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象舆,太宗淳化五年(九九四)知洪州(《元丰类稿》卷一九《洪州东门记》)。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徙知饶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一)。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权西京御史台(同上书卷八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郭舆,字孟高,号月江老人,官大理寺丞(《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今录诗二首。
毛安舆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嘉州洪雅人。九岁丧父,负土为坟,庐墓侧三年。知益州张方平遗以酒饩,状其事以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许载,字德舆,萍乡(今属江西)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真宗大中祥符间官太常博士。仕至都官员外郎、知歙州。著有《吴唐拾遗录》(《容斋续笔》卷一六),已佚。清同治《萍乡县志》卷一○有传。
安德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五年(1012)任婺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世基。以父荫补官。真宗时历开封府西路都巡检,勾当榷货务。仁宗天圣中领昭州刺史,为并代兵马铃辖。元昊寇府州,德舆按兵不战,坐降为东染院使、河阳兵马都监。后领果州团练使,知冀州、赵州,捕诛云翼卒首谋为乱者。徙陈州铃辖,卒。
任子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明道二年(1033)任判司农寺。
裴德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九年(1031)任颍州知州。景祐二年(1035)任梓州路提点刑狱公事。景祐二年(1035)任陕州知州。景祐二年(1035)任同州知州。景祐四年(1037)任京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宝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任夔州路转运使。庆历五年(1045)任贝州知州。
蒲远犹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一
蒲远犹(犹或作猷,一○一一——一○九二),字仲俞(一作仲舆),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幼而好学,庆历六年进士及第,授绵竹尉,移集州、梓州司理参军,皆以亲忧不赴。服除,无仕宦意,居家数年,乃调河南尉,历临晋、闽清二县令。熙宁三年,以病归蜀,至舒州舟坏,遂卜居蕲州。元祐七年卒,年八十二。见《自撰墓志》及黄庭坚《蒲仲舆墓碣》(《宋黄文节公全集·正集》卷三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员安舆,字文饶,仁寿(今属四川)人。仁宗皇祐中进士(清道光《仁寿县志》卷三)。官终屯田员外郎。卒后乡人私谥文质先生。与苏洵、文同有交。事见《九华集》卷二一《左奉议郎致仕员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九三八
员安舆,字文饶,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人。以学自力,皇祐中登进士第。与苏洵、文同、张愈相友善,巴蜀学士莫不敬之。官至屯田员外郎。及卒,乡人谥曰文质先生。见员兴宗《九华集》卷二一《员公(南圭)墓志铭》。
唐德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二年(1057)任冀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元舆。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元丰六年知汀州,政尚清简。哲宗元祐中累迁中书舍人,上言请复旧制,逢诸道帅守、使者辞见之日,召对便殿,以周知利害,观阅人才。馆高丽使,苏轼劾其失体,出知庐州。徽宗立,为兵部侍郎兼侍读,每劝帝以治贵清净。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杭、福等州。卒年八十四。有《纶阁编》、《荣名集》、《临汀集》。
全宋诗
陈轩,字元舆,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平江军节度推官。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知汀州,与通判郭祥正酬唱百馀篇(《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临江志》)。哲宗元祐中为礼部郎中、徐王府翊善。六年,为秘阁校理,迁中书舍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六、四六八)。八年,以龙图阁待制知庐州(同土书卷四八三)。绍圣元年(一○九四),徒杭州。三年,移江宁府(《乾道临安志》卷三)。徽宗立,召为兵部侍郎兼侍读。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杭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徒知福州(同上书)。卒,年八十四。《宋史》卷三四六有传。今绿诗二十二首。
郑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舆梁。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徽宗大观初擢兵部员外郎,权吏部。以莅事详明考最,蔡京欲荐之台职,力辞。居郎官不迁者四年。政和初除卫尉少卿,后出知海州,推行保伍之法,有政绩。除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徙知泉州,寻以奉祠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壮舆,号漫浪翁。刘恕子。长于史学,司马光以其父修《通鉴》有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簿。徽宗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后弃官不复仕,卒于庐山。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
全宋文·卷二八七○
刘羲仲,字壮舆,号漫浪翁,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恕子。长于史学,尝摘录欧阳修《五代史》之误,作《纠缪》。司马光以其父有修《通鉴》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主簿。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至京师,绝不造谒一人。后忤蔡京,弃官归庐山,竟不复仕。纂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见《宋史》卷四四四《刘恕传》,《宋元学案》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