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吞象心肠
刳肠
无肠
无肠公子
鱼肠
欲断无肠
词典
断肠
肠断
羊肠
回肠
肝肠
愁肠
心肠
中肠
枯肠
典故
吞象心肠


《山海经·海经》卷五〈海内南经·巴蛇食象〉~28~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93~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昭明文选》卷五〈赋丙·京都下·吴都赋〉~225~
屠巴蛇,出象骼。斩鹏翼,掩广泽。
典故 
畏豫且

相关人物
庄子
 
豫且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933~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例句

有志酬毛宝,无心畏豫且。 李群玉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白居易 放言五首

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 白居易 答桐花

典故

《抱朴子》卷十七〈内篇·登涉〉~278~
抱朴子曰:「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中夜见火光者,皆久枯木所作,勿怪也。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之精。见秦者,百岁木之精。勿怪之,并不能为害。山水之閒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山中见鬼来唤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道径者,以苇杖投之既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称时君者,龟也。午日称三公者,马也。称仙人者,老树也。未日称主人者,羊也。称吏者,?也。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也。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捕贼者,雉也。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成阳公者,狐也。亥日称神君者,猪也。称妇人者,金玉也。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伏翼也。丑日称书生者,牛也。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抱朴子》卷十七〈内篇·登涉〉~278~
抱朴子曰:「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中夜见火光者,皆久枯木所作,勿怪也。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之精。见秦者,百岁木之精。勿怪之,并不能为害。山水之閒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山中见鬼来唤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道径者,以苇杖投之既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例句

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唐彦谦

典故

《吴越春秋》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传·十三年〉~40~
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裹足,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既至王僚前,专诸乃擘炙鱼,因推匕首,立戟交轵倚专诸胸,断臆开,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贯甲达背,王僚既死,左右共杀专诸,众士扰动,公子光伏其甲士以攻僚众,尽灭之。
《淮南子》卷十九〈脩务训〉~643~
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锷,则水断龙舟,陆剸犀甲。

例句

虎鞟先蒙马,鱼肠且断犀。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象弭插文犀,鱼肠莹鸊鹈。 郑锡 度关山

