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肥泽(肥澤)  拼音:féi zé
形体肥硕丰润。汉。王充《论衡。语增》:「夫言圣人忧世念人,身体羸恶,不能身体肥泽。」《淮南子。说山》:「执狱牢者无病,当死者肥泽,邢者多寿,心无累也。」
《漢語大詞典》:丰肉(豐肉)
谓肌肉丰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臝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楚辞·大招》:“丰肉微骨,调以娱只。” 王逸 注:“言美人肥白润泽,小骨厚肉,肌肤柔弱。” 明 唐顺之 《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君为人丰肉,疎眉目,进止雍容,与人接婉婉若处女。”
分類:肌肉丰满
《國語辭典》:瘿瘤(癭瘤)  拼音:yǐng liú
一种生于肩背等处的瘤状赘肉。
《國語辭典》:骈胁(駢脅)  拼音:pián xié
1.肋骨密排相连,宛如一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2.胸膛肌肉强健丰满,看不出肋骨的痕迹。《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漢語大詞典》:内食
谓从中侵蚀肌肉。后汉书·董卓传:“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溃癕虽痛,胜於内食。”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言痈疽藴结,破之虽痛,胜於内食肌肉,浸淫滋大也。”
《國語辭典》:伤口(傷口)  拼音:shāng kǒu
1.皮肤、肌肉等受伤而破裂的地方。如:「小心,不要让伤口受到感染了!」
2.心理因受到打击而留下的创伤。如:「跟男朋友分手三个月了,她心中的伤口仍未平复!」
《漢語大詞典》:鱼际(魚際)
(1).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拇指)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素问·气府论》:“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2).特指手部鱼际。灵枢经·本输:“鱼际者,手鱼也。”
《國語辭典》:肿胀(腫脹)  拼音:zhǒng zhàng
肌肉或皮肤等组织因水肿、发炎、充血或瘀血而使体积变大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调身(調身)
调节身体肌肉经络。摩诃止观卷四下:“初入定时,调身令不宽不急。”
转身。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六回:“洋狗从前面扑, 武老汉 在前挡,洋狗调身从后面扑过来, 武老汉 又慌忙转身在后面打。”
《國語辭典》:抽动(抽動)  拼音:chōu dòng
肌肉一缩一伸的颤动。《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你看,还没有死透呢,手足还有抽动,是还知道痛呢!」
《漢語大詞典》:肌腠
肌肉及其之间的空隙。《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注:“寒饮在胸,不在肌腠,解肌之法,无可用也。”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援灵枢以示余兮,指肌腠之所络。”
分類:肌肉空隙
《漢語大詞典》:肌慄
亦作“ 肌栗 ”。 因恐惧或寒冷而肌肉战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肌慄心悸,自悔无所復及。”
《漢語大詞典》:饶纵(饒縱)
指肌肉丰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啟 与 郗嘉宾 书曰:‘ 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
分類:肌肉丰满
《漢語大詞典》:疽食
疮毒侵蚀肌肉。比喻祸患蔓延。后汉书·虞诩传:“窃闻公卿定策当弃 凉州 ……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 詡 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弃之非计。”《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百姓齐民,积年涂炭,疽食侵淫,边虞方重。” 明 归有光 《贺戚总戎平倭序》:“﹝ 倭 夷﹞顷岁乃敢陵斥州县,浸淫疽食,滨海之区,为其所伤残者沿络万里。” 清 彭士望 《冬心》诗:“盗贼即黎民,变化良有由。苟且终抚局,疽食正堪忧。”
《國語辭典》:忒忒  拼音:tè tè
拟声词。常用于形容心脏的异常跳动或感觉。元。郑光袓《㑳梅香》第三折:「见了小姐,不由的我心头忒忒的怕将起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那边素梅也自心里忒忒地,一似小儿放纸炮,又爱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