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惭耻(慚恥)
亦作“慙耻”。 羞耻。《战国策·齐策六》:“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慙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南史·范晔传:“及将诣市, 曄 在最前……在道笑语,初无惭耻。”《元典章·刑部十五·不许妇人诉》:“有一等不畏公法素无惭耻妇人,自嗜鬭争,妄生词讼。”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其人乃反叩吾以所服,輒慙耻囁嚅而不能对。”
分類:羞耻
《国语辞典》:不知羞  拼音:bù zhī xiū
毫无羞耻之心。如:「那人真不知羞,将垃圾随处乱倒。」
《漢語大詞典》:愤耻(憤恥)
(1).积久之耻辱。 唐 李翱 《论事疏表》:“窃见陛下即位以来,招怀不廷之臣,诛寇贼十餘事,刷五圣之愤耻,为后代之根本,自古中兴之盛,孰有及者?”
(2).愤恨羞耻。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第一节:“自见乙未 马关 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
《漢語大詞典》:怀耻(懷恥)
忍受耻辱;感到羞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大人含弘,藏垢怀耻。”后汉书·桓荣传论:“若夫一言纳赏,志士为之怀耻。”
《國語辭典》:遮羞布  拼音:zhē xiū bù
1.系在腰间遮盖下体的布。
2.对不光彩的事所做的掩饰。如:「明知他是为了找遮羞布才借题发挥,我们就别说破他了。」
《國語辭典》:死皮赖脸(死皮賴臉)  拼音:sǐ pí lài liǎn
不顾羞耻的纠缠。《红楼梦》第二四回:「还亏是我呢,要是别个,死皮赖脸,三日两头儿来缠著舅舅,要个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呢!」
《漢語大詞典》:雪丑(雪醜)
洗除羞耻。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 乐毅 使人献书 燕王 报曰:‘……若先王之报怨雪丑,夷万乘之 齐 ,收八百年之积。’”一本作“ 雪耻 ”。
分類:洗除羞耻
《漢語大詞典》: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
谓只要一时不怕羞耻,就可以多日不忍饥挨饿。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便好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把这羞脸揣在怀里,我还过去。”亦作“ 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 ”、“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便好道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我们靠手艺的买卖,怎害得许多羞。”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多谢相公,正是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國語辭典》:要脸(要臉)  拼音:yào liǎn
顾惜廉耻。如:「人要脸,树要皮。」也称为「要脸面」。
分類:顾惜羞耻
《国语辞典》:老著脸皮(老著脸皮)  拼音:lǎo zhe liǎn pí
厚著脸皮,不顾羞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富翁才老著脸皮道:『有劳娘子尊步,尊夫不在,娘子回房,须是寂寞。』」也作「老了脸皮」、「老著脸」、「老著脸子」。
分类:脸皮羞耻
《国语辞典》:知耻近乎勇(知耻近乎勇)  拼音:zhī chǐ jìn hū yǒng
知道羞耻是一种接近于勇敢的表现。《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国语辞典》:行己有耻(行己有耻)  拼音:xíng jǐ yǒu chǐ
人有羞耻心,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兄质性笃厚,行己有耻,不至有是。」
《国语辞典》:无耻之尤(无耻之尤)  拼音:wú chǐ zhī yóu
形容一点羞耻心也没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这班人可以算得无耻之尤了!要叫我听了,怒还来不及呢,有甚么可笑?」
分类:羞耻
《国语辞典》:不识羞耻(不识羞耻)  拼音:bù shì xiū chǐ
没有羞耻心。《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我怎么贪恋爵位,不识羞耻,你倒骂得刻毒!」
分类:羞耻
《漢語大詞典》:诃辱(訶辱)
大声斥责,使觉得羞耻。晋书·陶侃传:“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訶辱,还其所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