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秋肌
唐 李贺 贝宫夫人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韵府拾遗 支韵》:李贺诗秋肌稍觉玉衣寒
《漢語大詞典》:肌腠
肌肉及其之间的空隙。《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注:“寒饮在胸,不在肌腠,解肌之法,无可用也。”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援灵枢以示余兮,指肌腠之所络。”
分類:肌肉空隙
《漢語大詞典》:肌慄
亦作“ 肌栗 ”。 因恐惧或寒冷而肌肉战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肌慄心悸,自悔无所復及。”
《漢語大詞典》:镂肌(鏤肌)
比喻感受深刻。 明 张居正 《谢两宫赐路费疏》:“慈恩下逮,行色增辉,宠锡非常,鏤肌切感。”
分類:感受深刻
《漢語大詞典》:息肌丸
传说中的药物名。谓服之可使体态轻盈,容颜美丽。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后姊弟母事 阳华 , 阳华 善賁饰,常教后九廻沉水香泽,雄麝脐内息肌丸, 婕妤 亦内息肌丸。” 清 吴伟业 《戏赠》诗:“如共 王乔 旧相识,鍊方从乞息肌丸。” 白炎 《游仙》诗之二:“解释婉妗无限恨,鍊方还乞息肌丸。”
《国语辞典》:心肌  拼音:xīn jī
构成心脏肌肉层的肌肉。具有明暗交替的横纹,其收缩、舒张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属于不随意肌。由于心肌的收缩、舒张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心脏能有节律的搏动。
《漢語大詞典》:肌液
指汗水。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肌液肉汗,踧笮便出,无主於哀乐。”
分類:汗水
《漢語大詞典》:肌力
犹体力。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密涂亘万里,寧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歷凉温。”
分類:体力
《國語辭典》:肌革  拼音:jī gé
革,皮革。肌革指肌肤。唐。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惨懔,毛发萧条。」《聊斋志异。卷二。婴宁》:「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分類:肌肤皮肉
《漢語大詞典》:肌腹
在通常细长的连接点之间的肌肉的肥大部分。例如:具有二个肌腹的肌肉。
《骈字类编》:冻肌(冻肌)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 婉软蛰鳞苏,温燉冻肌活。
《漢語大詞典》:誓肌
犹言刻骨铭心。语本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抚臆论报,早誓肌骨。” 张铣 注:“铭鏤肌骨而不忘。”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誓肌封断骨,茹戚吮残创。”
分類:刻骨铭心
《漢語大詞典》:身肌
犹身体。 元 孙季昌 《粉蝶儿·怨别》套曲:“打熬出闷忧中日月,憔悴了花朵儿身肌。”一本作“ 身躯 ”。参见“ 身己 ”。
分類:身体
《國語辭典》:身己  拼音:shēn jǐ
1.自己、本身。《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然子路做底都向外,不知就身己上自有这工夫。」
2.身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二出》:「孩儿,我身己自觉有些不快,你可早寻个安歇处。」《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又杀了当直周吉,奸骗了我身己,铲地把我来卖了!教我如何活得。」也称为「身起」。
3.身分。《水浒传》第七五回:「牵过两疋马来,与张干办、李虞候骑。这两个男女不知身己多大,装煞臭么。」
《骈字类编》:土肌
人物志木骨金觔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
《國語辭典》:死肌  拼音:sǐ jī
坏死或失去感觉的肌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分類:坏死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