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虚受信施则死后为大肉山以偿其债。辅行一曰:「虚受信施后为肉山。」楞严经八曰:「诳妄说法,虚食信施,(中略)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𠯗食。」僧护经曰:「佛告僧护,汝见肉山者,是地狱人也。迦叶佛时是出家人,为典座。五德不具少有威势,偷众僧物,断僧衣裳,故入地狱作大肉山。火烧受苦,至今不息。」五百问论曰:「昔有比丘,多乞积聚。既不为福,又不行道。命终作肉骆驼山。」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虚受信众的布施,死后成为一座大肉山,以偿还其债。
(术语)比丘虚受信施则死后为大肉山以偿其债。辅行一曰:「虚受信施后为肉山。」楞严经八曰:「诳妄说法,虚食信施,(中略)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𠯗食。」僧护经曰:「佛告僧护,汝见肉山者,是地狱人也。迦叶佛时是出家人,为典座。五德不具少有威势,偷众僧物,断僧衣裳,故入地狱作大肉山。火烧受苦,至今不息。」五百问论曰:「昔有比丘,多乞积聚。既不为福,又不行道。命终作肉骆驼山。」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虚受信众的布施,死后成为一座大肉山,以偿还其债。
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肉团心也。即心脏。瑜伽论记一上曰:「阿赖耶识,初受生时,最初托处,即名肉心。若识舍肉心,即名为死。」
【佛学常见辞汇】
肉团心,即心脏。
(术语)肉团心也。即心脏。瑜伽论记一上曰:「阿赖耶识,初受生时,最初托处,即名肉心。若识舍肉心,即名为死。」
【佛学常见辞汇】
肉团心,即心脏。
肉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似肉之赤色也。涅槃经十五曰:「如提婆教阇王欲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城乞食,王放醉象,其象见我被服赤色谓是肉。」大庄严论曰:「鹅珠比丘,著赤色衣乞食,到一穿珠鹅。衣色映珠,鹅谓是肉,遂吞之。」
(杂语)似肉之赤色也。涅槃经十五曰:「如提婆教阇王欲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城乞食,王放醉象,其象见我被服赤色谓是肉。」大庄严论曰:「鹅珠比丘,著赤色衣乞食,到一穿珠鹅。衣色映珠,鹅谓是肉,遂吞之。」
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父母所生之人身也。
(术语)父母所生之人身也。
肉身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犹言生身菩萨。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深位之人也。宋求那跋多罗三藏,悬记六祖称为肉身菩萨。楞严经八曰:「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坛经大师事略曰:「其戒坛宋朝求那跋多罗三藏创建,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是授戒。」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生身菩萨,即此父母所生之身已是菩萨。
【俗语佛源】
佛教徒即身證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称之为「肉身菩萨」。父母所生血肉之躯,称为「肉身」。如《楞严经》卷八:「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又如元·方回《杂书》诗:「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坛经·行由品》:六祖慧能初在黄梅弘忍门下作杂役,见上座神秀之偈未见性,便在廊下复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见偈惊讶不已,说:「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又如明·徐渭《戏拟不往》诗:「五岳高头谁掖我,肉身菩萨未身轻。」后民间亦称大善人为肉身菩萨。此外,高僧圆寂后,整具遗体保存下来,或涂以金、漆,多作趺坐式,保存在墓塔或寺庙中,亦称肉身或肉身菩萨。经上称作全身舍利。例如:广东南华寺保存著六祖慧能的肉身;九华山建有肉身殿,保存著新罗高僧金乔觉的肉身。又如清·陆次云《湖杂记·法相寺》谓:「武林仙佛之肉身有二:一丁野鹤,一长耳和尚也。」(李明权)
(菩萨)犹言生身菩萨。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深位之人也。宋求那跋多罗三藏,悬记六祖称为肉身菩萨。楞严经八曰:「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坛经大师事略曰:「其戒坛宋朝求那跋多罗三藏创建,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是授戒。」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生身菩萨,即此父母所生之身已是菩萨。
【俗语佛源】
佛教徒即身證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称之为「肉身菩萨」。父母所生血肉之躯,称为「肉身」。如《楞严经》卷八:「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又如元·方回《杂书》诗:「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坛经·行由品》:六祖慧能初在黄梅弘忍门下作杂役,见上座神秀之偈未见性,便在廊下复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见偈惊讶不已,说:「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又如明·徐渭《戏拟不往》诗:「五岳高头谁掖我,肉身菩萨未身轻。」后民间亦称大善人为肉身菩萨。此外,高僧圆寂后,整具遗体保存下来,或涂以金、漆,多作趺坐式,保存在墓塔或寺庙中,亦称肉身或肉身菩萨。经上称作全身舍利。例如:广东南华寺保存著六祖慧能的肉身;九华山建有肉身殿,保存著新罗高僧金乔觉的肉身。又如清·陆次云《湖杂记·法相寺》谓:「武林仙佛之肉身有二:一丁野鹤,一长耳和尚也。」(李明权)
肉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食鸟兽鱼介之肉也。佛初于小乘教许食三种之净肉,后于大乘教,禁食一切肉,恐害菩萨之大悲心也。见涅槃经四,智度论四十九及八十八。
(术语)食鸟兽鱼介之肉也。佛初于小乘教许食三种之净肉,后于大乘教,禁食一切肉,恐害菩萨之大悲心也。见涅槃经四,智度论四十九及八十八。
肉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眼之一。人间肉身之眼也。无量寿经下曰:「肉眼清彻靡不分了。」涅槃经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王建诗曰:「争将肉眼看云天。」
【佛学常见辞汇】
人间肉身之眼,为五眼之一。
【俗语佛源】
