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方舞  拼音:fāng wǔ
一种发源于法国、流行于英国的四人舞蹈。由二男二女表演。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第四乐章有此舞曲。
《漢語大詞典》:软舞(軟舞)
唐 代舞蹈的一种,舞姿轻盈柔婉。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垂手罗》《回波乐》《兰陵王》《春鸎囀》《半社渠》《借席》《乌夜啼》之属,谓之‘软舞’。”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舞者,乐之容也……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即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舞名:“ 唐 开成 间,乐人 崇胡子 ,其人能软舞。”
《国语辞典》:奇舞  拼音:qí wǔ
曼妙多变的舞蹈。《文选。曹植。箜篌引》:「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六》:「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國語辭典》:盘舞(盤舞)  拼音:pán wǔ
手持盘子,舞于掌上或抛向空中的舞蹈表演。
分類:舞蹈题解
《漢語大詞典》:马舞(馬舞)
舞蹈之一种。驯马者执鞭舞,马亦应节而舞。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马舞者,櫳马人著綵衣执鞭,於牀上舞蹀躞,蹄皆应节奏也。” 元 丁复 《题画马为方远上人赋》诗:“况復教之作马舞,跪拜起伏取笑娭。”
《漢語大詞典》:村田乐(村田樂)
宋 、 元 、 明 时表现农村生活的一种民间舞蹈。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村田簑笠野,街市管弦清”自注:“村田乐。” 元 无名氏 《朝天子》曲:“耕种锄鉋,无烦无恼,卧东窗日影高,芭棚下饭饱,麦场上醉倒,快活煞村田乐。” 明 朱有炖 《醉花阴》套曲:“贺贺贺,一齐的舞起村田乐。”
《國語辭典》:舞伴  拼音:wǔ bàn
跳舞时共舞的伴侣。
《漢語大詞典》:舞旋
(1).古代一种回旋的舞蹈。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翌日,上问辅臣:‘记得有艺。’盖记其工篆学也。 章申国 对云:‘会舞旋。’上遽云:‘如此岂可使一路!’遂罢。”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散乐: 张真奴 ;舞旋: 杨望京 。”
(2).耍弄;折腾。《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他眼又不看着字,两隻手在袖子里不知舞旋的是甚么,教了一二十遍,如教木头的一般。”《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 寄姐 仍把 狄希陈 蒯脊梁,挝胸膛,纽大腿里子,使针扎肐膊,口咬嬭膀,诸般刑罚,舞旋了一夜。”
《國語辭典》:环行(環行)  拼音:huán xíng
绕著圈子走。唐。李端〈胡腾儿〉诗:「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漢語大詞典》:起霸
亦作“ 起覇 ”。
(1).起而称霸。晋书·天文志中:“一曰,赤彗分为昭明,昭明灭光,以为起霸起德之徵,所起国兵多变。”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黄乌流而白鱼跃,有 周武 之兴王;彤弓一而旅矢千,有 晋文 之起覇。”
(2).戏曲表演中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据说始用于 明 代传奇《千金记·起霸》。京剧《霸王遇虞姬》第一场:“ 司马欣 、 董翳 、 李由 、 孙胜 、 章平 、 周熊 、 王离 、 韩章 上,起霸。”京剧《取南郡》第六场:“ 牛金 上,起霸。” 靳以 《下场》:“前台正在演着另一个场面,许多人在高兴地喝着采,方才的那一点惊恐已经没有了,鉴赏着边式的‘起霸’。”
《漢語大詞典》:蹲舞
古代 中亚 民族的一种舞蹈动作。 唐 刘言史 《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 石国 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跳身转轂宝带鸣,弄脚繽纷锦靴软。”
《國語辭典》:太平鼓  拼音:tài píng gǔ
1.乐器名。满、蒙、汉打击乐器,也称为「单鼓」、「羊皮鼓」。用铁为框,蒙以兽皮,鼓面略呈团扇形,底下有数枚小铁环,有的鼓面画有人物花草,鼓框衬以绒球或花生穗。旧时常用于春节时,或祭祀、跳神等活动,以祈太平,故名。唐代已有,宋代称为「打断」。
2.流行于北京、河北、东北、陕西、宁夏等地,表演时左手持鼓柄,右手执鼓鞭,敲击鼓面,并同时震动铁环作响,一面舞蹈或演唱,各地跳法不同。此种表演形式,也称为「太平鼓」、「太平鼓舞」。
《漢語大詞典》:舞佾
古代仪礼之一。多人纵横排成行列的舞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一·列朝·圣主兼三教》:“即表章圣学,而不屑屑议籩豆、舞佾、升降及改革公侯等事。”
《漢語大詞典》:罗舞(羅舞)
回旋舞蹈。《汉书·礼乐志》:“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効欢虞 泰一 。”
分類:回旋舞蹈
《國語辭典》:歌剧(歌劇)  拼音:gē jù
opera
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十六世纪末始于义大利,结合文学、戏剧、音乐、舞台艺术等,而以音乐为主,通常由管弦乐团伴奏,后渐流行于欧洲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