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庚韵》:聪英(聪英)
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禀千后之元训系列圣之聪英
《漢語大詞典》:聪明儿(聰明兒)
唐 人习语。指天赋聪明的人。《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聪明儿,禀天性,莫把 潘安 才貌相比并。”太平广记卷二五四引 唐 韩琬 《御史台记·狄仁杰》:“公不闻聪明儿不如有相子?公二人可谓有相子也!”
分類:天赋聪明
《漢語大詞典》:聪令(聰令)
聪明而有美才。北史·李彪传:“ 彪 有女,幼而聪令, 彪 每奇之,教之书学,读诵经传。”隋书·赵王杲传:“ 杲 聪令,美容仪,帝有所制词赋, 杲 多能诵之。”旧唐书·李密传:“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
分類:聪明美才
《漢語大詞典》:聪利(聰利)
聪明伶俐。太平广记卷三○七引 唐 皇甫□ 《原化记·张仲殷》:“ 仲殷 性亦聪利,但不攻文学,好习弓马。”
分類:聪明伶俐
《國語辭典》:聪了(聰了)  拼音:cōng liǎo
聪慧善悟。《后汉书。卷六○。孔融传》:「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分類:聪明懂事
《漢語大詞典》:聪解(聰解)
聪明颖悟。南史·萧暎传:“帝知 暎 聪解,特令问策,又口对,并见奇。”
《國語辭典》:小聪明(小聰明)  拼音:xiǎo cōng míng
略有智慧的人,通常含有贬损的意味。如:「他仗著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不肯用功读书。」明。徐渭《雌木兰》第一折:「况且俺小时节,一了有些小气力,又有些小聪明,就随著俺的爷也读过书,学过些武艺。这就是俺今日该替爷的报头了。」
《漢語大詞典》:钟聪(鍾聰)
锺子期 灵敏的听觉。谓知音。 唐 黄滔 《谢试官启》:“尝弹流水,罔协 钟 聪;曾躡浮云,莫廻 乐 顾。”参见“ 钟子期 ”。
《國語辭典》:钟子期(鍾子期)  拼音:zhōng zǐ qí
人名。春秋楚人,生卒年不详。与伯牙为至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听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已无知音,乃毁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简称为「钟期」。
《漢語大詞典》:扆聪(扆聰)
皇帝的听闻。亦借指皇帝。 明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那时两纸情招各自供,今日呵!一道封章托扆聪。”参见“ 天聪 ”、“ 宸聪 ”。
分類:听闻帝王
《骈字类编》:八聪(八聪)
云笈七签食元根之气法使人体中清朗神明八聪
《國語辭典》:鬼聪明(鬼聰明)  拼音:guǐ cōng míng
机伶巧慧。《红楼梦》第七一回:「凤丫头仗著鬼聪明儿,还离脚踪儿不远。咱们是不能的了。」也作「鬼机伶」。
《漢語大詞典》:聪黠(聰黠)
聪明而狡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巴延三:“时有上亲侍小内臣 鄂罗裡 ,人素聪黠,颇解上意,遂代其起草。”
分類:聪明狡黠
《漢語大詞典》:聪识(聰識)
谓聪明而记忆力强。宋书·彭城王义康传:“又聪识过人,一闻必记,尝所暂遇,终生不忘。”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暉:“子 万寿 ,聪识机警,博涉羣书。”太平广记卷十五引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真白先生:“幼而聪识,长而博达。”
《漢語大詞典》:聪明丸(聰明丸)
指龙眼。 南朝 梁 刘孝胜 《咏益智》:“寧推不迷草,詎灭聪明丸。”按,益智,龙眼的别名。见广雅·释木
分類:龙眼益智
《漢語大詞典》:聪明鸟(聰明鳥)
汉 祢衡 《鹦鹉赋》:“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而识机。”后因以“聪明鸟”指鹦鹉。 清 钱谦益 《为鲁瞻题画》诗之一:“可怜红嘴聪明鸟,怕杀雕笼是网罗。”
分類: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