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5,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毗舍祛母
毗舍祛优婆夷
毗舍啰婆拿
毗婆舍那
毗婆毗婆舍那
毗钵舍那
毗卢舍那
毗卢舍那五圣
迦梨沙舍尼
迦叶舍金色妻
迦罗钵舍罗钵
施房舍比丘
祇园精舍
祇园精舍兴废
佛类词典(续上)
毗舍离毗舍祛母
毗舍祛优婆夷
毗舍啰婆拿
毗婆舍那
毗婆毗婆舍那
毗钵舍那
毗卢舍那
毗卢舍那五圣
迦梨沙舍尼
迦叶舍金色妻
迦罗钵舍罗钵
施房舍比丘
祇园精舍
祇园精舍兴废
毗舍离
【佛学大辞典】
(地名)Vais/a%li,又作毗耶离,鞞舍离,维耶,维耶离,鞞舍隶夜。新云吠舍釐。国名。译曰广严。中印度也。维摩大士住此国。又,佛灭一百年,七百贤圣为第二结集之处。此国内之种族曰离车,亦曰跋阇子(此国城之鼻祖名离车,当时有三城郭,开扩庄严,名毗舍离,详说于善见律中,载离车之部),后为阿阇世王所并。吉藏维摩经疏一曰:「毗耶离城,亦云毗耶离国。此是六大城中一大城,十六大国中一大国也。毗耶离,或云毗舍离,或云鞞舍离。此云广博严净,亦云好稻,复云好成。」西域记七曰:「吠舍釐国,旧曰毗舍离国,讹也,中印度境。」四分戒疏二上曰:「毗舍离者,多论云广严城也。」玄应音义四曰:「毗耶离,或作毗舍离,或云维耶离,亦云鞞奢隶夜,皆梵言讹转也。正言吠舍釐,在恒河南,中印度境,七百贤圣于中结集处所也。」即今印度恒河北岸,干达克河东岸。今译毗萨尔。
(地名)Vais/a%li,又作毗耶离,鞞舍离,维耶,维耶离,鞞舍隶夜。新云吠舍釐。国名。译曰广严。中印度也。维摩大士住此国。又,佛灭一百年,七百贤圣为第二结集之处。此国内之种族曰离车,亦曰跋阇子(此国城之鼻祖名离车,当时有三城郭,开扩庄严,名毗舍离,详说于善见律中,载离车之部),后为阿阇世王所并。吉藏维摩经疏一曰:「毗耶离城,亦云毗耶离国。此是六大城中一大城,十六大国中一大国也。毗耶离,或云毗舍离,或云鞞舍离。此云广博严净,亦云好稻,复云好成。」西域记七曰:「吠舍釐国,旧曰毗舍离国,讹也,中印度境。」四分戒疏二上曰:「毗舍离者,多论云广严城也。」玄应音义四曰:「毗耶离,或作毗舍离,或云维耶离,亦云鞞奢隶夜,皆梵言讹转也。正言吠舍釐,在恒河南,中印度境,七百贤圣于中结集处所也。」即今印度恒河北岸,干达克河东岸。今译毗萨尔。
毗舍祛母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即鹿子母也。
(人名)即鹿子母也。
毗舍祛优婆夷
【佛学大辞典】
(人名)Bis/a%kha%upa%sika%,又云毗舍祛鹿母,毗舍祛母。单云鹿母,又云鹿子母。夫人名。毗舍祛者,星名。此夫人之生日当于此星,故以为名。优婆夷者,总谓女子之信佛道者,又从子而称鹿母或鹿子母。俱舍光记八曰:「鹿母者,毗舍祛夫人。毗舍祛,是二月星名,从星为名。此云长养,即功德生长也。是弥伽罗长子儿妇,有子名鹿,故云鹿母,从子为名。生三十二卵,卵出一儿,故婆沙一百二十四云毗舍祛鹿母。」慧琳音义二十五曰:「是星名也,此女因星得名,五分律云鹿子母,是也。」
(人名)Bis/a%kha%upa%sika%,又云毗舍祛鹿母,毗舍祛母。单云鹿母,又云鹿子母。夫人名。毗舍祛者,星名。此夫人之生日当于此星,故以为名。优婆夷者,总谓女子之信佛道者,又从子而称鹿母或鹿子母。俱舍光记八曰:「鹿母者,毗舍祛夫人。毗舍祛,是二月星名,从星为名。此云长养,即功德生长也。是弥伽罗长子儿妇,有子名鹿,故云鹿母,从子为名。生三十二卵,卵出一儿,故婆沙一百二十四云毗舍祛鹿母。」慧琳音义二十五曰:「是星名也,此女因星得名,五分律云鹿子母,是也。」
毗舍啰婆拿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作毗舍罗Vais/ravan!a,毗沙门之具称。
(天名)又作毗舍罗Vais/ravan!a,毗沙门之具称。
毗婆舍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Vipas%yana%,又作毗钵舍那。译曰观,见,种种观察等。观见事理也。起信论元晓疏下曰:「奢摩他,此云止。毗钵舍那,此云观。」慧琳音义十八曰:「毗钵舍那,唐云观。」涅槃经疏十二曰:「毗婆舍那,此翻为观,亦云见。」慧苑音义上曰:「毗钵舍那,此云种种观察,谓正慧决择也。」
(术语)Vipas%yana%,又作毗钵舍那。译曰观,见,种种观察等。观见事理也。起信论元晓疏下曰:「奢摩他,此云止。毗钵舍那,此云观。」慧琳音义十八曰:「毗钵舍那,唐云观。」涅槃经疏十二曰:「毗婆舍那,此翻为观,亦云见。」慧苑音义上曰:「毗钵舍那,此云种种观察,谓正慧决择也。」
毗婆毗婆舍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Vipas/yana-vipas/yana,毗婆舍那毗婆舍那之重言也,重重观真理之谓。善见律十曰:「毗婆毗婆舍那,汉言观苦空无我。」
(术语)Vipas/yana-vipas/yana,毗婆舍那毗婆舍那之重言也,重重观真理之谓。善见律十曰:「毗婆毗婆舍那,汉言观苦空无我。」
毗钵舍那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译曰观。(参见:毗婆舍那)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观,即观察或观见事理的意思。
(杂语)译曰观。(参见:毗婆舍那)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观,即观察或观见事理的意思。
