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金龟柱(김구주,1740年—1786年),朝鲜王朝后期外戚、大臣。字汝范,号可庵、聋哑子,本贯庆州,朝鲜英祖继妃贞纯王后之兄。在英祖后期官至工曹参判。曾攻击过思悼世子李愃,并作为南党领袖与洪凤汉为首的北党对立,后因上疏请诛洪凤汉而被罢官。朝鲜正祖继位后,继续请诛洪凤汉,乃至拒绝问安于惠庆宫洪氏,遂被正祖流放黑山岛,最终死在那里。有《可庵遗稿》传世。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丰山人。字士铉。号鹤栖、聋哑。
《國語辭典》:聋哑(聾啞)  拼音:lóng yǎ
听觉和说话有双重障碍。如:「对于聋哑孩子的学习,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关怀和耐心。」
《国语辞典》:聋哑学校(聋哑学校)  拼音:lóng yǎ xué xiào
实施特殊教育的教学机构。其教学对象,以听觉或语言有障碍的学生为主。
《國語辭典》:聋哑症(聾啞症)  拼音:lóng yǎ zhèng
听觉和语言都有障碍的病症。幼年时因耳聋无法学习语言,导致成年之后既聋又哑。
《國語辭典》:聋哑(聾啞)  拼音:lóng yǎ
听觉和说话有双重障碍。如:「对于聋哑孩子的学习,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关怀和耐心。」
《漢語大詞典》:喑聋(喑聾)
(1).聋哑。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诸侯喑聋、跛躄、恶疾不免黜者何?尊人君也。”
(2).喻人庸碌鄙陋。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凤及 以喑聋不才,而輒议一代大典,凡所撰録,皆素责私家行状,而世人叙事罕能自远。”
《國語辭典》:手语(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势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再与手语,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势或动作示意的语言。用来教诲聋哑儿童,为聋哑与聋哑、或聋哑与谙手语的常人间沟通思想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聋瘖(聾瘖)
亦作“ 聋喑 ”。 聋哑。比喻沉闷闭塞、上下情不通的局面。晏子春秋·谏下十七:“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瘖,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子华子·晏子问党:“聋喑之朝,上有放志,而下多忌讳。”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漢語大詞典》:哑语
聋哑人的手语。例如:打哑语。
分類:聋哑
《国语辞典》: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拼音:yìng yòng yǔ yán xué
各种领域应用的语言学总称。主要包括语言规范化、语言教学、聋哑教育、语病矫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