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桃腮粉脸(桃腮粉臉)
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桃腮粉脸,描两道细细春山。”
《漢語大詞典》:血脸(血臉)
犹红脸。指不讲情面的脸色。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五章:“ 李忠纯 既然明面上也要以血脸见人,通缉你,我看,你还是早点走的好。”
《國語辭典》:鸭蛋脸(鴨蛋臉)  拼音:yā dàn liǎn
上圆下尖的脸型,形似鸭蛋,因称。线条弧度流畅,整体轮廓均匀。额头宽窄适中,与下半部平衡均匀,下巴成圆弧形。多用于形容女子上圆下尖,稍显丰腴的脸庞。如:「她天生鸭蛋脸很适合古装美人扮相。」也称「鹅蛋脸」、「鹅蛋脸儿」、「鸭蛋脸儿」。
分類:丰满面庞
《國語辭典》:要脸(要臉)  拼音:yào liǎn
顾惜廉耻。如:「人要脸,树要皮。」也称为「要脸面」。
分類:顾惜羞耻
《漢語大詞典》:仰脸(仰臉)
(1).抬头,脸向上方。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鲍文卿 正仰脸看着遮阳,轿子已到。” 茅盾 《子夜》十一:“不料 赵伯韬 忽然仰脸大笑起来。”
(2).方言。指斜挂在门楣上的大镜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大吊灯下,他头一眼看见的,不是摆在炕桌上的酒菜,不是屋里五光十色的家具……不是门上的仰脸,而是坐在炕桌子边上的一个人。”原注:“斜挂在门楣上的大镜子,人要仰着脸,才能照着,故名。”
《國語辭典》:涎脸(涎臉)  拼音:xián liǎn
厚颜赖皮,惹人厌烦的态度。《金瓶梅》第一三回:「李瓶儿在帘外听见,骂涎脸的囚根子不绝。」《轰天雷》第九回:「荀大人,你有什么话,等先生起来了好讲,不要这么涎脸。」
《漢語大詞典》:涎脸饧眼(涎臉餳眼)
嬉皮笑脸,挤眉弄眼。形容轻佻相。 茅盾 《虹》三:“像卫队似的, 梅女士 前后左右总有四五个涎脸饧眼的恶少。”
《國語辭典》:涎脸涎皮(涎臉涎皮)  拼音:xián liǎn xián pí
骂人无赖、不知羞耻。《金瓶梅》第二一回:「你真个恁涎脸涎皮的,我叫丫头进来。」也作「涎皮赖脸」、「涎皮涎脸」。
《漢語大詞典》:涎皮涎脸(涎皮涎臉)
亦作“ 涎皮赖脸 ”。亦作“ 涎脸涎皮 ”。 嬉皮笑脸;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屋舍里坐的,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喫风!”《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看不上,説道:‘你真个恁涎脸涎皮的!’” 茅盾 《子夜》十六:“八个代表简直气破了肚皮。他们的嗓子也叫骂哑了,他们对于这涎皮涎脸的 周仲伟 简直没有办法。”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一个大嘴的黑人走过来,向 姚长庚 涎皮涎脸伸着手说:‘淡贝!淡贝!’”
《國語辭典》:涎皮赖脸(涎皮賴臉)  拼音:xián pí lài liǎn
骂人无赖、不知羞耻。《红楼梦》第三○回:「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他来过几回,我总没大理他,他还涎皮赖脸的尽自来。」也作「涎皮涎脸」、「涎脸涎皮」。
《漢語大詞典》:涎皮涎脸(涎皮涎臉)
亦作“ 涎皮赖脸 ”。亦作“ 涎脸涎皮 ”。 嬉皮笑脸;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屋舍里坐的,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喫风!”《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看不上,説道:‘你真个恁涎脸涎皮的!’” 茅盾 《子夜》十六:“八个代表简直气破了肚皮。他们的嗓子也叫骂哑了,他们对于这涎皮涎脸的 周仲伟 简直没有办法。”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一个大嘴的黑人走过来,向 姚长庚 涎皮涎脸伸着手说:‘淡贝!淡贝!’”
《漢語大詞典》:涎皮涎脸(涎皮涎臉)
亦作“ 涎皮赖脸 ”。亦作“ 涎脸涎皮 ”。 嬉皮笑脸;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屋舍里坐的,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喫风!”《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看不上,説道:‘你真个恁涎脸涎皮的!’” 茅盾 《子夜》十六:“八个代表简直气破了肚皮。他们的嗓子也叫骂哑了,他们对于这涎皮涎脸的 周仲伟 简直没有办法。”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一个大嘴的黑人走过来,向 姚长庚 涎皮涎脸伸着手说:‘淡贝!淡贝!’”
《高级汉语词典》:涎着脸  拼音:xián zhe liǎn
〈方〉∶做出涎皮赖脸的样子
《高级汉语词典》:洗脸盆  拼音:xǐ liǎn pén
一种用来盛水洗手和脸的盆
《漢語大詞典》:嘻皮涎脸(嘻皮涎臉)
形容轻佻嘻笑不知羞耻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 糖葫芦 嬉皮涎脸的答道:‘我不到你那里去,我到我相好的家里去!’”
《國語辭典》:嘻皮笑脸(嘻皮笑臉)  拼音:xī pí xiào liǎn
笑里透著顽皮和耍赖等不庄重的表情和态度。《红楼梦》第三○回:「你见我和谁玩过!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此时只望她快些出去,连忙拿出一吊钱,掳了几十给她,她便嘻皮笑脸的把那一半也抢了去。」也作「嬉皮笑脸」。
《國語辭典》:嬉皮笑脸(嬉皮笑臉)  拼音:xī pí xiào liǎn
形容嬉笑不严肃的轻浮样子。《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那穿马褂的抢著开了茶钱,还和那少年寒暄几句,又和那小宝嬉皮笑脸的混了一阵。」也作「嘻皮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