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脖颈子(脖颈子)  拼音:bó gěng zi
脖子的后面部分。也称为「脖颈儿」。
《国语辞典》:项鍊(项鍊)  拼音:xiàng liàn
挂在脖子上装饰用的鍊子。也作「项链」。
《国语辞典》:套项(套项)  拼音:tào xiàng
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椭圆形套圈。也称为「套包」、「套头」。
《国语辞典》:打枷  拼音:dǎ jiā
枷,古时加于犯人颈间的刑具。打枷,指于犯人脖子上装上枷锁,以防止逃脱。如:「县府的人将他打枷,准备押往刑场。」
《国语辞典》:枷板  拼音:jiā bǎn
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并锁住两手的刑具。
《国语辞典》:抱头缩项(抱头缩项)  拼音:bào tóu suō xiàng
抱著头,缩著脖子。形容人畏缩不前。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若是我老把势展旗幡立马停骖,著那俊才郎倒戈甲抱头缩项。」
《国语辞典》:围脖儿(围脖儿)  拼音:wéi bó ér
围在脖子上的长条形领巾。也称为「围巾」。
《国语辞典》:脖颈儿(脖颈儿)  拼音:bó gěng ér
脖子的后面部分。也称为「脖颈子」。
《漢語大詞典》:脖领(脖領)
围在脖子上的领套。亦指围住脖子的衣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凡脖领,亦不许外露,亦不得缀钮扣;只宫人脖领则缀钮扣。” 张天民 《创业》第一章二:“﹝ 老周师傅 ﹞一把揪住一个工头的脖领, 十斤娃 也一跃揪住另一个工头。”亦作“ 脖领子 ”。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七章:“ 玉宝 这才把棒子一丢,返身一把抓住 淘气 的脖领子,用腿一绊,噗通一声, 淘气 就跌倒地下。”
分類:脖子衣领
《漢語大詞典》:牛脖子
牛的脖子。喻倔强脾气。 老舍 《赵子曰》第十二:“好在我不介意,我知道那个小胖子有些牛脖子。” 老舍 《骆驼祥子》九:“跟我犯牛脖子,没你的好儿,告诉你!”
《國語辭典》:杀鸡扯脖(殺雞扯脖)  拼音:shā jī chě bó
形容情急的样子。《金瓶梅》第二一回:「跪在地下,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也作「杀鸡儿抹脖子」。
《漢語大詞典》:颈脖子(頸脖子)
即脖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外国人﹞认得那乡下人,也不知他为了甚事,要把这木头东西箍着他的颈脖子。” 茅盾 《陀螺》一:“五小姐猛转过身去跨上一张椅子,从书架的最高层取下一瓶香水来在自己颈脖子间乱洒。”亦省称“ 颈脖 ”。 茅盾 《官舱里》:“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一章:“ 孟大环 望着那个女人的雪白的颈脖。”参见“ 脖子 ”。
分類:脖子
《國語辭典》:脖子  拼音:bó zi
颈项,头与身体连接的部分。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里著一下,那里寻黄文来。」《文明小史》第一六回:「正说话间,只见洋装朋友,忽然把身子一扭,像是脖子上有东西咬他痒痒似的,举起手来一摸,谁知是一个白虱。」也称为「脖项」。
《國語辭典》:抹脖子  拼音:mǒ bó zi
拿刀割脖子。比喻自杀。《红楼梦》第六七回:「兴儿道:『他母亲和他妹子。昨儿他妹子各人抹了脖子了。』」
分類:脖子自杀
《漢語大詞典》:龙睛凤颈(龍睛鳳頸)
眼珠如龙,脖子如凤。旧时谓极贵之相。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乳母时抱 则天 ,衣男子之服, 天纲 曰:‘此郎君子神色爽彻,不可易知,试令行看。’於是步於牀前,仍令举目, 天纲 大惊曰:‘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
《國語辭典》:领圈(領圈)  拼音:lǐng quān
领口。如:「这件洋装的领圈是圆弧型的,既好看又大方。」
分類:领子脖子
《國語辭典》:领子(領子)  拼音:lǐng zi
衣服领围的部分。《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两个人说戗了,揪著领子,一顿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