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6,分1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八一有能
十界能化菩萨
三不能
三能
三能变
上慧下能
元品能治
六七能遍计
六大能生
六字咒功能法经
六道能化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四明两重能所
功能
佛类词典
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三昧力明妃八一有能
十界能化菩萨
三不能
三能
三能变
上慧下能
元品能治
六七能遍计
六大能生
六字咒功能法经
六道能化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四明两重能所
功能
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三昧力明妃
【佛学大辞典】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八一有能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舍论之法相也。一切之有为法,有四本相与四随相之八相。此八相有八与一之功能,以其互为能生所生,故谓之八一有能。(参见:有为)
(术语)俱舍论之法相也。一切之有为法,有四本相与四随相之八相。此八相有八与一之功能,以其互为能生所生,故谓之八一有能。(参见:有为)
十界能化菩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初地以上之菩萨,能现十界之身,教化十界之众生,故云十界能化之菩萨。但十界者乃约其大数言之,其实除佛界其馀仅九界也。
(杂语)初地以上之菩萨,能现十界之身,教化十界之众生,故云十界能化之菩萨。但十界者乃约其大数言之,其实除佛界其馀仅九界也。
三不能
【佛学大辞典】
(名数)唐嵩岳之元圭,于佛立三能三不能。三能者:一、空一切之相,成万法之智也。二、知群生之性,穷亿劫之事也。三、度无量之众生也。三不能者:一、不能灭定业也。二、不能度无缘也。三、不能尽众生界也。传灯录四(元圭传)曰:「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无尽居士之护法论曰:「嵩岳圭禅师云:佛有三能三不能。」
(名数)唐嵩岳之元圭,于佛立三能三不能。三能者:一、空一切之相,成万法之智也。二、知群生之性,穷亿劫之事也。三、度无量之众生也。三不能者:一、不能灭定业也。二、不能度无缘也。三、不能尽众生界也。传灯录四(元圭传)曰:「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无尽居士之护法论曰:「嵩岳圭禅师云:佛有三能三不能。」
三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有三能三不能。(参见:三不能)
(名数)佛有三能三不能。(参见:三不能)
三不能
【佛学大辞典】
(名数)唐嵩岳之元圭,于佛立三能三不能。三能者:一、空一切之相,成万法之智也。二、知群生之性,穷亿劫之事也。三、度无量之众生也。三不能者:一、不能灭定业也。二、不能度无缘也。三、不能尽众生界也。传灯录四(元圭传)曰:「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无尽居士之护法论曰:「嵩岳圭禅师云:佛有三能三不能。」
(名数)唐嵩岳之元圭,于佛立三能三不能。三能者:一、空一切之相,成万法之智也。二、知群生之性,穷亿劫之事也。三、度无量之众生也。三不能者:一、不能灭定业也。二、不能度无缘也。三、不能尽众生界也。传灯录四(元圭传)曰:「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无尽居士之护法论曰:「嵩岳圭禅师云:佛有三能三不能。」
三能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唯识论对于说万法为识之诸变而称八识为能变。分三种之次第说之。唯识论一曰:「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一,初能变,为八识中之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以此为依于善恶业而感无记总报之异熟识故也。七识者,有覆无记而非异熟性,前六识,虽有异熟性然是从第九识起者,故名为异熟生不得谓为异熟之识也。唯识论二曰:「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云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二、第二能变,谓之思量识。为八识中之第七识,即未那识也。此识常恒思量第八识而计度实我实法,故名思量识。唯识述记一本曰:「二谓思量识,即第七识。思谓思虑,量谓量度。思量第八识,度为我故。又恒审思量馀识无故,馀之二识不名思量。」三、第三能变。谓之了别境识。眼等之六识也。此六识者,各了别粗显之境,故名了别境识。唯识述记一本曰:「三了别境识,即馀六识。二十论说,心境识了名之差别,是诸识之通名也。了别别境及粗显境唯前六故,对比六尘说六识故。然滥第七,应言此六了别粗境名了别境识,以了别相粗,简于七八故。」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法都要经过这三种识的合作之力,才能现起,才能存在。初能变的是阿赖耶识,当某一业的种子成熟时,即具有能变境界的力量,遇到增上缘,便变现起来,名为异熟能变;次能变的是第七末那识,这是说业的种子虽然成熟,然而也倚赖于末那识不断的执我,发挥它恒审思量的作用,然后境界才能存在,所以名为思量能变;第三能变的是前六识,这是说虽然七八两识,具有能变的性能,然而若没有六识依六根,了别六尘,则境界亦不可能成立,所以名为了别能变。
