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48,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至心
至那你
至那罗阇弗咀罗
至言
至相尊者
至教
至教量
至理
至真
至得果佛性
至诚心
至德具足益
至静
至愿
佛类词典(续上)
至人至心
至那你
至那罗阇弗咀罗
至言
至相尊者
至教
至教量
至理
至真
至得果佛性
至诚心
至德具足益
至静
至愿
至人
【佛学大辞典】
(杂名)释迦如来之尊号也。资持记上一之一曰:「释迦如来,道成积劫,德超三圣。化于人道,示相同之。是以且就人中美为尊极,故曰至人。」
(杂名)释迦如来之尊号也。资持记上一之一曰:「释迦如来,道成积劫,德超三圣。化于人道,示相同之。是以且就人中美为尊极,故曰至人。」
至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至诚之心也,又至极之心也,心源彻到也。晋书王嘉传曰:「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无量寿经上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金光明经上曰:「至心念佛。」同文句二曰:「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言至心。」同文句记曰:「至犹极也。」
(术语)至诚之心也,又至极之心也,心源彻到也。晋书王嘉传曰:「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无量寿经上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金光明经上曰:「至心念佛。」同文句二曰:「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言至心。」同文句记曰:「至犹极也。」
至那你
【佛学大辞典】
(杂名)译曰汉持来。桃也。见西域记四。梵Ci^na%n!i。
(杂名)译曰汉持来。桃也。见西域记四。梵Ci^na%n!i。
至那罗阇弗咀罗
【佛学大辞典】
(杂名)Cinara%japutra,译曰汉王子,梨也。见西域记四。
(杂名)Cinara%japutra,译曰汉王子,梨也。见西域记四。
至言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至理至极之言也。俱舍论三十曰:「佛至言真法性。」
(杂语)至理至极之言也。俱舍论三十曰:「佛至言真法性。」
至相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即华严第二祖智俨也。(参见:智俨)
(人名)即华严第二祖智俨也。(参见:智俨)
至教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至实之教,至极之教也。唯识述记一末曰:「言至教者至实教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经,为诸众生指示罪福,令知作如是因,得如是果。未有作善得罪,作恶得福,其事明白,至为易晓,是为至教。
(杂语)至实之教,至极之教也。唯识述记一末曰:「言至教者至实教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经,为诸众生指示罪福,令知作如是因,得如是果。未有作善得罪,作恶得福,其事明白,至为易晓,是为至教。
至教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又曰圣教量,正教量,声量。以圣教之至言量邪正也。俱舍光记五曰:「至极之教,故名至教,亦名圣教量。」(参见:量)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圣教量、正教量、声量等,为三量之一。(参见:三量)
(术语)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又曰圣教量,正教量,声量。以圣教之至言量邪正也。俱舍光记五曰:「至极之教,故名至教,亦名圣教量。」(参见:量)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圣教量、正教量、声量等,为三量之一。(参见:三量)
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因喻之三支为比量,因明之作法为立量。
(术语)宗因喻之三支为比量,因明之作法为立量。
三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量有二种:一、因明之三量:即现,比,圣教,之三也。(参见:量)。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三量之不同:一、现量,如镜之对于物体。能缘之心,不为些之分别计度,量知现在之境者。如耳识之对于声,眼识之向于色,是也。二、比量,于不现显之境。比知分别而量知者。如见烟知有火。凡因明依第六意识之比量智而成也。三、非量,于现在之境与非现在之境,以逆乱之心错分别取不实之事者。即以似现量似比量,而为非量也。就八识所知而分之,则第八识与眼等之五识唯为现量,第七识唯为非量,第六识通于三量。说见百法问答抄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现量,二比量,三圣教量,又曰至教量声量正教量。尚有现量比量非量之三量。(参见:三字部三量)
【佛学常见辞汇】
1。现量、比量、圣教量。现量是在根境相对时,用不著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亲證到的,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是;比量是比度而知,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为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2。现量、比量、非量。现量和比量如前所说,非量谓心心所缘境时,判断错误,如见绳以为蛇,见月明以为天亮等是。
【佛学次第统编】
三量者:
一、现量 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境,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二、比量 谓于所比义,有正智生,了知有火,或无常等,是名比量。
三、非量 谓似现似比,总名非量。
一、似现量 有分别智,于境异转,名似现量。谓诸有智,了瓶衣等分别而生,由彼于义,不以自相为境界故,名似现量。
