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颜色(無顔色)
(1).没有脂粉颜色。引申为没有姿色,不漂亮。史记·匈奴列传“过 居延 ,攻 祁连山 ” 唐 司马贞 索隐引《西河旧事》:“ 匈奴 失二山,乃歌云:‘……失我 燕支山 ,使我嫁妇无颜色。’”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犹无颜,惭愧。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3).指天色暗淡。 唐 杜甫 《虎牙行》:“秋风欻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
《國語辭典》:涂抹(塗抹)  拼音:tú mǒ
1.化妆。《宋史。卷四七二。奸臣列传二。蔡京》:「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裤,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多道市井淫媟谑浪语,以蛊帝心。」
2.随意图画、信笔挥洒。唐。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宋。刘克庄 再获一砚自和诗:「拊摩无粟向肌起,涂抹有花从笔生。」
《國語辭典》:浓抹(濃抹)  拼音:nóng mǒ
妆饰浓艳。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分類:脂粉
《国语辞典》:淡抹  拼音:dàn mǒ
淡施脂粉、化淡妆。元。耶律楚材〈蜡梅〉诗二首之一:「反笑素英浑淡抹,却嫌红艳太浓妆。」
《國語辭典》:脂泽(脂澤)  拼音:zhī zé
1.滑腻有光泽。《列子。汤问》:「沐浴神瀵,肤色脂泽。」
2.脂粉、香油等化妆用品。《韩非子。显学》:「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
《漢語大詞典》:剩粉(賸粉)
残馀的脂粉。谓馀香。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游仙》:“佳人并逐花源去,賸粉残脂最可怜。” 清 王夫之 《和梅花百咏诗·竹梅》:“长疑賸粉归何处,密裹龙孙出籜枝。”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计姬归余四年,见其新粧炫服,祇此一朝而已。罗襟賸粉,绣袜餘香,金翠丛残,览之陨涕。”
分類:脂粉
《國語辭典》:匀面(勻面)  拼音:yún miàn
化妆时用手涂抹面部使脂粉等匀,称为「匀面」。宋。欧阳修〈江神子。碧阑干外小中亭〉词:「睡觉捲帘匀面了,无个事,没心情。」也作「匀脸」。
《漢語大詞典》:含红(含紅)
犹含泪。红,红泪,指女子的眼泪,因浸着脂粉故变红。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余略引目视 静子 ,玉容瘦损,忽而慧眼含红欲滴。” 苏曼殊 《绛纱记》:“女垂其双睫,含红欲滴。”
《漢語大詞典》:调粉(調粉)
调弄脂粉。指妇女整容打扮。 唐 陆畅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 云安公主 贵,出嫁五侯家。天母看调粉,日兄怜赐花。”
《国语辞典》:粉娥  拼音:fěn é
粉,妆扮用的胭脂粉品;娥,指美人。「粉娥」用以指精心妆扮的美人。清。况周颐〈西子妆。蛾蕊颦深〉词:「送春归,费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漢語大詞典》:空面
未施脂粉的脸。 唐 梁锽 《代征人妻喜夫还》:“千日废臺还挂镜,数年空面再新粧。”
分類:脂粉
《漢語大詞典》:檀点(檀點)
指浅红色的脂粉痕。
《國語辭典》:香奁体(香奩體)  拼音:xiāng lián tǐ
文体名。指诗或词曲的内容涉及闺阁而语多香艳者。
《國語辭典》:化妆(化妝)  拼音:huà zhuāng
1.修饰容貌。如:「她出门前总要先在镜前化妆。」也作「化装」。
2.外表的造型、修饰。如:「特种化妆」、「面部化妆」。也作「化装」。
《國語辭典》:化装(化裝)  拼音:huà zhuāng
1.修饰容貌、妆扮外表。如:「演员们正在后台化装。」也作「化妆」。
2.外表的造型、修饰。如:「他终于除去脸上的化装,露出本来的面目。」也作「化妆」。
3.假扮、改变装束。如:「两名窃贼化装成水电工,进入公司大楼偷窃。」
《國語辭典》:涂脂抹粉(塗脂抹粉)  拼音:tú zhī mǒ fěn
妇女盛妆打扮,后比喻对丑恶的东西加以掩饰和美化。《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记得有个京师人靠著老婆吃饭的,其妻涂脂抹粉、惯卖风情,挑逗那富家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