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聋昧(聾昧)
愚昧;耳聋目盲。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昔 鬼方 聋昧, 崇虎 谗凶, 殷辛 暴虐,三者皆下科也。” 唐 元稹 《立部伎》诗:“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
分類:愚昧耳聋
《國語辭典》:聋子(聾子)  拼音:lóng zi
耳朵听不见或听不清楚的人。也作「聋人」。
分類:聋子耳聋
《国语辞典》:矇聩(矇聩)  拼音:méng kuì
矇,有眼球却看不见;聩,天生就耳聋。「矇聩」引申为无知。如:「任何事情都必须求真求实,才不会被谣言、假象混骗,成为矇聩的人。」
《漢語大詞典》:眊瞆
亦作“ 眊聵 ”。 眼花耳聋。新唐书·元稹传:“比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不疾废眊瞶,即休戎罢帅者处之。”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於师傅之官,非眊聵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 胡三省 注:“眊,目昏也;聵,耳聋也。”
分類:眼花耳聋
《漢語大詞典》:决牖(決牖)
喻医治耳聋。语出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篇:“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视多则镜昏,听众则牖闭。妾有磨镜之石,决牖之术。即能洞澈万里,眇察絶响。” 清 钱谦益 《左耳病戏作十二韵》:“嘆世侵寻似鹿皮,聋虽半耳已如痴,盈樽社酒凭谁餉,决牖仙方久不窥。”
分類:医治耳聋
《漢語大詞典》:聩眊(聵眊)
耳聋眼花。引申为昏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至于众恶之交归,亦乃羣情之共弃,而臣聵眊,初罔闻知,及此省循,甫深疑惧。”
《國語辭典》:装聋作哑(裝聾作啞)  拼音:zhuāng lóng zuò yǎ
故意不闻不问,假装不知道。《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一来见他不像个读书之人,二来见他老官儿也不像认真要儿读书的,三来又贪著些小利,总然有些知觉,也装聋作哑,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醒世姻缘传》第七三回:「人势众大,只好装聋作哑,你敢向那一个说话?」也作「装聋装哑」。
《漢語大詞典》:妆聋做哑(妝聾做啞)
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却早禁住 隋何 ,迸住 陆贾 ,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明 李日华 《南西厢·乘夜踰垣》:“你看那 张生 不识羞的涎脸,叉定着手儿妆聋做哑。”参见“ 装聋作哑 ”。
《漢語大詞典》:昭聋发聩(昭聾發聵)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 巴县 邹烈士 容 首起大呼,昭聋发聵,正义浹乎寰宇,迴响振乎栈峡。”
《漢語大詞典》:详聋(詳聾)
佯聋,假装耳聋。详,通“ 佯 ”。《楚辞·九章·抽思》:“兹歷情以陈辞兮,蓀详聋而不闻。” 洪兴祖 补注:“详,诈也。与佯同。”
分類:假装耳聋
《国语辞典》:海伦凯勒(海伦凯勒)  拼音:hǎi lún kǎi lè
Helen Keller
人名。(西元1880~1967)美国盲聋教育家。幼时因热病而致目盲耳聋,继又失去语言能力,后从苏立凡小姐学习点字及手语,心智渐开,二十四岁大学毕业。曾在各国旅行演讲,为盲人募款。毕生以坚强的精神力克服残疾,为当代传奇人物。
《国语辞典》:肝火上炎  拼音:gān huǒ shàng yán
中医上指因肝气郁结,化火上逆而引起头痛晕眩、耳鸣耳聋、急躁易怒、口苦咽乾等病症。
《國語辭典》:发聋振聩(發聾振聵)  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聩,天生耳聋。发聋振聩指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以言论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清史稿。卷三七八。黄爵滋传》:「虽顽愚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聩。」也作「振聋发聩」。
《漢語大詞典》:闇聋(闇聾)
口哑耳聋。文子·符言:“ 老子 曰:‘言者所以通己於人也;闻者所以通人於己也。既闇且聋,人道不通。’故有闇聋之病者,莫知事通。岂独形骸有闇聋哉!心亦有之塞也。”
分類:耳聋
《漢語大詞典》:警愦觉聋(警憒覺聾)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愦的人警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釐定,以为警憒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