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5,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耸耳
白耳
执耳
沸耳
耳学
竹耳
幽耳
四耳
注耳
禾耳
驴耳
妙耳
耳际
虎耳
右耳
《漢語大詞典》:耸耳(聳耳)
(1).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国语·周语下》“听无耸” 三国 吴 韦昭 注:“不耸耳而听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典略》:“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耸耳。”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九花虬即 范阳 节度 李德山 所贡,额高九寸,毛拳如麟,头颈鬃鬣,真虬龙也。每一嘶,则羣马耸耳。”
(2).高起的耳朵。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神仪明秀,朗目疎眉,细形长额耸耳,耳孔各有十餘毛,出外二寸许。”
《漢語大詞典》:白耳
(1).白色耳朵。
(2).白木耳的简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郭代公 尝山居,中夜有人面如盘,瞚目出于灯下。公了无惧色,题其颊曰:‘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其物遂灭。数日,公闲步见巨木上有白耳大如斗,题句在焉。”
《漢語大詞典》:执耳(執耳)
见“ 执牛耳 ”。
《國語辭典》:执牛耳(執牛耳)  拼音:zhí niú ěr
古代诸侯割牛耳歃血为盟,由主盟者执珠盘盛牛耳,故称盟主为「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晋。杜预。注:「执牛耳,尸盟者。」后泛指人在某方面居领导地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论文采,天仙吏,谪人间。好教执牛耳,主骚坛。」
《漢語大詞典》:沸耳
谓声音喧腾,不绝于耳。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 虎丘 泛舟,以朱翠炫目胜; 秦淮 泛舟,以丝竹沸耳胜; 平山堂 泛舟,以园林池馆称心胜。”
分類:声音喧腾
《國語辭典》:耳学(耳學)  拼音:ěr xué
但凭听闻而不加思索的学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
分類:听闻
《骈字类编》:竹耳
冯奖翁金马门赋见兰筋下花钱文量俵马诗竹耳风蹄起玉
《骈字类编》:幽耳
唐 韩愈 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骈字类编》:四耳
元史五行志至元十六年四月益都乐安县朱五十家牛生牸犊两头四耳三尾其色黄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基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又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
《漢語大詞典》:注耳
倾耳。文选·马融〈长笛赋〉:“攒乎下风,收精注耳。” 李善 注:“注耳专听。”《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巡街歷巷,注耳倾心。”
《漢語大詞典》:禾耳
指禾头上的耳状芽蘖。 宋 司马光 《和安之久雨》:“秋霖逢甲子,禾耳恐须生。”参见“ 禾头生耳 ”。
《漢語大詞典》:禾头生耳(禾頭生耳)
亦称“ 禾生耳 ”。 谓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形的芽蘖。古谚有所谓“秋雨甲子,禾头生耳。”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禾生耳,预示收成不好。 唐 杜甫 《秋雨叹》诗之一:“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南唐 李建勋 《闲出书怀》:“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鶯啼黍熟时。” 宋 杨万里 《明发石山》:“便恐禾生耳,寧论客断魂。”一说,“禾头生耳”之“禾”,乃“木”字之误。参阅 明 陈士元 《俚语解》卷二及九家集注杜诗卷一。
《骈字类编》:驴耳(驴耳)
北史司马楚之传车驾往征蠕蠕楚之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之以绝运蠕蠕乃潜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乃伐柳为城水灌令冻城立而贼至不可攻逼乃走散
《骈字类编》:妙耳
宋 苏轼 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坐客 哀弹奏旧曲,妙耳非昔闻。
《韵府拾遗 纸韵》:苏轼诗妙耳非昔闻
《國語辭典》:耳际(耳際)  拼音:ěr jì
耳边。如:「蚊子在耳际嗡嗡飞绕,吵得我无法入睡。」
《骈字类编》:虎耳
酉阳杂俎猬见虎则跳入虎耳亦又本草虎耳草集解时珍曰虎耳生阴湿处人 栽于石山上茎高五六寸有细毛一茎一叶如荷盖状人呼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夏开小花淡红色时又茅亭客话虎耳先生大名府有道之士 呼为李八百云已八百岁如五十许
《漢語大詞典》:右耳
汉字偏旁,其形为“阝”,如“邦”、“郊”、“部”等字的右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