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0,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般若提婆
般若羯罗
般若鞠多
般若灯论
般若波罗蜜
般若道行经
般若理趣分
般若理趣经
般若理趣释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斫羯啰轨
般若波罗蜜多藏
佛类词典(续上)
般若菩萨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般若提婆
般若羯罗
般若鞠多
般若灯论
般若波罗蜜
般若道行经
般若理趣分
般若理趣经
般若理趣释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斫羯啰轨
般若波罗蜜多藏
般若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Prajn^a%-bodhisattva,胎藏界持明院(又云五大院)五尊中之中尊也。为天女之形,有六臂,其左一手持梵箧,于此纳般若之真文,开其法味与其馀之四大明王(五尊中之四尊),故以般若为名。密号为智慧金刚。是与大日四波罗蜜中之金刚波罗蜜同体,大日之正法轮身也。仁王经仪轨曰:「金刚般若波罗蜜者,即般若菩萨也。」秘藏记末曰:「五大院中坐般若菩萨,天女貌,白肉色,并有六手。左一手持梵箧,五手信契印。」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并陀罗尼集经三有般若波罗蜜多大心经。具说印咒坛法。
(菩萨)Prajn^a%-bodhisattva,胎藏界持明院(又云五大院)五尊中之中尊也。为天女之形,有六臂,其左一手持梵箧,于此纳般若之真文,开其法味与其馀之四大明王(五尊中之四尊),故以般若为名。密号为智慧金刚。是与大日四波罗蜜中之金刚波罗蜜同体,大日之正法轮身也。仁王经仪轨曰:「金刚般若波罗蜜者,即般若菩萨也。」秘藏记末曰:「五大院中坐般若菩萨,天女貌,白肉色,并有六手。左一手持梵箧,五手信契印。」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并陀罗尼集经三有般若波罗蜜多大心经。具说印咒坛法。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于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众宝璎珞,遍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系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箧,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于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遍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遍于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为众生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之法,皆使悟解也。见仁王般若念诵法。陀罗尼集经三画大般若像法曰:「其菩萨身,除天冠外身长一肘,通身白色,面有三眼,似天女相,形貌端正如菩萨形。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头戴天冠,作簸箕光,其耳中著真珠宝珰,于其项下著七宝璎珞,两臂作屈,左臂屈肘侧在胸上,其左手仰五指申展,掌中画作七宝经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经,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藏。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萨施无畏手。(中略)菩萨右厢安梵摩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中略)菩萨左厢安帝释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
(图像)于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众宝璎珞,遍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系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箧,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于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遍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遍于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为众生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之法,皆使悟解也。见仁王般若念诵法。陀罗尼集经三画大般若像法曰:「其菩萨身,除天冠外身长一肘,通身白色,面有三眼,似天女相,形貌端正如菩萨形。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头戴天冠,作簸箕光,其耳中著真珠宝珰,于其项下著七宝璎珞,两臂作屈,左臂屈肘侧在胸上,其左手仰五指申展,掌中画作七宝经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经,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藏。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萨施无畏手。(中略)菩萨右厢安梵摩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中略)菩萨左厢安帝释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以两手背相附,而收二头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压二指之头,置于心上,诵经中之陀罗尼七遍,结此印,诵此陀罗尼,而行法之行者,即变成般若波罗蜜菩萨,为一切诸佛之母。见仁王般若念诵法。
(印相)以两手背相附,而收二头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压二指之头,置于心上,诵经中之陀罗尼七遍,结此印,诵此陀罗尼,而行法之行者,即变成般若波罗蜜菩萨,为一切诸佛之母。见仁王般若念诵法。
般若提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deva,高僧名。译曰慧天。见求法高僧传上。
(人名)Prajn^a%deva,高僧名。译曰慧天。见求法高僧传上。
般若羯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kara,小乘三藏法师名。译曰慧性。见慈恩寺传二。
(人名)Prajn^a%kara,小乘三藏法师名。译曰慧性。见慈恩寺传二。
般若鞠多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gup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鞠多,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三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人名)Prajn^a%gup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鞠多,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三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般若灯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又曰般若灯论释,十五卷,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分别明菩萨释龙树之中论五百偈者,较释青目之五百偈者(即中论也)详悉。
(书名)又曰般若灯论释,十五卷,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分别明菩萨释龙树之中论五百偈者,较释青目之五百偈者(即中论也)详悉。
般若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Prajn^a%pa%ramita%,新译家谓为般若波罗蜜多。于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中,皆为第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经中,虽说六波罗蜜,然以般若为诸波罗蜜中之最第一、故特标般若波罗蜜之名。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译为度或到彼岸。照了实相之智慧,为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之船筏,故谓之波罗蜜。智度论十八曰:「问曰:云何名般若波罗蜜?答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达无碍也。经云: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一切智门,是名般若波罗蜜。(实相,即一实相也,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印即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
