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肠(大腸)  拼音:dà cháng
1.肠的下部。上接小肠,下连肛门,较小肠粗大而短,可依次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大肠可吸收水分和一部分养分,并主宰排遗作用。
2.糯米肠的别名。参见「糯米肠」条。
《國語辭典》:灌肠(灌腸)  拼音:guàn cháng
将水、液体药物或营养物注入肠内。以清洗肠道、治疗疾病或供给养料。
《國語辭典》:灌肠(灌腸)  拼音:guàn chang
一种将面粉灌入猪肠中,染成红色,用油煎炸的食品。
《國語辭典》:会阴(會陰)  拼音:huì yīn
人体阴部与肛门间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踟蛛
即蜘蛛。节肢动物。有脚四对,肛门尖端的突起能分泌黏液,黏液与空气接触凝成细丝,用以结网捕食昆虫。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故 太昊 师踟蛛而结网, 金天 据九鴈以正时。”
《國語辭典》:痔疮(痔瘡)  拼音:zhì chuang
病名。主要是由于直肠内静脉血管扩大曲张而成,因发生部位不同,而有内痔与外痔之分。
《國語辭典》:外痔  拼音:wài zhì
生在肛门外面的痔疮。
《國語辭典》:脱肛(脫肛)  拼音:tuō gāng
病名。直肠或乙状结肠从肛门脱出的毛病。长期的便秘、腹泻、内痔等都能引起。此症易发生于幼儿、老人及体弱者。严重时需以手术治疗。
《國語辭典》:臀鳍(臀鰭)  拼音:tún qí
鱼类肛门后,腹中线的鳍。
《国语辞典》:消化道  拼音:xiāo huà dào
动物的消化管,其前端开孔为口,后端为肛门。在人方面,从口以后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通至肛门。
《漢語大詞典》:下窍(下竅)
指肛门与阴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王冰 注:“下窍,谓前阴后阴。”
分類:肛门阴部
《国语辞典》:肛门闭锁症(肛门闭锁症)  拼音:gāng mén bì suǒ zhèng
病名。新生儿的外科疾病。症状为没有肛门或肛门位置与正常婴儿不同,因此无法排便。可暂时以人工肛门代替,长大时再动手术澈底治疗。
《国语辞典》: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拼音:ní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鸡口,鸡的口,小而洁;牛后,牛的肛门,大而不净。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小场面中作主,不愿在大场面听人支配。如:「几经思量,他决定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留在原单位,不调动。」
分类:肛门不净
《国语辞典》:羞以牛后(羞以牛后)  拼音:xiū yǐ niú hòu
牛后,牛的肛门。羞以牛后比喻不愿屈居于从属的地位,受人摆布。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苏秦说韩,羞以牛后,韩王按剑,作色而怒」。
《国语辞典》:脱肠(脱肠)  拼音:tuō cháng
即直肠肠壁经肛门脱出。发生的原因通常有如厕太久或用力过度、骨盆手术、分娩、年老等。如:「控制如厕时间和适当使用泻药,可防止小孩因如厕太久或用力过度而脱肠。」
《国语辞典》:痔核  拼音:zhì hé
痔疮经久不瘉,肛门部分血管膨起如瘤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