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解事舍人
唐 姚崇 任中书舍人时精明能干,时号“解事舍人”。新唐书·齐澣传:“ 姚崇 復相,用为给事中、中书舍人。论驳及誥詔皆授準古谊,朝庭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漢語大詞典》:逻舍(邏舍)
犹逻所。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石曼卿》:“西清诗话云: 曼卿 官册府时,五更趋朝,见二举子繫逻舍,望 曼卿 号呼请救。” 明 李东阳 《道士洑夜泊次韵》:“市船南北语,逻舍短长更。” 清 恽敬 《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铭》:“ 文清公 谢不敏,遂怒而出,而城门已闔,不得已,宿於护军校之逻舍,其拳拳于世如此。”
《漢語大詞典》:谋道作舍(謀道作舍)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宋 宋祁 《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参见“ 筑室道谋 ”。
《國語辭典》:筑室道谋(築室道謀)  拼音:zhú shì dào móu
欲构筑房舍,而向过路的人请教如何做。语出《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比喻人多口杂,难有定论,以致不能成事。《歧路灯》第五回:「这宗事,若教门生们议将起来,只成筑室道谋,不如二老师断以己见。」
《國語辭典》:恋恋不舍(戀戀不捨)  拼音:liàn liàn bù shě
十分留恋、爱慕,舍不得离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诸人各各流涕、恋恋不舍,临行又自再三下拜,感谢刘公夫妇盛德。」《红楼梦》第三○回:「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也作「恋恋难舍」。
《國語辭典》:恋恋难舍(戀戀難捨)  拼音:liàn liàn nán shě
十分留恋、爱慕,舍不得离开。《封神演义》第一五回:「天尊曰:『你命缘如此,必听于天,岂得违拗?』子牙恋恋难舍。」也作「恋恋不舍」。
《國語辭典》:恋恋不舍(戀戀不捨)  拼音:liàn liàn bù shě
十分留恋、爱慕,舍不得离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诸人各各流涕、恋恋不舍,临行又自再三下拜,感谢刘公夫妇盛德。」《红楼梦》第三○回:「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也作「恋恋难舍」。
《漢語大詞典》:离魂舍(離魂舍)
佛教语。指躯壳。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打灭起离魂舍欲火三焦,摆列著昭容阁文房四宝,待画出 西子湖 眉月双高。” 徐朔方 等校注:“离魂舍,躯壳。佛家语。”参见“ 离魂倩女 ”。
《漢語大詞典》:离魂倩女(離魂倩女)
太平广记卷三五八引 唐 陈玄祐 《离魂记》载: 唐 张镒 居 衡州 ,其幼女名 倩娘 ,“端妍絶伦”。其 甥王 宙“幼聪悟,美容范”, 镒 甚器重,常说:“他时当以 倩娘 妻之。”后 镒 忽以女别字,“女闻而鬱抑。” 宙 亦恚恨,托言赴京,买舟遽行。至山郭数里,夜半 倩娘 忽至,遂絜与俱遁。五年后, 宙 携妻、子归 衡州 。 宙 诣 镒 谢罪。 镒 大惊,以其女 倩娘 卧病在床,数年未离闺阁。使人验之,果见 倩娘 在舟中。“颜色怡畅。”迎女归,与卧床之 倩娘 “翕然相合为一体”。 元 郑光祖 有《倩女离魂》杂剧演此事。后以“离魂倩女”喻指痴情美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为头儿看,看你箇离魂 倩女 ,怎发付掷果 潘安 。” 明 唐寅 《收江南》词:“好似离魂 倩女 ,镇相随。” 嬴宗季女 《六月霜·前提》:“痛离魂 倩女 ,寃同精卫;浮云夫壻,忍甚 秋胡 。”亦省作“ 离魂女 ”。 明 汤显祖 吕硕园 《还魂记·急难》:“俺满意儿待駟马过门,和你离魂女同归气高。”
分類:衡州
《高级汉语词典》:庐舍丘墟
家业败落
一卢舍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俱卢舍之略。(参见:俱卢舍)
八背舍
【佛学大辞典】
(名数)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三法。此三法为远离三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禅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为初门,胜处为中行,一切处为成就也,三种观足,即是观禅体成就。」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解脱。(参见:八解脱)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八背舍,亦名八解脱。背谓违背,舍即弃舍,背此净洁五欲,舍此著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三界见思惑,證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虽已自观内色不净,故须复以不净观于他人之色,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初背舍,位在初禅天定。
二、内无色相外观色 谓行人为入二禅,已灭内身色相,故云内无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故犹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第二背舍,位在二禅天定。
三、净背舍身作證 净即缘于净相也。谓行人于第二背舍后,除弃外色不净之相,但于定中练习八色光明,清净皎洁,犹如妙室之色,故云净背。心既明净,乐渐增长,遍满身中,悉皆怡悦,故又云身作證。此即第三背舍,位在三禅天定。
四、虚空处背舍 谓行人于欲界后已,除弃自身不净之色。初背舍后,又除弃内身白骨之色。第二背舍后,又除弃外身一切不净之色。尚馀八种净色,皆依心住,若心舍色,色即谢灭,一心缘空,与空相应,即入无边虚空处定,故云虚空处背舍。此即第四背舍,位在四禅天定。
五、识处背舍 谓行人若舍虚空处,一心缘识,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爱著,故云识处背舍。
六、无所有处背舍 谓行人若舍识处,一心缘无所有处,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爱著,故名无所有处背舍。
