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欺欺人  拼音:zì qī qī rén
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传六章》:「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此刻做官的那一个不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故智?」也作「欺人自欺」。
《漢語大詞典》:盗金(盜金)
(1).《淮南子·氾论训》:“ 齐 人有盗金者,当市繁之时至掇而走,勒问其故曰:‘而盗金於市中何也?’对曰:‘吾不见人,徒见金耳。’”后用为自欺欺人的典实。晋书·宣帝纪:“鋭意盗金,谓市中为莫覩。”
(2).汉书·直不疑传:“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 不疑 , 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慙。”后用为无端见疑的典实。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 直生 取疑於盗金,近则 伯鱼 被名於不义。”
《國語辭典》:掩目捕雀  拼音:yǎn mù bǔ què
遮住眼睛捉麻雀。比喻自欺。《三国志。魏书。卷二一。王粲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也作「掩目而捕雀」。
《國語辭典》:窃钟掩耳(竊鐘掩耳)  拼音:qiè zhōng yǎn ěr
书载有人得到一口大钟,因钟太大,难以背负带走,就想将钟敲碎,又担心钟的声音太大,被别人听见将钟抢走,于是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如此别人就听不见了。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后用以比喻想要隐瞒别人,结果却只是自己欺骗自己。《晋书。卷一。宣帝纪》:「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分類:自欺欺人
《國語辭典》:掩耳盗钟(掩耳盜鐘)  拼音:yǎn ěr dào zhōng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國語辭典》:塞耳盗钟(塞耳盜鐘)  拼音:sè ěr dào zhōng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魏书。卷七四。尔朱荣传》:「使奸竖专朝,贼臣乱纪,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自欺欺人
【俗语佛源】
是用自己都未能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法苑珠林》卷七五引《佛说须赖经》云:「佛言:夫妄言者,为自欺身,亦欺他人……妄言者,亡失一切诸善根本,于己愚冥,迷失善路。妄言者,一切恶本。断绝善行闲居之本。」此以犯「妄语戒」者为「自欺欺人」。后沿用为成语。《朱子语类》卷十八:「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也作「欺人自期「」。茅盾《「灭关」与「忘了」》:「即使表面上搽著『抗战』的保护色,终究欺人自欺,一无是处。」又作「欺己欺人」。明·李贽《焚书·答邓明府》:「世之学者但知欲作无我无人工夫,……不免流入欺己欺人、不能诚意之病。」(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