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瞽不聋(不瞽不聾)
见“ 不痴不聋 ”。
《漢語大詞典》:不痴不聋(不癡不聾)
古代谚语。语本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本指公卿的度量,后常与“不成姑公”等连用,谓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婆阿公。意指长辈要宽宏大量。宋书·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隋书·长孙平传:“臣不胜至愿,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一:“ 郭曖 尝与 昇平公主 琴瑟不调, 曖 駡公主……尚父拘 曖 ,自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公,小儿女子闺幃之言,大臣安用听?’”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既然如此,你我两个便学个不痴不聋的阿姑阿翁,好让他三人得亲顺亲,去为人为子。” 钱锺书 《围城》七:“人全贪小利的;‘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罢。”
《漢語大詞典》:闇聋(闇聾)
口哑耳聋。文子·符言:“ 老子 曰:‘言者所以通己於人也;闻者所以通人於己也。既闇且聋,人道不通。’故有闇聋之病者,莫知事通。岂独形骸有闇聋哉!心亦有之塞也。”
分類:耳聋
《分类字锦》:称聋不出(称聋不出)
华阳国志杜微字国辅涪人也先主定蜀常称聋阖门不出
分类:节操
《漢語大詞典》:葱聋(葱聾)
亦作“葱聋”。 一种野羊。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八十里,曰 符禺之山 ……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 郝懿行 笺疏:“此即野羊之一种,今夏羊亦有赤鬣者。”
分類:笺疏
《漢語大詞典》:启瞆振聋(啓瞶振聾)
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清 邓显鹤 《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説。” 清 秋瑾 《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鐘。”
《分类字锦》:社酒治聋(社酒治聋)
贾氏谈录兵部李涛小字社翁时李公昉为翰林学士月给内酝兵部尝因春社寄昉诗云杜公今日没心情为寄治聋酒一瓶社酒号治聋酒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舌敝耳聋
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
《漢語大詞典》:三日耳聋(三日耳聾)
三天失去听觉。极言受震动之烈。景德传灯录·怀让禅师:“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蒙 马大师 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宋 陆游 《戏用方外语示客》:“踞牀一喝君闻否?三日犹应觉耳聋。” 清 钱谦益 《天都瀑布歌》:“愕眙莫讶诗思穷,老夫三日犹耳聋。”亦作“ 三日聋 ”。 清 龚自珍 《题吴南芗东方三大图》诗:“小臣若上议,廷臣三日聋。”
《分类字锦》:惧聋摘耳(惧聋摘耳)
元稹君莫非乐府惧聋摘耳效痛嚬眉
分类:
《漢語大詞典》:警愦觉聋(警憒覺聾)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愦的人警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釐定,以为警憒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漢語大詞典》:蒙聋(矇聾)
目不见,耳不闻。喻糊里糊涂。 明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矇聋而听之。”
《分类字锦》:聋聩司火(聋聩司火)
国语矇𥉡修声聋聩司火注耳无闻于视则审故使主火
分类:
《國語辭典》:聋哑症(聾啞症)  拼音:lóng yǎ zhèng
听觉和语言都有障碍的病症。幼年时因耳聋无法学习语言,导致成年之后既聋又哑。
《國語辭典》:聋哑(聾啞)  拼音:lóng yǎ
听觉和说话有双重障碍。如:「对于聋哑孩子的学习,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关怀和耐心。」
《漢語大詞典》:聋灶(聾竈)
行灶的别称。墨子·备城门:“城上三十步一聋灶。” 毕沅 校注:“聋,疑垄字。” 孙诒让 间诂:“史记·滑稽传:‘以壠灶为椁。’……此垄灶在城上为之,以具火,盖即行灶也。”
三日耳聋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灯会元曰:「怀海禅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