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 【介绍】: 宋陵井监仁寿人,字迪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知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钦宗靖康二年,闻金人欲废赵氏立张邦昌,乃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挂冠而去,自号扪膝居士。高宗即位,从京师趋行在,复为郎。因论迁都之害,为李纲所重,除四川抚谕官,督输四川漕计、羡缗及常平钱物。建炎二年,刷川纲金帛八百余万缗,乞留用为陕州五路军粮犒设之费。绍兴元年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书言蜀守备之策。改夔州路提点刑狱。因勾龙如渊荐,召对,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年,直秘阁、知遂宁府。有《扪膝稿》。
全宋诗
喻汝砺(?~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寿(今属四川)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赐学究出身(《舆地纪胜》卷一五八)。钦宗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为楚帝,汝砺弃官归邛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十年,知遂宁府,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十一年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同上书卷一四一、一四八)。有集十四卷,刘光祖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扪膝稿》一卷。 喻汝砺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底本,参校《成都文类》、《全蜀艺文志》等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
喻汝砺(?——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崇宁五年赐学究出身。政和二年,知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张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贺,汝砺扪膝谓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时称扪膝先生。建炎元年六月为四川抚谕官,二年三月勒停。绍兴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改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十年正月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一年罢为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著有《扪膝稿》。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孙逄》传。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张扬芬(?~?),号抱膝翁。江苏人。生平不详。(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潘天寿(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浙江宁海冠庄人。现代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师从吴昌硕,吴赠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身亡。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 》等。
潘天寿诗存·序
诗言志,抒情之作也,汉魏后稍有诗律。唐以诗取士而律日严,诗之境遂日以窘。能掉臂游行律中不为律困者,杜少陵也。不受律束肆意以行者,韩昌黎、卢玉川也。韩之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二语得之。卢之诗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馀言杂居一篇中,虽导源于太白,太白无此奇险也。举昌黎玉川之诗与子美义山量短论长,或与乐天微之权轻比重,则颠矣。何也?彼固各言其志、各抒其情者也,今乃以己意为权量而长短轻重之,讵不谬乎?及门陈仲陶法梅宛陵钱琢如、效韩昌黎,予两善之,盖不欲以己意侧其间也。潘子天寿癸卯暮春出诗一卷、诗存二卷序见示。其古诗全似昌黎、玉川,其近体又参以倪鸿宝之笔。倪氏以文章经济名,其余技诗,书画皆精,而又大节凛然,予深慕之,为辑全集。而明清诸刊本皆有文无诗,后得诗集,又为采墨迹地方志,补数章,集乃大备。倪诗棱峭险拔,意出人表,予极爱之。今读此集,何其相似之甚也。潘子以画名世界,琢一章曰一味霸悍,其志之所在可知,宜其诗棱峭横肆如此也。喜有素心相同之友,为拉杂序之,一九六三年四月海宁张宗祥,时年八十有二。
潘天寿诗剩·自序
丁丑初秋,芦沟桥事起。延及冬仲,杭城沦亡。致二十年习作留存之书画全部损失,诗稿亦未携出。一年来辗转流离,由建德缙云经南昌、长沙至沅陵小住。沅陵即古辰州地,位湘西万山中,华夷杂处,百般落后。人情风习尤与江浙诸滨海地悬殊,远近山水亦少清丽雄奇可资游观。故外地人之来此者,除闭户外无徘徊地。然寂处无聊,每每忆及江东之水光山色,西湖之六桥三竺诸胜,倍增闷损,因常击节讽咏旧稿中一二可记得者以为消遣,辄觉吾身仍居处于江东时也。一月以来,随记随录凡百首,成一小册,名曰诗剩,实为一时闷损疗治之特剂耳。来日烽烟平熄,下沅水、渡洞庭、浮扬子、返杭州顾可,以是为流离纪念物,亦无聊中之胜事也,敢云公诗焉。戍寅夏仲寿记,于沅城甲第巷二十三号之容膝寓。(录入:左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