毗卢舍那
【佛学大辞典】
(佛名)Vairocana,又作毗卢遮那,鞞嚧杜那,毗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准天台以毗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于法报应三身。毗卢舍那,译曰遍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毗卢,此翻遍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此翻净满。应身如来名释迦。」法华玄义六曰:「境妙究竟显,名毗卢遮那。智妙究意满,名卢舍那。行妙究竟满,名释迦牟尼。」已上天台之释义,以毗卢舍那与卢舍那分配于法报之二身,即理智之二者也。华严则以此二者为梵名之具略,而为报身佛之称号,译曰光明遍照,或单译遍照。因旧经(晋译)说卢舍那,新经(唐译)说毗卢遮那故也。华严探玄记三曰:「卢舍那者,古来译或云三业满,或云净满,或云广博严净。今更勘梵本,具言毗卢舍那。卢舍那者,此翻名光明照。毗者,此云遍。是谓光明遍照也。」慧苑音义上曰:「按梵本:毗字应音云无废反,此云种种也。卢遮那,云光明照也。言佛于身智以种种光明照众生也。或曰:毗遍也。卢遮那,光明也。谓佛以身智无碍光明遍照理事无碍法界也。」法相家亦如天台,主张三身配属之说。义林章七末曰:「璎珞经云:毗卢舍那佛是受用身,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也。」密家以毗卢舍那为理智不二之法身佛称号,或翻大日,或翻遍照,或翻最高显广眼藏。大日经疏一曰:「梵音毗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闇遍明之义也。」同十六曰:「所谓毗卢那者,日也。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长一切万物,成一切众生事业。今法身如来亦复如是,故以为喻也。」即身成佛义冠注下曰:「金刚顶义诀上云:毗卢遮那,此翻最高显广眼藏。毗者,最高显也。卢遮那者,广眼也。先有翻为遍照王如来(指玄奘十一面经),又有翻为大日如来。」然密教中亦有分不两说。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一曰:「说教之根宗,本有三:一者毗卢遮那法身,本性清净出一切法,金刚三摩地为宗。二者卢遮那法身,出圣性普贤愿行力为宗。三者千释迦化现千百亿释迦,显现圣慧身,流出曼殊室利身,作般若母为宗。」此二身分属之义也。般若理趣释上曰:「毗卢遮那如来名遍照报身佛,于色界顶第四禅色究竟天成等正觉。」此是二身不分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作毗卢遮那,是佛真身的通称。佛有三身,就有三个名号,毗卢舍那是释迦牟尼佛法身的名号,卢舍那是释迦牟尼佛报身的名号,释迦牟尼是应身的名号。毗卢舍那华译为遍一切处,是光明遍照一切的意思。卢舍那华译为净满,是清净圆满的意思。
(佛名)Vairocana,又作毗卢遮那,鞞嚧杜那,毗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准天台以毗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于法报应三身。毗卢舍那,译曰遍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毗卢,此翻遍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此翻净满。应身如来名释迦。」法华玄义六曰:「境妙究竟显,名毗卢遮那。智妙究意满,名卢舍那。行妙究竟满,名释迦牟尼。」已上天台之释义,以毗卢舍那与卢舍那分配于法报之二身,即理智之二者也。华严则以此二者为梵名之具略,而为报身佛之称号,译曰光明遍照,或单译遍照。因旧经(晋译)说卢舍那,新经(唐译)说毗卢遮那故也。华严探玄记三曰:「卢舍那者,古来译或云三业满,或云净满,或云广博严净。今更勘梵本,具言毗卢舍那。卢舍那者,此翻名光明照。毗者,此云遍。是谓光明遍照也。」慧苑音义上曰:「按梵本:毗字应音云无废反,此云种种也。卢遮那,云光明照也。言佛于身智以种种光明照众生也。或曰:毗遍也。卢遮那,光明也。谓佛以身智无碍光明遍照理事无碍法界也。」法相家亦如天台,主张三身配属之说。义林章七末曰:「璎珞经云:毗卢舍那佛是受用身,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也。」密家以毗卢舍那为理智不二之法身佛称号,或翻大日,或翻遍照,或翻最高显广眼藏。大日经疏一曰:「梵音毗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闇遍明之义也。」同十六曰:「所谓毗卢那者,日也。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长一切万物,成一切众生事业。今法身如来亦复如是,故以为喻也。」即身成佛义冠注下曰:「金刚顶义诀上云:毗卢遮那,此翻最高显广眼藏。毗者,最高显也。卢遮那者,广眼也。先有翻为遍照王如来(指玄奘十一面经),又有翻为大日如来。」然密教中亦有分不两说。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一曰:「说教之根宗,本有三:一者毗卢遮那法身,本性清净出一切法,金刚三摩地为宗。二者卢遮那法身,出圣性普贤愿行力为宗。三者千释迦化现千百亿释迦,显现圣慧身,流出曼殊室利身,作般若母为宗。」此二身分属之义也。般若理趣释上曰:「毗卢遮那如来名遍照报身佛,于色界顶第四禅色究竟天成等正觉。」此是二身不分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作毗卢遮那,是佛真身的通称。佛有三身,就有三个名号,毗卢舍那是释迦牟尼佛法身的名号,卢舍那是释迦牟尼佛报身的名号,释迦牟尼是应身的名号。毗卢舍那华译为遍一切处,是光明遍照一切的意思。卢舍那华译为净满,是清净圆满的意思。
