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净
(1).佛教语。谓色界四禅天中已证小乘不还果的圣者所生的“五净居天”。即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和色究竟天。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五浄自此涉,六尘庶无扰。”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下:“寄华五浄,风日不萎。”
(2).佛教语。特许信众食用的五种肉食。即火净、刀净、爪净、蔫乾净、鸟啄净。见《毗奈耶杂事》卷三六。 明 徐渭 《设为鱼虾所洁》诗:“三戒严重杀,五浄肉亦权。”
《漢語大詞典》:市脯
(1).买来的肉食品。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
(2).买肉。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餘闲。” 宋 岳珂 桯史·紫宸廊食:“一日长春节,欲尽宴廷绅,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许,令市脯,随其有以进。”
分類:肉食食品
《漢語大詞典》:丰侈(豐侈)
(1).谓肉食肥多。
(2).犹言丰盛奢侈。 晋 陆云 《西园第既成有司启》:“古人之戒,犹云无为福始,况今犹崇丰侈,作为祸先。”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太祖 一日袒裼幸翰林院……因指所御青縑帐、紫綾褥谓 多逊 曰:‘尔在外,意朕丰侈耶?朕用此,犹常愧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侯:“ 贾 衣服簪珥,供给丰侈。”
《漢語大詞典》:兼肉
二种肉食。尸子卷下:“ 晋 国苦奢, 文公 以俭矫之,衣不重帛,食不兼肉。”后汉书·刘虞传:“ 虞 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明 唐顺之 《王冢妇唐孺人墓志铭》:“孺人从於宦者十年。然所服御一不改其素,非宾燕,不设兼肉。”
分類:二种肉食
《国语辞典》:烧肉(烧肉)  拼音:shāo ròu
一种烤肉食品。
《漢語大詞典》:殽蔌
肉食和蔬菜。 宋 司马光 《同舍会饮金明沼上书事》:“在家殽蔌餘几何,一日风光不宜弃。”
分類:肉食蔬菜
《漢語大詞典》:肴醳
肉食醇酒。文选·左思〈魏都赋〉:“肴醳顺时,腠理则治。” 吕向 注:“醳,醇酒。言食与酒各顺时而进之。” 唐 刘禹锡 《汴州刺史厅壁记》:“ 汴 人交贺,肴醳腾贵。”
分類:肉食醇酒
《漢語大詞典》:进俎(進俎)
进献盛放着牛羊等肉食的礼器。艺文类聚卷六三引 晋 潘尼 《东武馆赋》:“膳夫进俎,虞人献鲜。”新唐书·礼乐志二:“太祝各帅斋郎进俎。”金史·乐志上:“进俎,奏《丰寧之曲》。”
《漢語大詞典》:三净(三凈)
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何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后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漢語大詞典》:羞炰
烤熟的肉食。《文选·枚乘〈七发〉》:“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御宾客。” 张铣 注:“羞,食也;炰,合毛烧者也。”
分類:肉食
《漢語大詞典》:进脯(進脯)
上肉食。 刘半农 《学徒苦》诗:“一日三餐,学徒侍食进脯。”
分類:肉食
《漢語大詞典》:禁肉
谓佛家禁忌肉食。 南朝 梁 沈约 《究竟慈悲论》:“及晚説大典,弘宣妙训,禁肉之旨,载现於言,黜繒之义,断可知矣。”
《漢語大詞典》:大荤(大葷)
谓肥腻的肉食,有时特指猪肉。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季恬逸 见他不吃大荤,点了一卖板鸭,一卖鱼,一卖猪肚,一卖杂膾,拿上酒来。”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道:‘我是教门,不用大荤。’”
《漢語大詞典》:肉牛
(1).肥壮的牛。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战马散驱还逐草,肉牛齐散却耕田。”
(2).供肉食的牛。《人民日报》1984.9.3:“要大力发展奶牛、肉牛。饲养肉牛要采用国外先进办法,使牛的生长期缩短到一年半或者更短的时间。”
分類:肥壮肉食
《漢語大詞典》:饩客(餼客)
谓以肉食之类款待宾客。礼记·聘义:“主国待客,出入三积,餼客於舍,五牢之具陈於内,米三十车,禾三十车,芻薪倍禾,皆陈於外。” 孙希旦 集解:“餼客,致饔餼於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