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48,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页
能静观音
能薰
能薰四义
能断金刚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能藏
能变
能变无记
第二能变
第三能变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无能胜菩萨
无能胜金刚形像
无能胜明王
佛类词典(续上)
能缘断能静观音
能薰
能薰四义
能断金刚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能藏
能变
能变无记
第二能变
第三能变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无能胜菩萨
无能胜金刚形像
无能胜明王
能缘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惑四因之一。灭能缘之惑,而所缘之惑,自然断灭也。见惑内苦集二谛下他界缘之惑,依之而被断。即他界缘之惑,为自界缘之惑所缘者,故断其能缘之自界缘惑,则他界缘之惑,自然断灭也。
(术语)断惑四因之一。灭能缘之惑,而所缘之惑,自然断灭也。见惑内苦集二谛下他界缘之惑,依之而被断。即他界缘之惑,为自界缘之惑所缘者,故断其能缘之自界缘惑,则他界缘之惑,自然断灭也。
能静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伫岩向海,示静寂相之观音也。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伫岩向海,示静寂相之观音也。
能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所薰之对。谓能使薰习者。例如第八识薰习种子之七转识,谓为能薰。
(术语)所薰之对。谓能使薰习者。例如第八识薰习种子之七转识,谓为能薰。
能薰四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使种子薰习者,必具备下之四义。所谓四义者:一有生灭,为生灭之法,以有生灭,有转变,始有作用也。二有胜用,宜有缘虑之作用与善染污强盛之势用者。色法与无覆无记者无此义。三有增减,必为增减者。完全圆满者,无能薰之作用。四与所薰和合之性,宜与所薰之第八识为同时同身者。而具此四义者,惟因位自身之七转识也。
(名数)使种子薰习者,必具备下之四义。所谓四义者:一有生灭,为生灭之法,以有生灭,有转变,始有作用也。二有胜用,宜有缘虑之作用与善染污强盛之势用者。色法与无覆无记者无此义。三有增减,必为增减者。完全圆满者,无能薰之作用。四与所薰和合之性,宜与所薰之第八识为同时同身者。而具此四义者,惟因位自身之七转识也。
能断金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梵Vajra-cchedika%。
(经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梵Vajra-cchedika%。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与罗什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达摩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同本异译。慈恩传七曰:「据梵本具云能断金刚般若。旧经直云金刚般若,欲明菩萨以分别为烦恼,而分别之惑坚类金刚。唯此经所诠无分别慧乃能除断,故曰金刚般若。」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与罗什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达摩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同本异译。慈恩传七曰:「据梵本具云能断金刚般若。旧经直云金刚般若,欲明菩萨以分别为烦恼,而分别之惑坚类金刚。唯此经所诠无分别慧乃能除断,故曰金刚般若。」
能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藏识三义之一。(参见:藏识)
(术语)藏识三义之一。(参见:藏识)
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论说万法为识之所变而谓八识为能变。此有三种,(参见:三能变)
(术语)唯识论说万法为识之所变而谓八识为能变。此有三种,(参见:三能变)
能变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记之一。(参见:四无记)
【三藏法数】
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术语)四无记之一。(参见:四无记)
【三藏法数】
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第二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末那识之异名。分八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馀之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而谓之能变。唯识论四曰:「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
【佛学常见辞汇】
末那识的别名。把八识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其馀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叫做能变。
(术语)末那识之异名。分八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馀之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而谓之能变。唯识论四曰:「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
【佛学常见辞汇】
末那识的别名。把八识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其馀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叫做能变。
第三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眼等六识之异名。识者变现境故谓之为能变。唯识论谓其能变之识有八种,此分三段,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第六意识乃至第一眼识合为第三能变,解释详之。眼等之六识其性类相大,故合之。唯识论五曰:「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云云明之。
【佛学常见辞汇】
眼等六识的别名。
(术语)眼等六识之异名。识者变现境故谓之为能变。唯识论谓其能变之识有八种,此分三段,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第六意识乃至第一眼识合为第三能变,解释详之。眼等之六识其性类相大,故合之。唯识论五曰:「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云云明之。
【佛学常见辞汇】
眼等六识的别名。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经名)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无能胜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梵语阿逸多Ajita,译曰无能胜,弥勒菩萨之字,以其威德广大无能胜之者,故云。真言法中以慈氏菩萨(即弥勒)为自性轮身之名,以无能胜胜金刚为释迦如来教令轮身之名(教令轮身者,奉其如来之教令,现忿怒之身以对治恶魔者)。补陀落海会轨曰:「无能胜释迦牟尼佛忿怒,自性轮慈氏菩萨。」大疏五曰:「释迦牟尼座下,应作忿怒持明。右边号无能胜,左边号无能胜明妃。并白色,持刀印,观佛而生其间。」同十曰:「此是释迦化身,隐其无量自在神力而现此忿怒明王之形,谓降伏众生而尽诸障也。(中略)能于生死中而得自在,坐佛树下摧破四魔兵众也。无能胜即无不可破坏之义也。」普通真言品义释曰:「释迦眷属以无能胜为忿怒明王。」秘藏记末曰:「无能胜释迦忿怒,自性轮慈氏。」是秘藏记之二轮身也。若依仁王经义轨等之三轮身,则释迦为自性轮,慈氏为正法轮身,无能胜金刚为教令轮身。(参见:教令轮身)
(菩萨)梵语阿逸多Ajita,译曰无能胜,弥勒菩萨之字,以其威德广大无能胜之者,故云。真言法中以慈氏菩萨(即弥勒)为自性轮身之名,以无能胜胜金刚为释迦如来教令轮身之名(教令轮身者,奉其如来之教令,现忿怒之身以对治恶魔者)。补陀落海会轨曰:「无能胜释迦牟尼佛忿怒,自性轮慈氏菩萨。」大疏五曰:「释迦牟尼座下,应作忿怒持明。右边号无能胜,左边号无能胜明妃。并白色,持刀印,观佛而生其间。」同十曰:「此是释迦化身,隐其无量自在神力而现此忿怒明王之形,谓降伏众生而尽诸障也。(中略)能于生死中而得自在,坐佛树下摧破四魔兵众也。无能胜即无不可破坏之义也。」普通真言品义释曰:「释迦眷属以无能胜为忿怒明王。」秘藏记末曰:「无能胜释迦忿怒,自性轮慈氏。」是秘藏记之二轮身也。若依仁王经义轨等之三轮身,则释迦为自性轮,慈氏为正法轮身,无能胜金刚为教令轮身。(参见:教令轮身)
无能胜金刚形像
【佛学大辞典】
(形像)黑色忿怒相也,有四面四臂,面上并有三目,有大炎鬘,左右持铁钩矛镑,密号曰胜妙金刚。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
(形像)黑色忿怒相也,有四面四臂,面上并有三目,有大炎鬘,左右持铁钩矛镑,密号曰胜妙金刚。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
无能胜明王
【佛学大辞典】
(菩萨)即无能胜菩萨。在胎藏界释迦院释尊之前,与其妃相对,而守护一门,密号曰胜妙金刚。(参见:无能胜金刚形像)。
(菩萨)即无能胜菩萨。在胎藏界释迦院释尊之前,与其妃相对,而守护一门,密号曰胜妙金刚。(参见:无能胜金刚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