毗卢舍那五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之五智如来也。五圣中,毗卢舍那如来为中心,故标举之。
(名数)金刚界之五智如来也。五圣中,毗卢舍那如来为中心,故标举之。
迦梨沙舍尼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译曰灭罪。见陀罗尼集经一。梵Kars!an!iya。
(杂语)译曰灭罪。见陀罗尼集经一。梵Kars!an!iya。
迦叶舍金色妻
【佛学大辞典】
(传说)智度论四十五曰:「如摩诃迦叶,娶金色女为妻,心不爱乐,弃舍出家。」
(传说)智度论四十五曰:「如摩诃迦叶,娶金色女为妻,心不爱乐,弃舍出家。」
迦罗钵舍罗钵
【佛学大辞典】
(物名)Ka%la-pa%tra S/ona-pa%tra,黑赤二色之钵。饰宗记十本曰:「此二即是梵语,黑赤二色也。下文既迦罗是黑,故知舍罗是赤也。」
(物名)Ka%la-pa%tra S/ona-pa%tra,黑赤二色之钵。饰宗记十本曰:「此二即是梵语,黑赤二色也。下文既迦罗是黑,故知舍罗是赤也。」
施房舍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名二十亿之沙门,于鞞婆尸佛世造一房舍施比丘僧,布一羊皮,使僧蹈其上,以其因缘于九十一劫中,足不蹈地,最后身生于大长者家,足下生毛,长二寸如青琉璃,而右旋,初生时父与二十亿两之金,后厌五欲出家得道。见智度论二十九。又云二十亿耳。
(人名)名二十亿之沙门,于鞞婆尸佛世造一房舍施比丘僧,布一羊皮,使僧蹈其上,以其因缘于九十一劫中,足不蹈地,最后身生于大长者家,足下生毛,长二寸如青琉璃,而右旋,初生时父与二十亿两之金,后厌五欲出家得道。见智度论二十九。又云二十亿耳。
祇园精舍
【佛学大辞典】
(堂塔)祇陀园林须达精舍之略。涅槃经二十九曰:「时须达长者白舍利弗:大德!此大城(指舍卫城)外何处有地,不近不远,多饶泉池,有好林树,花果蔚茂,清净闲豫,我当于中为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舍利弗曰:祇陀(太子名)园林,不近不远,(中略)此处最胜,可安立精舍云云。」
【佛学常见辞汇】
祇陀园林须达精舍的简称,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佛寺,在舍卫城,乃须达多长者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
(堂塔)祇陀园林须达精舍之略。涅槃经二十九曰:「时须达长者白舍利弗:大德!此大城(指舍卫城)外何处有地,不近不远,多饶泉池,有好林树,花果蔚茂,清净闲豫,我当于中为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舍利弗曰:祇陀(太子名)园林,不近不远,(中略)此处最胜,可安立精舍云云。」
【佛学常见辞汇】
祇陀园林须达精舍的简称,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佛寺,在舍卫城,乃须达多长者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
祇园精舍兴废
【佛学大辞典】
(故事)法苑珠林三十九曰:「依宣律师祇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祇洹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馀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三王平王三十一年。(中略)于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于百年,被贼烧尽。经十三年,有王六师迦者,依前重造。屋宇壮丽,皆宝壮严。一百年后,恶王坏之,为杀人场。云云。」
(故事)法苑珠林三十九曰:「依宣律师祇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祇洹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馀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三王平王三十一年。(中略)于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于百年,被贼烧尽。经十三年,有王六师迦者,依前重造。屋宇壮丽,皆宝壮严。一百年后,恶王坏之,为杀人场。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