七、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 谓行人若舍无所有处,一心缘非有想非无想,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爱著,故名非有想非无想背舍。
八、灭受想背舍 受即领纳,想即思想,即五阴中受想想心也。谓行人厌患此心散乱,欲入定休息,故背灭受想诸心,是名灭受想背舍。
【三藏法数】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著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三界见、思惑尽,證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净洁五欲也。无漏智慧者,谓二乘等由此智慧断除惑业,不漏落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虽已自观内色不净,故须复以不净观于他人之色,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初背舍,位在初禅天定。(八色光明者,谓见地色如黄白净地;见水色如渊中澄清之水;见火色如烟薪清净之火;见风色如无尘清风;见青色如金精山;见黄色如薝卜花;见赤色如春朝霞;见白色如珂雪也。)
〔二、内无色相外观色〕,谓行人为入二禅,已灭内身色相,故云内无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故犹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第二背舍,位在二禅天定。
〔三、净背舍身作證〕,净,即缘于净相也。谓行人于第二背舍后,除弃外色不净之相,但于定中练习八色光明,清净皎洁,犹如妙宝之色。故云净背舍。心既明净,乐渐增长,遍满身中,悉皆怡悦,故又云身作證。此即第三背舍,位在三禅天定。
〔四、虚空处背舍〕,谓行人于欲界后,已除弃自身不净之色;初背舍后,又除弃内身白骨之色;第二背舍后,又除弃外身一切不净之色。尚馀八种净色,皆依心住,若心舍色,色即谢灭;一心缘空,与空相应,即入无边虚空处定。故云虚空处背舍。此即第四背舍,位在四禅天定。
〔五、识处背舍〕,谓行人若舍虚空处,一心缘识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受著,故云识处背舍。(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无常者,谓五阴之身,终归坏灭也。苦者,谓身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身由四大假合而成,本来空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谁是我耶?)
〔六、无所有处背舍〕,谓行人若舍识处,一心缘无所有处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受著,故名无所有处背舍。
〔七、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谓行人若舍无所有处,一心缘非有想非无想,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爱著,故名非有想非无想背舍。
〔八、灭受想背舍〕,受,即领纳。想,即思想。即五阴中受、想二心也。谓行人厌患此心散乱,欲入定休息,故背灭受想诸心,是名灭受想背舍。
三十舍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尼萨菩波逸提也。(参见:该)下。
三种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佛舍利之三种:如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是也。(参见:舍利)
舍利
【佛学大辞典】
(动物)S/a%ri,鸟名。【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参见:舍利弗)。【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玄应音义六曰:「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俱舍光记八曰:「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S/ari^ra。
【佛学常见辞汇】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俗语佛源】
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千度触犯不舍离印明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不动尊之印明也。(参见:不动明王)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顿證毗卢舍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四十二字之字轮观。
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本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说:「释迦如来于过去为波罗奈国王,称为大光明。惠施一切,不逆人意。敌国之王闻之,使婆罗门来乞王之头。王许之,群臣谏,不听。使婆罗门捉刀斫头,以果其慈心。」经律异相二十五曰:「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大林精舍
【佛学大辞典】
(寺名)大竹林精舍之略称。(参见: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
【佛学大辞典】
(堂塔)梵名Ven!uvana天竺五精舍之一。迦兰陀竹林之精舍也。在王舍城之傍。迦兰陀长者归佛以竹园奉佛而立精舍,是为印度僧园之嚆矢。(参见:迦兰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竹园,为频婆娑罗王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在王舍城,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庙。
【三藏法数】
大智度论云:竹林精舍在耆阇崛山中,其地平坦,严净胜于馀处。佛曾于中说法,故有精舍,或云迦兰陀竹园。是也。(梵语耆阇崛,华言灵鹫。迦兰陀,无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