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策套
贺学
放试
冠场
词赋科
拿魁
陪考
黔吻
考期
考送
科举年
中的璇魁
鬻题
异题
至公楼
《漢語大詞典》:策套
指科举时代,应试者断章取义,连缀史籍的片言只语编成的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 明 杨慎 《举业之陋》:“本朝以经学取人,士子自一经之外,罕所通贯。近日稍知务博,以譁名苟取,而不究本原,徒事末节。五经诸子,则割取其碎语而诵之,谓之蠡测;歷代诸史,则抄节其碎事而缀之,谓之策套。”
《漢語大詞典》:贺学(賀學)
祝贺童生通过考试进入县学。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潘保正 替他约齐了分子,择个日子贺学。”
《漢語大詞典》:放试(放試)
犹言举行考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解闱:“三年一次,八月十五日,放贡举应试。诸州郡县及各路运司并于此日放试。”
分類:考试
《漢語大詞典》:冠场(冠場)
盖过一同考试的人。 清 讴歌变俗人 《经国美谈》第一出:“虎略龙韜久冠场,他年待把姓名扬。”
分類:盖过考试
《漢語大詞典》:词赋科(詞賦科)
科举名目之一。主要考试词赋。金史·选举志一:“其后南北通选,止设词赋科,不过取六七十人。” 清 黄遵宪 《杂感》诗:“谓开词赋科,浮华益无耻。”
《分类字锦》:拿魁(拿魁)
文天祥得解谢座主启尧叟以壮岁拿魁尧咨为之接武
分类:考试
《國語辭典》:陪考  拼音:péi kǎo
陪同考生赴考场。如:「升学考试时,父母只要有空,常会陪考,充分表现对子女的关怀。」
《分类字锦》:黔吻
见焚香注
分类:考试
《國語辭典》:考期  拼音:kǎo qí
考试的日期。《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恐一时动不得身,错了考期,如何是好?」
分類:考试日期
《漢語大詞典》:考送
通过考试选送。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有这样一张中学文凭,可以投考本省的高等学堂……更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法官考试,乃至东西洋留学生的考送。”
《漢語大詞典》:科举年(科舉年)
明 清 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儒林外史第五回:“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
《分类字锦》:中的璇魁
李刘贺何大圭及第启中的璇魁解韦璧省十九年无全牛之刃九万里运化鹏之程
分类:考试
《漢語大詞典》:鬻题(鬻題)
谓受贿泄露考试题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士子谤讪:“是科,会元 邹东郭 、状元 杨升庵 ,真无忝科名,即谤词何足为主司损。但言官有纠 靳 ( 靳贵 ) 京口 家人通赂鬻题,疏上不报。”
《分类字锦》:异题(异题)
宋史选举志嘉定十四年宗学解试依太学例取放每举附国子监发解所异题别考
分类:考试
《漢語大詞典》:至公楼(至公樓)
科举时代主考官观看诸生考试的地方。因以为试院的别称。 宋 洪皓 松漠纪闻:“试闈用四柱,揭綵其上,目曰至公楼,主文登之以观试。”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你若到至公楼占了鰲头,则怕你金榜无名誓不休。”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三折:“他本望至公楼独占鰲头,今日向 洞庭湖 跳过了龙门。”参见“ 至公 ”、“ 至公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