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0,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耳卓东风
耳坠子
耳闻不如眼见
耳轴
耳喑
耳闻目击
耳闻目见
耳闻目览
耳闻目染
耳闻眼见
耳蜗
耳斡
耳斡儿
耳屋
耳下腺
《分类字锦》:耳卓东风(耳卓东风)
王逢 梦骑驴诗 蹇驴双耳卓东风,前导青衣一小童。
分类:驴骡
《国语辞典》:耳坠子(耳坠子)  拼音:ěr zhuì zi
耳朵上的饰物。也作「耳环」。
分类:耳朵饰物
《國語辭典》:耳闻不如眼见(耳聞不如眼見)  拼音: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只听别人叙说,不如亲眼一见来的确实。参见「耳闻不如目见」条。《旧唐书。卷一○一。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西游记》第四八回:「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漢語大詞典》:耳轴
为旋转或倾斜 某物而装在支承上的枢轴或心轴
连杆在其上旋转的十字头轴销
《漢語大詞典》:耳喑
耳语。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正末做打耳喑科云]哥也,可是这般?”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你与主公穿衣服,悄悄送这锦囊,教主公袖了;再打个耳喑,教主公酒散只装醉,掉下锦囊。”
分類:耳语
《國語辭典》:耳闻目击(耳聞目擊)  拼音:ěr wén mù jí
亲自看到、听到。如:「他把这辈子耳闻目击的一些趣事都记录下来,准备将来出书。」也作「耳闻目见」。
《國語辭典》:耳闻目见(耳聞目見)  拼音:ěr wén mù jiàn
亲自看到、听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徵,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也作「目睹耳闻」、「目击耳闻」、「目见耳闻」、「耳闻目睹」、「耳闻目击」。
《漢語大詞典》:耳闻目览(耳聞目覽)
同“ 耳闻目见 ”。 唐 孙揆《灵应传》:“ 寳 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漢語大詞典》:耳闻目染(耳聞目染)
同“ 耳濡目染 ”。 孙犁 《〈从维熙小说选〉序》:“老伴是一个文盲,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从维熙 《北国草》第一章五:“由于他小时候在 巴黎 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漢語大詞典》:耳闻眼见(耳聞眼見)
见“ 耳闻目见 ”。
《國語辭典》:耳蜗(耳蝸)  拼音:ěr guā
内耳中的螺旋形骨管。顶小底大,形似蜗牛外壳,因而得名。管内含有感音装置,是听觉的主要部分。
《漢語大詞典》:耳斡
即耳挖。《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于是向头上拔下一根闹银耳斡儿来,重一钱。”《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 雪娥 又留一个银折盂、一根金耳斡、一件青綾袄、一条黄綾裙,谢了他两口儿。”参见“ 耳挖 ”。
《漢語大詞典》:耳挖
掏耳垢的用具。常以竹、木、牛角或金属制成。有时也作为饰物,其末并可用来剔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三公子恐怕鸭子不肥,拔下耳挖来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 景兰江 讲价钱买了。”亦称“ 耳挖子 ”。红楼梦第二八回:“只见 凤姐儿 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这时候他娘儿两个头上的金簪子、银耳挖子,统通被差上拿去,説是贼贜,要交给老爷的。”
《高级汉语词典》:耳斡儿
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
《漢語大詞典》:耳屋
即耳房。 刘真 《春大姐》:“ 玉春 哗啦推开了北耳屋的门,娘睁圆了眼睛:‘哟!这些粮食都是自己的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一:“打那时起, 常明义 就抱着他的老生儿子 常秋生 ,住进这 关帝庙 的一间耳屋里。”参见“ 耳房 ”。
分類:开篇
《國語辭典》:耳房  拼音:ěr fáng
正房两旁的小屋。《水浒传》第五回:「胡乱教师父在外面耳房中歇一宵。夜间如若外面热闹,不可出来窥望。」《红楼梦》第三回:「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國語辭典》:耳下腺  拼音:ěr xià xiàn
两耳下方分泌唾液的腺体。可分泌唾液至口腔,内含淀粉酶及黏液素,可帮淀粉分解及润滑食物。也称为「腮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