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家七宗  拼音:liù jiā qī zōng
东晋时期佛教解释《般若经》的派别。《般若经》初传中国时,限于对印度文化理解的方式,产生不同的异解,遂有「六家七宗」,其代表分别为道安的本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支悯度的心无宗、于道邃的缘会宗、竺法深、竺法汰的本无异宗。前六者是六家,若加上本无异宗则称为「七宗」。
八部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若经之部类有八部。(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是),第二部二万五千偈(放光是),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光赞是),第四部八千偈(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偈(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问是),第七部六百偈(文殊是),第八部三百偈(金刚般若)。」如经本所见,阅藏知津所云之大品,放光,光赞,其文虽有具异,然为同一经本,以之配于三部,非也。故天台之金刚疏及嘉祥之仁王经疏,皆以为八部中第一第二之经本未渡,取第三之光赞亦名之曰大放光。是为第三部。又八部中第四之道行与第五之小品为同本异译。大般若之第四分也。故嘉祥名第四分为小品或道行云。
【三藏法数】
(出般若经)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馀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三十七道品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念处。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五根。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为五力。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七觉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八正道。已上诸法总为三十七道品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六波罗蜜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小品般若〕,谓与前大品所说之法,大要是同,因对大品,以其卷帙少故,是名小品般若。
〔三、放光般若〕,谓世尊入于三昧,从足千辐轮相,放大光明,上至肉髻及诸毛孔中,皆放光明,遍照十方国土,为诸菩萨而说此经,是名放光般若。(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光赞般若〕,光,即光明;赞,即讲说。谓佛从舌本出无数光明,照三千界,其光明中自然而现无数金莲华,其莲华上各有诸佛讲说此经,是名光赞般若。(三千界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道行般若〕,谓佛说法,令诸众生闻者喜乐,展转相告,于中受学成就道行,是名道行般若。
〔六、金刚般若〕,金刚,喻也。般若,法也。以金刚之贞,至坚至利、能断难断,能碎万物。譬喻般若空慧,能断诸众生难断之惑,是名金刚般若。
〔七、胜天王般若〕,胜天王问佛云:菩萨摩诃萨云何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佛即答云: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经,则能通达檀波罗蜜乃至智波罗蜜等。此经由胜天王发问而说,是名胜天王般若。(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摩诃,华言大。梵语檀,华言施。)
〔八、文殊问般若〕,文殊师利白佛言:我观如来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等。佛即答云: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等,甚为希有。此经因文殊发问而说,是名文殊问般若。(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般若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三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一实相般若,为般若之理体,本来为众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为所證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三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见金光明玄义上。【又】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诠上二般若之言教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般若经是也。见肇论,法藏般若心经略疏。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明此经者题云般若,即以为宗。观如来品别明三种,实相观照及以文字。慈恩三藏更加二种,境界眷属,通前五法,般若性故,般若相故,般若因故,般若境故,般若伴故。」
【佛学常见辞汇】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一切经论中文字,皆名文字般若;若依文字,解其义理,起观照行,则名观照般若;若依观照,窥见心性,彻證实相,则名实相般若。文字是工具,观照是手段,实相是目的,此三般若,是整套的,一贯的。
【佛学次第统编】
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
一、实相般若 为般若之理体,众生本来具,离一切虚妄之相,为般若之实性,是所證之理体也。
二、观照般若 观照实相之实智也。
三、方便般若 分别诸法之权智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此三般若体是圆常大觉也。即此一觉,有三种德,故名三般若。
〔一、实相般若〕,谓本觉之体,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诸佛之道,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二、观照般若〕,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照谓照明,谓理本非照,因观而照,以显观照之德也。一切智者,谓能知一切内法内名,一切外法外名也。)
〔三、方便般若〕,方便,犹善巧也。谓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别诸法,名为方便,即道种智也。(非寂而寂者,寂谓寂静,以寂静故,了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性本空寂,以显方便之德也。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一切众生善种故也。)
般若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大品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二十七卷本与十卷本二经:一曰大品般若经,一曰小品般若经。嘉祥法师吉藏有大品经义疏十卷,缺卷二,又有大品经游意一卷。
大般若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大般若供养
【佛学大辞典】
(修法)谓新书大般若已,设斋会而讲赞之之法事也。唐玄宗初行之。三宝感应录中曰:「玉华寺,都维那沙门寂照,庆贺翻译功毕,以闻皇帝。经既译毕,设斋会供养,皇帝欢喜庄严嘉寿殿设斋会,宝幢幡盖种种供具极妙尽美,即龙朔三年冬十月三十日也。此日请经从肃成殿往嘉寿殿斋会所讲读,当迎经时般若放光照能远近,天雨妙华兼有非常香气。」
大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大般若转读
【佛学大辞典】
(修法)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之题目与品名。扩其间经卷而拟于读诵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常略称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缩印揭于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三百三十一纸。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寺译。」Maha%pra%jn^a%pa%ramita%。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罗什译。十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异名。
五十颂圣般若罗波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有五十偈,说般若波罗蜜经于三乘法,皆当摄受。
五种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更开五种,该收般若之诸法。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如上),四境界般若。为般若之所缘,一切诸法是也。般若之真智,以一切诸法为境界,故名之为境界般若。五眷属般若。暖、顶、忍、世第一法等,诸智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是皆观照般若,即慧性之眷属,故名为眷属般若。见金刚经刊定记二、三藏法数二十。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纂要疏刊定记)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四、境界般若〕,境界即诸法之境界也。谓境无自相,由智显发,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诸法境界,悉本空寂,从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萨亲證本有之智也。后得智者,谓證根本智后,所起化他之智也。)
〔五、眷属般若〕,眷属者,即煖、顶、忍、世第一,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此诸法,皆是观照慧性之属,故名眷属般若。(煖者,如木钻火,未见火出,先得煖相。以喻加行位人,未得智火,烧烦恼薪,已见煖相。顶者,观行转明,如登山顶,皆悉明了。忍者,即忍可之义。于苦集灭道之法,忍可而乐修也。世第一者,于理虽未能證,而于世间最胜也。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智慧;解脱,解缚得脱,自在之谓也;解脱知见者,知谓智也,见谓眼也,智眼照了诸法皆空,无有障碍,得其自在也。)
般若
【佛学大辞典】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不共般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般若经有共与不共之二者,说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人之法,谓之共般若。唯谈菩萨所行之法,不共通于声闻缘觉,谓之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以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智度论百曰:「如先说般若。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说,二者但为十方住十地大菩萨说。(中略)般若波罗蜜总相是一,而深浅有异。」
【佛学常见辞汇】
佛说般若经,分为共与不共两种,能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之法的,叫做共般若,只谈菩萨所行之法的,也就是不共通于声闻缘觉的,叫做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
【三藏法数】
不共般若者,即别、圆二教也,谓此别、圆二教,唯谈菩萨修行之法,不与声闻、缘觉之所共也。
方便般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便智与般若慧也,證实理曰般若慧,通权谋之智曰方便智。往生论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
【佛学常见辞汇】
方便智与般若慧。證悟了真理叫做般若慧;通达利益他人之方法和手段,叫做方便智。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别诸法,名为方便,即道种智也。(非寂而寂者,寂谓寂静,以寂静故,了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性本空寂,以显方便之德也。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一切众生善种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