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房舍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分律所说。二十犍度之一。明诸资具中,关于房舍之种种作法章篇也。
拘舍离
【佛学大辞典】
(流派)Gosari,又作瞿舍梨,劬奢离。十外道之第三。译曰牛舍。饰宗记七末曰:「梵云劬奢离,或瞿舍梨,此云牛舍也,此是母名也。其母本生牛舍之中,因为名也,子名应云牛舍子也。」楞严经二曰:「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拘卢舍
【佛学大辞典】
(杂名)毗昙论,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今之二里也。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今十六里也。
法同舍
【佛学大辞典】
(杂名)寺院十名之一。同法与食之二法,故名法同舍。
法身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法身偈同。又佛所说之经卷,谓之法身舍利。如来所说实相中道之理,不改不变,性相常尔,故云法身舍利。法华经法师品曰:「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西域记九曰:「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精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所说的妙法。2。指佛所说的经典。3。指佛所说的实相中道之理。
【三藏法数】
大论云:经卷是法身舍利。谓如来所说中道实相之理,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亘古今而恒存,弥天地而普覆。人能至心如法受持,即是得见如来法身,其所获福无量无边。故法华经云:若经卷所住之处,皆应起塔供养,不须复安舍利,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是也。
法身舍利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法身偈)
法身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法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法身舍利。(参见:法身舍利)
法身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法身偈同。又佛所说之经卷,谓之法身舍利。如来所说实相中道之理,不改不变,性相常尔,故云法身舍利。法华经法师品曰:「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西域记九曰:「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精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所说的妙法。2。指佛所说的经典。3。指佛所说的实相中道之理。
【三藏法数】
大论云:经卷是法身舍利。谓如来所说中道实相之理,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亘古今而恒存,弥天地而普覆。人能至心如法受持,即是得见如来法身,其所获福无量无边。故法华经云:若经卷所住之处,皆应起塔供养,不须复安舍利,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是也。
法颂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法身偈)
法身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阿市多鸡舍甘跋罗子
【佛学大辞典】
(人名)旧称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参见: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阿夷多翅舍钦婆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阿尾舍
【佛学大辞典】
(修法)A^ves%a,又作阿尾奢。为托人之法。修验者,摄取鬼魅及病鬼使附托于童男女,问病之轻重,命之长短,一切之灾祥,以除疾禳祅者名曰阿比舍法。译曰遍入。谓请降天神摄取鬼魅。令遍入于童男女之支体也。摩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曰:「时摩醯首罗告那罗延言:汝当谛听。(中略)若欲知未来事者,当拣择四五童男或童女,可年七八岁,身上无瘢痕靥记,慧聪灵利。先令一七日服素食,要须吉日沐浴,遍身涂香,著净衣。口含龙脑豆蔻,持诵者面向东坐,身前以白檀香涂一小檀,可一肘量。令童女等立檀上。(中略)取安息香,以大印真言,加持七遍。烧令童女薰手。又取赤华加持七遍,安童女掌,便以手掩面。则持诵者结印诵言,应诵七遍。则彼童女战动,当知圣者入身,必速应验未来善恶一切灾祥事。」瑜祇经曰:「若加持男女,能令阿尾舍,三世三界事,尽能知休咎。」
舍利弗阿毗昙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姚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共译,三十卷。有三十品论种种之法相。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十卷,姚秦昙摩崛多译。舍利弗所立之对法藏也。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阿毗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解释上之本颂者。世亲先造本颂,后造释论。释论之中固牒举本颂也。唐玄奘译,三十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婆薮盘豆造,陈真谛译,二十二卷。婆薮盘豆者世亲之梵名。此论与阿毗达磨俱舍论同本异译,是曰旧论,又云旧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