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陶正
周 职官名。主掌陶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 虞閼父 为 周 陶正,以服事我先王。” 杨伯峻 注:“陶正,主掌陶器之官。”
《国语辞典》:荐任  拼音:jiàn rèn
文官的等级之一,在简任之下,委任之上,第六职等至第九职等皆属之。如:「他在政府单位服务,是荐任级的公务员。」
《漢語大詞典》:取急
古代谓在职官员以赶办私事而请假。 晋 陆机 《思归赋》序:“余以 元康 六年冬取急归。”北史·杨愔传:“ 愔 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后取急就 雁门 温汤疗疾。”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上欲以 鄱阳王 范 为元帅; 朱异 取急在外,闻之,遽入。”
《国语辞典》:郡尉  拼音:jùn wèi
职官名。秦时辅佐郡守,专司典兵的官。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
《国语辞典》:按察使  拼音:àn chá shǐ
职官名。唐置,明清以按察使为一省司法长官,掌刑名按劾之事。
《漢語大詞典》:曲领(曲領)
(1).圆领。亦指有圆领的外衣。急就篇卷二:“袍襦表里曲领帬。” 颜师古 注:“著曲领者,所以禁中衣之领,恐其上拥颈也。其状阔大而曲,因以名云。”后汉书·东夷传·濊:“男女皆衣曲领。” 清 金农 《张二丈以白苧布见遗感作十韵》:“感君知我有野性,裁成曲领宽袖衣。”
(2). 唐 宋 职官公服,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襴,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参阅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
《国语辞典》:掌客  拼音:zhǎng kè
职官名。负责供给宾客饮食及牲牢之礼等事。见《周礼。秋官。掌客》。
《國語辭典》:留任  拼音:liú rèn
任期届满,不予他调或退休,仍继续连任本职。《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穆之卒,帝欲用王弘代之。谢诲曰:『休元轻易,不若徐羡之。』乃以羡之为丹阳尹,总知留任,甲仗二十人出入,加尚书仆射。」
《國語辭典》:下大夫  拼音:xià dà fū
职官名。古时大夫分上、中、下三等,等级最低的称为「下大夫」。《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唐。韩愈争臣论〉:「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漢語大詞典》:文帅(文帥)
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又四路文帅,自来带内朝之职而行节制,凡百将佐,无不禀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江南讹传:“ 吴中 有昭雪者,还其任子,今且拜官矣,事始於世家之比暱匪人,张於游氏之好为捭闔,成於文帅之借端倖功。”
《漢語大詞典》:箸作
(1).写作的成品。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身后之荣,不在官职,而在箸作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圣武记〉叙川楚教匪谋篇尚未尽善:“ 邵阳魏默深 先生 源 ,箸作等身,所箸《圣武记海图志》,尤风行海内。”
(2).古代职官名。著作郎或著作佐郎的省称。掌国史资料及撰述之职。 宋 苏轼 有《送岑箸作》诗。
《国语辞典》:小宗伯  拼音:xiǎo zōng bó
职官名。掌建国的神位,并辅佐宗伯。《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此。」后世亦称礼部侍郎为「小宗伯」。也称为「少宗伯」。
《国语辞典》:大都护(大都护)  拼音:dà dū hù
职官名。唐置,职掌统领诸蕃,抚慰征讨,总判府事。安西、北庭等地设有大都护府,置大都护一人。
《国语辞典》:醯人  拼音:xī rén
职官名。掌供五齐七菹等酿酢的事。《周礼。天官冢宰。醯人》:「掌共五齐七菹,凡醯物以共祭祀之齐菹。」
《漢語大詞典》:选政(選政)
(1).指铨选职官、提拔人才之事。《宋书·谢庄传》:“伏惟陛下膺庆集图,缔宇开县,夕爽选政,昃旦调风,采言厮舆,观謡仄远,斯实辰阶告平,颂声方製。”
(2).指编选乡试、会试中式试卷之事。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先生来操选政,乃文章山斗。”
(3).指编选文章的工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至使后人陋《花间》《草堂》之恶习,而并忘缘情託兴之旨归,岂非操选政者加之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