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三角肌  拼音:sān jiǎo jī
肩肌的一部分,起于肩胛骨及锁骨,止于上臂骨外侧,收缩则使手上举。也称为「三棱肌」。
《国语辞典》:前锯肌(前锯肌)  拼音:qián jù jī
在胸廓侧面,司肩胛骨的牵举及旋转。
《国语辞典》:随意肌(随意肌)  拼音:suí yì jī
可随意识控制而收缩放松的横纹肌肉。参见「横纹肌」条。
《国语辞典》:腹肌  拼音:fù jī
构成腹壁的肌肉,不但保护腹腔内器官,并有协助呼吸、排泄等作用,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國語辭典》:腓肠肌(腓腸肌)  拼音:féi cháng jī
在胫骨的后旁,有腱,为屈伸脚跟之用。
《國語辭典》:分肌劈理  拼音:fēn jī pī lǐ
按动物的身体组织仔细分解开来。《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乾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
《高级汉语词典》:肌肥骨重
形容身躯壮实魁悟
《高级汉语词典》:肌隔  拼音:jī gé
邻近肌节间的隔
《漢語大詞典》:肌肌
肌肉强直貌。 晋 皇甫谧 《甲乙经·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太徵之人,比於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
分類:肌肉强直
《國語辭典》:肌腱  拼音:jī jiàn
一种连接骨骼肌和骨骼的致密结缔组织。色白,延展性低。
《国语辞典》:肌觉(肌觉)  拼音:jī jué
一种使人知道人体各部位置的知觉。由关节、肌腱和肌肉内的接受器,接受压力与张力,再将各种状况传到大脑,让人感觉身体的位置以控制动作。如人在行走时,不须看脚,就可知脚的位置。
《漢語大詞典》:肌衄
皮肤出血。《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失血总括》:“九窍出血名大衄,鼻出鼻衄脑如泉,耳目出血耳目衄,肤出肌衄齿牙宣。”注:“皮肤出血曰肌衄。”
分類:皮肤出血
《漢語大詞典》:肌劈理解
比喻立论精辟,析义翔实。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古者‘六经’之学,专门名家,各守师説。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於胸中,然后出而从事於史。” 清 钱谦益 《〈郑圣允诗集〉序》:“﹝ 郑君 ﹞有志於 左氏 、 太史公 、 班固 之书,久之而其学大成,肌劈理解,浸渍演逸,虽通人大儒,未能或之先也。”
《分类字锦》:肌如凝蜜
蔡邕 协初赋 色若莲葩,肌如凝蜜。
分类:美妇人
《分类字锦》:肌生鳞甲(肌生鳞甲)
韩愈 苦寒诗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䥥。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