(术语)Prajn^a%pa%ramita%,新译家谓为般若波罗蜜多。于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中,皆为第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经中,虽说六波罗蜜,然以般若为诸波罗蜜中之最第一、故特标般若波罗蜜之名。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译为度或到彼岸。照了实相之智慧,为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之船筏,故谓之波罗蜜。智度论十八曰:「问曰:云何名般若波罗蜜?答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达无碍也。经云: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一切智门,是名般若波罗蜜。(实相,即一实相也,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印即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
般若道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道行般若经之异名。
(经名)道行般若经之异名。
般若理趣分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般若十六会中第十会,谓之般若理趣分(第五百七十八卷),是为说实相般若之深旨者。故名为理趣分。别行之为教宗之课诵,有慈恩之释三卷。名为理趣分述赞。此经与蜜藏中之般若理趣经其说相酷似。故密家言理趣分说理趣经中浅略之行相也。
(经名)大般若十六会中第十会,谓之般若理趣分(第五百七十八卷),是为说实相般若之深旨者。故名为理趣分。别行之为教宗之课诵,有慈恩之释三卷。名为理趣分述赞。此经与蜜藏中之般若理趣经其说相酷似。故密家言理趣分说理趣经中浅略之行相也。
般若理趣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之异名,般若理趣释为解释此经者。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之异名,般若理趣释为解释此经者。
般若理趣释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之略名。是不空所译。又有金刚智译之理趣般若经。其异译也。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之略名。是不空所译。又有金刚智译之理趣般若经。其异译也。
般若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般若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与般若波罗蜜同。
(术语)(参见:般若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与般若波罗蜜同。
般若斫羯啰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摩诃吠室啰末那也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之别名。以此毗沙天王之仪轨,为般若斫羯啰之译故也。梵Prajn^a%cakra(智慧轮)。
(经名)摩诃吠室啰末那也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之别名。以此毗沙天王之仪轨,为般若斫羯啰之译故也。梵Prajn^a%cakra(智慧轮)。
般若波罗蜜多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之第四。(参见:五藏)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即慧藏也。谓诸众生,由迷般若,居生死名此岸;菩萨,由修般若,到涅槃,名彼岸。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术语)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之第四。(参见:五藏)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即慧藏也。谓诸众生,由迷般若,居生死名此岸;菩萨,由修般若,到涅槃,名彼岸。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五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灭之年,安居时,大众部之众,在窟外结集法藏而为五藏。(参见: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灭后窟外大众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为佛灭后阿难之结集,菩萨藏者佛在世时即有之云。文曰:「诸方等正经皆是菩萨藏中事,先佛在时已名大士藏,阿难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为五藏也。」又曰:「所谓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也。」又小乘之法藏部亦立五藏: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明咒藏,五、菩萨藏。见宗轮论述记。又密教立五藏似大集部所立之五藏。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中略)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呾缆藏,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师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生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
【三藏法数】
(出六波罗蜜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三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律者,法也。谓能断决重轻之罪也。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柰耶藏。是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无比法,即论藏也。谓圣人智慧,分别法义,最胜无比。经云: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覈,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是也。
〔四、般若波罗蜜多藏〕,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即慧藏也。谓诸众生,由迷般若,居生死名此岸;菩萨,由修般若,到涅槃,名彼岸。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五、陀罗尼藏〕,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亦云咒,即秘藏也。谓集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经云: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治;或复有情,造诸恶业,种种重罪,使得消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是也。
(术语)佛灭之年,安居时,大众部之众,在窟外结集法藏而为五藏。(参见: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灭后窟外大众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为佛灭后阿难之结集,菩萨藏者佛在世时即有之云。文曰:「诸方等正经皆是菩萨藏中事,先佛在时已名大士藏,阿难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为五藏也。」又曰:「所谓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也。」又小乘之法藏部亦立五藏: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明咒藏,五、菩萨藏。见宗轮论述记。又密教立五藏似大集部所立之五藏。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中略)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呾缆藏,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师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生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
【三藏法数】
(出六波罗蜜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三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律者,法也。谓能断决重轻之罪也。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柰耶藏。是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无比法,即论藏也。谓圣人智慧,分别法义,最胜无比。经云: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覈,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是也。
〔四、般若波罗蜜多藏〕,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即慧藏也。谓诸众生,由迷般若,居生死名此岸;菩萨,由修般若,到涅槃,名彼岸。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五、陀罗尼藏〕,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亦云咒,即秘藏也。谓集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经云: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治;或复有情,造诸恶业,种种重罪,使得消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