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柔肠
饥肠
诗肠
刚肠
肺肠
衷肠
九回肠
酒肠
离肠
撑肠
寸肠
鱼肠
肠胃
无肠
空肠
《國語辭典》:柔肠(柔腸)  拼音:róu cháng
委婉的衷情。宋。柳永〈清平乐。繁华锦烂〉词:「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二出:「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
《國語辭典》:饥肠(飢腸)  拼音:jī cháng
饥饿的肚子。如:「饥肠辘辘」。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宋。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诗三首之三:「夜来饥肠如转雷,旅愁非酒不可开。」
分類:饥饿肚子
《漢語大詞典》:诗肠(詩腸)
指诗思;诗情。 唐 孟郊 《哭刘言史》诗:“精异 刘言史 ,诗肠倾珠河。” 明 袁宏道 《答人》诗:“走不能书,而有书癖;不能诗,而有诗肠;不能酒,而有酒态。”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诗肠苦与墨同磨,时逢炎景欢娱少。”
分類:诗思诗情
《國語辭典》:刚肠(剛腸)  拼音:gāng cháng
刚直的性情。《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疾恶,轻肆直言。」唐。白居易〈哭孔戡〉诗:「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分類:刚直气质
《國語辭典》:肺肠(肺腸)  拼音:fèi cháng
比喻心意。《诗经。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明。刘基〈送骆起原之新城知县任〉诗:「邂逅忽相逢,悲喜交肺肠。」
分類:内心心思
《國語辭典》:衷肠(衷腸)  拼音:zhōng cháng
内心的情意。唐。韩偓 天鉴诗:「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竞不违。」《西游记》第三七回:「老孙把你引到寺里,见师父,诉此衷肠,句句是实。」也作「衷曲」。
《國語辭典》:衷心  拼音:zhōng xīn
出自于内心。如:「衷心祝福」。《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國語辭典》:九回肠(九迴腸)  拼音:jiǔ huí cháng
语本《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愁肠回转旋绕。比喻忧思到了极点。南朝梁。简文帝〈应令〉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漢語大詞典》:酒肠(酒腸)
代指酒量。 唐 孟郊 韩愈 《同宿联句》:“为君开酒肠,颠倒舞相饮。” 宋 苏辙 《送毛滂斋郎》诗:“酒肠天与浑无敌,诗律家传便出人。” 清 吴伟业 《赠穆大苑先》诗:“身躯虽小酒肠宽,坦腹乡村话畴昔。”
分類:酒量
《國語辭典》:离肠(離腸)  拼音:lí cháng
别离思念的心情。唐。陆龟蒙〈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不知谢客离肠醒,临水刚添万恨来。」
《漢語大詞典》:撑肠(撑腸)
亦作“撑肠”。 犹满腹。多喻饱学。 宋 叶适 《哭郑丈》诗之三:“插架轴三万,撑肠卷五千。” 清 钱谦益 《答书砚》诗:“晴窗洗胃还吞墨,永日撑肠欲煮书。”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之二:“文籍撑肠仍乞食,方书满眼不医贫。”
分類:满腹饱学
《國語辭典》:寸肠(寸腸)  拼音:cùn cháng
1.心里。《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而今无奈,寸肠千恨堆积。」
2.心思、心事。宋。柳永〈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词:「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
分類:心事胸臆
《漢語大詞典》:鱼肠(魚腸)
(1).鱼肠子。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 南朝 梁 王僧孺 《咏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2).指书信。 唐 李峤 《素》诗:“鱼肠远方至,雁足 上林 飞。”参见“ 鱼书 ”。
(3).古宝剑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古剑有沈庐、鱼肠之名……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脇,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元 陈基 《群珠碎伤吴帅潘元绍众妾作》诗:“明珠买得 緑珠 心,欲挥鱼肠扫妖彗。” 吴梅 《检点》诗之三:“ 荆卿 匕首竟通灵,雪愤鱼肠恨血腥。”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國語辭典》:肠胃(腸胃)  拼音:cháng wèi
1.肠和胃。《韩非子。解老》:「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治。」《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君有疾在肠胃閒,不治将深。」
2.比喻要害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二》:「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关、岘衿带,跨蹑萧条,肠胃之地。」
《漢語大詞典》:无肠(無腸)
(1).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 无肠之国 ,在 深目 东,其为人长而无肠。”《淮南子·墬形训》:“东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 …… 无肠 民。” 高诱 注:“﹝ 无肠 等﹞皆北方之国也。”
(2).犹言没有心肠或心思。 唐 白居易 《山游示小妓》诗:“莫唱《杨柳枝》,无肠与君断。” 宋 苏轼 《张子野买妾》诗:“柱下相君犹有齿, 江 南刺史已无肠。” 宋 史达祖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谁念我,今无肠。”
(3).见“ 无肠公子 ”。
《國語辭典》:无肠公子(無腸公子)  拼音:wú cháng gōng zǐ
螃蟹。《抱朴子。内篇。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唐。唐彦谦〈蟹〉诗:「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分類:
《國語辭典》:空肠(空腸)  拼音:kōng cháng
1.小肠的一段,上接十二指肠,下连回肠。
2.黄芩的别名。参见「黄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