《金刚经》中说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对于佛来说,五眼只是一智所显示,一眼所具足的五种功能。如果分别而论,凡人所具有的肉眼层次最低。后用「肉眼」、「肉眼凡胎」指普通的人不具有超凡的智慧、功能。《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他收了铁棒,径往前来,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看不明白。」《好逑传》第五回:「我学生肉眼凡胎,一时不识,多有得罪。」今用肉眼表示在未用光学仪器帮助下的人的眼睛。如:肉眼看不见细菌。(禹振声)
【三藏法数】
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术语)五眼之一。人间肉身之眼也。无量寿经下曰:「肉眼清彻靡不分了。」涅槃经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王建诗曰:「争将肉眼看云天。」
【佛学常见辞汇】
人间肉身之眼,为五眼之一。
【俗语佛源】
《金刚经》中说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对于佛来说,五眼只是一智所显示,一眼所具足的五种功能。如果分别而论,凡人所具有的肉眼层次最低。后用「肉眼」、「肉眼凡胎」指普通的人不具有超凡的智慧、功能。《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他收了铁棒,径往前来,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看不明白。」《好逑传》第五回:「我学生肉眼凡胎,一时不识,多有得罪。」今用肉眼表示在未用光学仪器帮助下的人的眼睛。如:肉眼看不见细菌。(禹振声)
【三藏法数】
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肉团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云纥利陀耶Hr!daya,译曰肉团心。即意根之所托,其形自八瓣之肉叶而成。圆觉略钞一曰:「纥利陀,谓肉团心。」名义集六曰:「纥利陀耶此云肉团心,即意根所托也,故云意如幽室见。」
【三藏法数】
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术语)梵云纥利陀耶Hr!daya,译曰肉团心。即意根之所托,其形自八瓣之肉叶而成。圆觉略钞一曰:「纥利陀,谓肉团心。」名义集六曰:「纥利陀耶此云肉团心,即意根所托也,故云意如幽室见。」
【三藏法数】
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肉髻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乌瑟腻沙Us!n!i^s!a,佛顶上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即三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大般若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玄应音义三曰:「肉髻,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上依经云: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术语)梵名乌瑟腻沙Us!n!i^s!a,佛顶上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即三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大般若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玄应音义三曰:「肉髻,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上依经云: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肉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剜肉燃灯以供养佛者。宗镜录二十六曰:「身座肉灯,归命供养。」
【佛学常见辞汇】
割肉燃灯以供养佛。
(术语)剜肉燃灯以供养佛者。宗镜录二十六曰:「身座肉灯,归命供养。」
【佛学常见辞汇】
割肉燃灯以供养佛。
肉灯肉香
【佛学大辞典】
(故事)南史梁武帝纪曰:「有沙门智泉铁钩挂体,以燃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苏舜钦闻见录曰:「岁大旱,仁宗祈雨甚切,至然臂香以祷,宫人内珰皆然。」清异录曰:「齐赵人好以身为供养,谓两臂为肉灯台,顶心为肉香炉。」
(故事)南史梁武帝纪曰:「有沙门智泉铁钩挂体,以燃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苏舜钦闻见录曰:「岁大旱,仁宗祈雨甚切,至然臂香以祷,宫人内珰皆然。」清异录曰:「齐赵人好以身为供养,谓两臂为肉灯台,顶心为肉香炉。」
赤肉团上
【佛学大辞典】
(杂语)肉体之身上也。又谓人之肉团心。临济义玄语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为真人。」见传灯录十二义玄章。
(杂语)肉体之身上也。又谓人之肉团心。临济义玄语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为真人。」见传灯录十二义玄章。
那吒折肉
【佛学大辞典】
(公案)五灯会元二曰:「那吒太子折肉还母,折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通,为父母说法。」祖庭事苑六曰:「丛林有折骨还父,折肉还母之说。然于乘教无文,不知何依而作此言。」
(公案)五灯会元二曰:「那吒太子折肉还母,折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通,为父母说法。」祖庭事苑六曰:「丛林有折骨还父,折肉还母之说。然于乘教无文,不知何依而作此言。」
三种净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此谓之三净肉。小乘戒中不禁比丘之食。十诵律三十七曰:「我听啖三种净肉。何等三?不见不闻不疑。不见者,不自眼见为我故杀是畜生。不闻者,不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不疑者,此中有屠儿,此人慈心不能夺畜生命。」然楞伽楞严梵网涅槃等诸大乘经一切禁之。涅槃经四曰:「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悲种。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名数)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此谓之三净肉。小乘戒中不禁比丘之食。十诵律三十七曰:「我听啖三种净肉。何等三?不见不闻不疑。不见者,不自眼见为我故杀是畜生。不闻者,不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不疑者,此中有屠儿,此人慈心不能夺畜生命。」然楞伽楞严梵网涅槃等诸大乘经一切禁之。涅槃经四曰:「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悲种。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肉食十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众生己亲。见生惊怖。坏他信心。行人不应食。罗刹习气。学术不成。生命同己。天圣远离。不净所出。死堕恶道。见法苑珠林九十二。
(名数)众生己亲。见生惊怖。坏他信心。行人不应食。罗刹习气。学术不成。生命同己。天圣远离。不净所出。死堕恶道。见法苑珠林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