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般若灯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又曰般若灯论释,十五卷,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分别明菩萨释龙树之中论五百偈者,较释青目之五百偈者(即中论也)详悉。
般若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Prajn^a%pa%ramita%,新译家谓为般若波罗蜜多。于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中,皆为第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经中,虽说六波罗蜜,然以般若为诸波罗蜜中之最第一、故特标般若波罗蜜之名。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译为度或到彼岸。照了实相之智慧,为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之船筏,故谓之波罗蜜。智度论十八曰:「问曰:云何名般若波罗蜜?答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达无碍也。经云: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一切智门,是名般若波罗蜜。(实相,即一实相也,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印即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
般若道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道行般若经之异名。
般若理趣分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般若十六会中第十会,谓之般若理趣分(第五百七十八卷),是为说实相般若之深旨者。故名为理趣分。别行之为教宗之课诵,有慈恩之释三卷。名为理趣分述赞。此经与蜜藏中之般若理趣经其说相酷似。故密家言理趣分说理趣经中浅略之行相也。
般若理趣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之异名,般若理趣释为解释此经者。
般若理趣释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之略名。是不空所译。又有金刚智译之理趣般若经。其异译也。
般若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般若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与般若波罗蜜同。
般若斫羯啰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摩诃吠室啰末那也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之别名。以此毗沙天王之仪轨,为般若斫羯啰之译故也。梵Prajn^a%cakra(智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