典故
欲断无肠


《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九·祖价〉~2729~
进士祖价,咏之孙也。落第后,尝游商山中,行李危困。夕至一孤驿,去驿半里已来,有一空佛寺,无僧居,价与仆夫投之而宿。秋月甚明,价独玩月,来去而行。忽有一人,自寺殿后出,揖价共坐,语笑说经史,时时自吟。价烹茶待之,此人独吟不已。又云:「夫人为诗,述怀讽物。若不精不切,即不能动人。今夕偶相遇,后会难期,辄赋三两篇,以述怀也。」遂朗吟云:「家住驿北路,百里无四邻。往来不相问,寂寂山家春。」又吟:「南冈夜萧萧,青松与白杨。家人应有梦,远客已无肠。」又吟:「白草寒路里,乱山明月中。是夕苦吟罢,寒烛与君同。」诗讫,再三吟之。夜久,遂揖而退。至明日,问邻人,此前后数里,并无人居,但有书生客死者,葬在佛殿后南冈上。价度其诗,乃知是鬼。为文吊之而去。
《國語辭典》:断肠(斷腸)  拼音:duàn cháng
1.切断肠子。《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2.比喻悲伤到了极点。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之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鳞鸿何处?回不得一纸断肠书。」
《漢語大詞典》:断肠猿(斷腸猿)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入 蜀 ,至 三峡 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絶,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令黜其人。”后世用作因思念爱子而极度悲伤之典。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 鲁 ,空悲断肠猿。” 宋 黄庭坚 《上冢》诗:“ 康州 断肠猿,风枝割永痛。”
《國語辭典》:肠断(腸斷)  拼音:cháng duàn
形容非常悲伤。《文选。江淹。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唐。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分類:肠断悲痛
《國語辭典》:羊肠(羊腸)  拼音:yáng cháng
1.羊的肠子。
2.形容小而曲折的路。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滩之凶无如虎臂,路之险莫若羊肠。」
《漢語大詞典》:羊肠坂(羊腸坂)
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 山西省 壶关县 东南;一在今 山西省 晋城市 南。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 詰屈,车轮为之摧。”亦作“ 羊肠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 裴駰 集解引 晋 皇甫谧 曰:“ 壶关 有 羊肠阪 ,在 太原 晋阳 西北九十里。”史记·魏世家“断 羊肠 ,拔 閼与 ” 唐 张守节 正义:“ 羊肠阪 道在 太行山 上,南口 怀州 ,北口 潞州 。”
《國語辭典》:回肠(回腸)  拼音:huí cháng
1.形容内心焦虑,好似肠子在回转纠结。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董西厢》卷六:「争奈按不下九曲回肠,合不定一双业眼。」
2.小肠的一部分。上连空肠,下接大肠及盲肠。也作「回肠」。
《國語辭典》:回肠(迴腸)  拼音:huí cháng
小肠的末段。上接空肠,下连大肠的部分。也作「回肠」。
《國語辭典》:回肠荡气(回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乐或文辞生动感人。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回肠荡气感精灵,座客苍凉酒半醒。」也作「回肠荡气」。
《國語辭典》:回肠荡气(迴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乐或文辞感人至深。如:「她的歌声绕梁三日,令人回肠荡气。」也作「荡气回肠」、「回肠荡气」、「回肠伤气」。
《漢語大詞典》:肝肠(肝腸)
比喻内心。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关山则风月凄愴, 陇水 则肝肠断絶。”《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文秀 因日夜思念父母兄长,身子虽居 河南 ,那肝肠还掛在 苏州 ,那有心情看到书上。”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只近肝肠不近身,才见相知别有因。” 郭影秋 《悼孙泱同志》诗:“批评增信任,夜话露肝肠。”
分類:内心
《國語辭典》:愁肠(愁腸)  拼音:chóu cháng
郁结忧思的心境。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儒林外史》第三○回:「老天就肯辜负我杜慎卿万斛愁肠,一身侠骨!」
《國語辭典》:心肠(心腸)  拼音:xīn cháng
1.心与肠,亦用以指心。《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五出》:「夫妻是宿缘,当与你作宛转,放下心肠休忧,管教你成姻眷。」
2.心地。如:「蛇蠍心肠」。宋。苏轼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3.心意、想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红楼梦》第六七回:「紫鹃深知黛玉心肠,但也不敢说破。」
4.情绪、兴致。《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红楼梦》第二九回:「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的,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
《國語辭典》:中肠(中腸)  拼音:zhōng cháng
内心。《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二》:「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分類:内心
《國語辭典》:枯肠(枯腸)  拼音:kū cháng
1.肠内空枯,指饥饿。唐。郑嵎〈津阳门〉诗:「开垆引满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饥。」
2.比喻文思枯竭。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分類:枯竭文思
《漢語大詞典》:刳肠(刳腸)
剖腹摘肠。庄子·外物:“ 仲尼 曰:‘神龟能见梦於 元君 ,而不能避 余且 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二:“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十章:“稍遇矢石、锋鏑、鎗礮、毒烟,即刳肠断头,血溅原野,肢挂林木,或投河相压。”
分類:剖腹乙部
《漢語大詞典》:无肠(無腸)
(1).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 无肠之国 ,在 深目 东,其为人长而无肠。”《淮南子·墬形训》:“东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 …… 无肠 民。” 高诱 注:“﹝ 无肠 等﹞皆北方之国也。”
(2).犹言没有心肠或心思。 唐 白居易 《山游示小妓》诗:“莫唱《杨柳枝》,无肠与君断。” 宋 苏轼 《张子野买妾》诗:“柱下相君犹有齿, 江 南刺史已无肠。” 宋 史达祖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谁念我,今无肠。”
(3).见“ 无肠公子 ”。
《國語辭典》:无肠公子(無腸公子)  拼音:wú cháng gōng zǐ
螃蟹。《抱朴子。内篇。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唐。唐彦谦〈蟹〉诗:「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分類:
《國語辭典》:无肠公子(無腸公子)  拼音:wú cháng gōng zǐ
螃蟹。《抱朴子。内篇。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唐。唐彦谦〈蟹〉诗:「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分類:
《漢語大詞典》:鱼肠(魚腸)
(1).鱼肠子。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 南朝 梁 王僧孺 《咏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2).指书信。 唐 李峤 《素》诗:“鱼肠远方至,雁足 上林 飞。”参见“ 鱼书 ”。
(3).古宝剑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古剑有沈庐、鱼肠之名……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脇,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元 陈基 《群珠碎伤吴帅潘元绍众妾作》诗:“明珠买得 緑珠 心,欲挥鱼肠扫妖彗。” 吴梅 《检点》诗之三:“ 荆卿 匕首竟通灵,雪愤鱼肠恨血腥。”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