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胶杯(膠杯)
谓天寒酒冻。 宋 苏轼 《和刘景文〈雪〉》:“童子愁冰砚,佳人苦胶杯。”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胶杯虽出庄子‘置杯焉则胶’,而此所谓胶杯,乃是酒冻也。”
分類:天寒
《國語辭典》:胶结(膠結)  拼音:jiāo jié
1.如胶凝结。形容事物难以分解。晋。干宝晋纪总论〉:「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明。方孝孺〈深虑论五〉:「天下之民胶结而不可解,有不齐者,从而以法令之,则令之易服,而治之不难。」
2.黏性物质乾燥后硬化而黏结在一起。
《國語辭典》:续弦胶(續弦膠)  拼音:xù xián jiāo
传说凤麟洲上多凤麟,取凤嘴和麟角合煎成膏,称为「续弦胶」。可用以接续折断的刀剑及弓弦。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异产》。唐。杜牧 读韩杜集诗:「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也称为「鸾胶」。
《漢語大詞典》:胶船(膠船)
用胶黏合的船。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周:“ 昭王 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 汉 , 楚 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用为比喻无济于事或无所作为之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词:“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胶船。”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已恨太官餘麯饼,争教 汉水 入胶船。”
《骈字类编》:胶法(胶法)
宋 王庭圭 戴国和得潘衡墨法于意言之外今携之湖湘必有识之者作诗以送之 老潘胶法秘不传,君独得之乃其天。
《漢語大詞典》:胶戾(膠戾)
(1).回环曲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穹隆云挠,蜿灗胶戾。”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蜿灗,展转也;胶戾,邪曲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宛潬胶盭”。文选·木华〈海赋〉:“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 吕向 注:“胶戾,环旋貌。”
(2).乖戾。汉书·刘向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 颜师古 注:“言志意不和,各相违背。”
《漢語大詞典》:胶口(膠口)
闭口。 宋 王禹偁 《别长沙彭暐序》:“抱古人道,胶口而不敢谈;求君子儒,恍目而不得见。”
分類:闭口
《骈字类编》:胶州(胶州)
明一统志胶州在莱州府城南二百二十里本春秋介国地汉为黔陬县地属琅琊郡晋属城阳郡后魏置胶州取境内胶水为名隋置胶西县以黔陬县省入唐省州入高密县宋置临海军金改为胶西县属密州元复置胶州属益都路
《漢語大詞典》:西胶(西膠)
指学校。晋书·儒林传序:“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陈书·徐陵传:“东序西胶,皆尊耆耋。”
分類:学校
《漢語大詞典》:胶瑟(膠瑟)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南朝 梁 沈约 《上注制旨连珠表》:“守株胶瑟,难与适变。”参见“ 胶柱鼓瑟 ”。
《國語辭典》:胶柱鼓瑟(膠柱鼓瑟)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将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也作「胶柱调瑟」。
《漢語大詞典》:胶加(膠加)
乖戾;缠绕无绪。《楚辞·九辩》:“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王逸 注:“贤愚反戾,人异形也。”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集》:“世俗胶加,人情万端。” 南朝 梁 沈约 《与徐勉书》:“而 建武 肇运,人世胶加,一去不返,行之未易。”北史·郎基传:“积年留滞,案状胶加,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分類:乖戾缠绕
《骈字类编》:胶河(胶河)
明一统志胶河桥在莱州府平度州西八十里跨胶水
《漢語大詞典》:胶革(膠革)
用皮革熬成的遇水能化的黏性物质。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如置膏泽于冶火之中,如置胶革于淫雨之中,岂有幸哉!”
《漢語大詞典》:胶执(膠執)
固执;坚持。 宋 欧阳修 《论杨察请终丧制乞不夺情札子》:“岂可不通人情,胶执旧弊,推禄利之小惠,废人臣之大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郑之惠 ﹞且替名下官人 何东凤 报二十一年夙讎,当道者多为讲解,竟胶执不息,大为舆情所薄。” 清 纪昀 《戴氏〈考工记图〉序》:“余独虑守章句之儒,不知引伸,胶执旧闻,沾沾动其喙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九章第七节:“若参议院诸公必欲胶执成见,事久变生,诚恐以一时未审之谋,貽全国无穷之祸。”
分類:固执坚持
《國語辭典》:鱼胶(魚膠)  拼音:yú jiāo
用鱼鳔或猪皮等熬成的胶,黏性很强,通常用于黏连木器。也称为「鳔胶」。
《國語辭典》:鳔胶(鰾膠)  拼音:biào jiāo
用鱼鳔或猪皮等熬煮成的胶,黏性很强,通常用来黏连木器。也称为「鱼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