(名数)唯识论对于说万法为识之诸变而称八识为能变。分三种之次第说之。唯识论一曰:「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一,初能变,为八识中之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以此为依于善恶业而感无记总报之异熟识故也。七识者,有覆无记而非异熟性,前六识,虽有异熟性然是从第九识起者,故名为异熟生不得谓为异熟之识也。唯识论二曰:「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云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二、第二能变,谓之思量识。为八识中之第七识,即未那识也。此识常恒思量第八识而计度实我实法,故名思量识。唯识述记一本曰:「二谓思量识,即第七识。思谓思虑,量谓量度。思量第八识,度为我故。又恒审思量馀识无故,馀之二识不名思量。」三、第三能变。谓之了别境识。眼等之六识也。此六识者,各了别粗显之境,故名了别境识。唯识述记一本曰:「三了别境识,即馀六识。二十论说,心境识了名之差别,是诸识之通名也。了别别境及粗显境唯前六故,对比六尘说六识故。然滥第七,应言此六了别粗境名了别境识,以了别相粗,简于七八故。」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法都要经过这三种识的合作之力,才能现起,才能存在。初能变的是阿赖耶识,当某一业的种子成熟时,即具有能变境界的力量,遇到增上缘,便变现起来,名为异熟能变;次能变的是第七末那识,这是说业的种子虽然成熟,然而也倚赖于末那识不断的执我,发挥它恒审思量的作用,然后境界才能存在,所以名为思量能变;第三能变的是前六识,这是说虽然七八两识,具有能变的性能,然而若没有六识依六根,了别六尘,则境界亦不可能成立,所以名为了别能变。
上慧下能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六祖慧能二字也。六祖坛经曰:「有二僧造谒,谓师之父曰: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慧下能。」
(术语)分六祖慧能二字也。六祖坛经曰:「有二僧造谒,谓师之父曰: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慧下能。」
元品能治
【佛学大辞典】
(杂语)退治元品无明者,等觉智欤,妙觉智欤。昔有开善庄严之诤。开善法师言妙觉智断,引胜鬘经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之文。庄严师言等觉智断。引大经有所断,名有上士。无所断,名无上士之文。
(杂语)退治元品无明者,等觉智欤,妙觉智欤。昔有开善庄严之诤。开善法师言妙觉智断,引胜鬘经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之文。庄严师言等觉智断。引大经有所断,名有上士。无所断,名无上士之文。
六七能遍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宗谓识中第七识,缘第八识之见分,而起我执,第六识对一切之法境,于我法起执。其他前五识及第八识,无我法二执,无能遍计之义云。护法之说也。
(术语)唯识宗谓识中第七识,缘第八识之见分,而起我执,第六识对一切之法境,于我法起执。其他前五识及第八识,无我法二执,无能遍计之义云。护法之说也。
六大能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相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术语)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相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六字咒功能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之略名,即说六字文殊之真言。
(经名)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之略名,即说六字文殊之真言。
六道能化菩萨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地藏菩萨也。
(杂名)谓地藏菩萨也。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六字文殊法之本经也。
(经名)一卷,六字文殊法之本经也。
四明两重能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明尊者所立两重之能所也。(参见:观不思议经)
(术语)四明尊者所立两重之能所也。(参见:观不思议经)
功能
【佛学大辞典】
(杂语)功用能力也。以能生结果而名。唯识演秘二本曰:「能生果法,名为功能。(中略)功能即是种子异名。」
【三藏法数】
谓诸如来于所作利益有情之事,无所作愿,无所取舍,而自然圆就,故曰功能。
(杂语)功用能力也。以能生结果而名。唯识演秘二本曰:「能生果法,名为功能。(中略)功能即是种子异名。」
【三藏法数】
谓诸如来于所作利益有情之事,无所作愿,无所取舍,而自然圆就,故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