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0,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肉角
大肉
牛肉
断肉
宰肉
丝肉
一块肉
肉食者
肉红
土肉
重肉
肉一
飞肉
虎肉
心头肉
《國語辭典》:肉角  拼音:ròu jiǎo
1.传说中麒麟头上长肉角,故以「肉角」指麒麟。《后汉书。卷四○。班彪列传下》:「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2.小块状的乾肉。如:「这家店的牛肉角特别好吃。」
分類:麒麟生肉
《漢語大詞典》:大肉
指猪肉。 张天翼 《儿女们》:“要不然你剁我的肉去卖:总得比大肉贵两子儿一斤哩。”
分類:猪肉
《国语辞典》:牛肉  拼音:niú ròu
1.牛的肌肉。如:「有些农家为了感念牛的辛勤耕作而不吃牛肉。」
2.以牛肉制成的食品。如:「牛肉饼」、「牛肉面」。
《漢語大詞典》:断肉(斷肉)
不食肉。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能食筋乎?’曰:‘不能。’神曰:‘何故?’ 稠 曰:‘出家人断肉。’” 宋 王安石 《与沈道原书》之一:“但精心祈向,亦不必常断肉也。”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二:“身为晏眠丰暇豫,腹因断肉得清虚。”
分類:不食食肉
《漢語大詞典》:宰肉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 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陈孺子 之为宰!’ 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宰肉”指分割肉。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 人 周岳 与 满 狎,因猎,宰肉不平而鬭,欲杀 满 ,不克。”后常用 陈平 事借指在处理小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国的才能,或在未遇时怀有大志。 宋 惠洪 《仇彦和佐邑崇仁且求诗敬为赋之》:“宰肉社树阴,岂无天下志。” 清 赵翼 《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尚愧遗羹远,聊矜宰肉公。”
《漢語大詞典》:丝肉(絲肉)
指乐声和歌声。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坐久则水陆备至,丝肉竞陈。” 清 黄景仁 《陌上行》:“归来笑脱紫貂裘,更拥红妆出丝肉。”
《國語辭典》:一块肉(一塊肉)  拼音:yī kuài ròu
语出《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杨太后闻炳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后遂以一块肉指遗孤或仅存的子孙。《聊斋志异。卷二。侠女》:「所以不即报者,徒以有母在;母去,又一块肉累腹中,因而迟之又久。」
《国语辞典》:肉食者  拼音:ròu shí zhě
比喻享有俸禄的官吏。《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閒焉?』」
《國語辭典》:肉红(肉紅)  拼音:ròu hóng
像肤色一般的浅红色。
《漢語大詞典》:土肉
(1).蚌蛤类软体动物。文选·郭璞〈江赋〉:“玉珧海月,土肉石华。” 李善 注引《临海水土物志》:“土肉,正黑,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 吕延济 注:“并水虫,蚌蛤之属。”一说,即鹿角菜。
(2).谓泥土。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之三:“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漢語大詞典》:重肉
谓两种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 遵彦 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 范仲淹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明 唐顺之 《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
分類:肉食
《韵府拾遗 质韵》:肉一
礼记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疏三如一者谓取牛羊豕之肉等分如一稻米二肉一者谓二分稻米一分肉也
分类:肉一
《漢語大詞典》:飞肉(飛肉)
飞禽。 汉 扬雄 《太玄·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復。” 范望 注:“飞肉,禽鸟也。”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丛轻折轴,羽翮飞肉。”
分類:飞禽
《骈字类编》:虎肉
唐 王建 射虎行 远立不敢污箭镞,闻死还来分虎肉。
《國語辭典》:心头肉(心頭肉)  拼音:xīn tóu ròu
比喻珍爱的人或物。如:「你可别动那东西,那是小妹的心头肉,小心她和你翻脸!」唐。聂夷中 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