二、似比量 若似因智为先,所起诸似义智,名似比量。如于雾等,妄谓为烟,邪證有火,由彼邪因,妄起邪智,不能正解,是真之流而非真故,名似比量。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是楷定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而能度量楷定法之自相,不错谬故,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比量〕,比即比类,谓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三、圣教量〕,谓于圣人所说现量、比量之言教,皆不相违,定可信受,是名圣教量。
(术语)三量有二种:一、因明之三量:即现,比,圣教,之三也。(参见:量)。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三量之不同:一、现量,如镜之对于物体。能缘之心,不为些之分别计度,量知现在之境者。如耳识之对于声,眼识之向于色,是也。二、比量,于不现显之境。比知分别而量知者。如见烟知有火。凡因明依第六意识之比量智而成也。三、非量,于现在之境与非现在之境,以逆乱之心错分别取不实之事者。即以似现量似比量,而为非量也。就八识所知而分之,则第八识与眼等之五识唯为现量,第七识唯为非量,第六识通于三量。说见百法问答抄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现量,二比量,三圣教量,又曰至教量声量正教量。尚有现量比量非量之三量。(参见:三字部三量)
【佛学常见辞汇】
1。现量、比量、圣教量。现量是在根境相对时,用不著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亲證到的,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是;比量是比度而知,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为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2。现量、比量、非量。现量和比量如前所说,非量谓心心所缘境时,判断错误,如见绳以为蛇,见月明以为天亮等是。
【佛学次第统编】
三量者:
一、现量 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境,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二、比量 谓于所比义,有正智生,了知有火,或无常等,是名比量。
三、非量 谓似现似比,总名非量。
一、似现量 有分别智,于境异转,名似现量。谓诸有智,了瓶衣等分别而生,由彼于义,不以自相为境界故,名似现量。
二、似比量 若似因智为先,所起诸似义智,名似比量。如于雾等,妄谓为烟,邪證有火,由彼邪因,妄起邪智,不能正解,是真之流而非真故,名似比量。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是楷定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而能度量楷定法之自相,不错谬故,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比量〕,比即比类,谓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三、圣教量〕,谓于圣人所说现量、比量之言教,皆不相违,定可信受,是名圣教量。
至理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至极之道理也。宗镜录曰:「还丹一粒,点铁为金。至理一言,转凡为圣。」
(杂语)至极之道理也。宗镜录曰:「还丹一粒,点铁为金。至理一言,转凡为圣。」
至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如来离一切之虚伪,故曰至真。行事钞下之二曰:「南无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
(杂语)如来离一切之虚伪,故曰至真。行事钞下之二曰:「南无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
至得果佛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佛性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因满足,则本有佛性,于證得果位之时,了了显发,是名至得果佛性。
(术语)三佛性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因满足,则本有佛性,于證得果位之时,了了显发,是名至得果佛性。
至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之一。真实愿往生之心也。
【三藏法数】
至,专也;诚,实也。谓此土众生,欲生彼国,当发专至诚实之心,正念真如,求愿往生,故名至诚心。
(术语)观经所说之一。真实愿往生之心也。
【三藏法数】
至,专也;诚,实也。谓此土众生,欲生彼国,当发专至诚实之心,正念真如,求愿往生,故名至诚心。
至德具足益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信弥陀而念佛者,于现世具足无上之功德也。现世十种益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谓信仰阿弥陀佛而念佛的人,现世就能具足无上的功德。
(术语)言信弥陀而念佛者,于现世具足无上之功德也。现世十种益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谓信仰阿弥陀佛而念佛的人,现世就能具足无上的功德。
至静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极静。禅定之力极而静心也。圆觉经曰:「以静慧故證至静性。」
(杂语)又曰极静。禅定之力极而静心也。圆觉经曰:「以静慧故證至静性。」
至愿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至诚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菩萨兴至愿。」
(杂语)至诚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菩萨兴至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