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惭骇(慚駭)
亦作“慙骇”。 羞惭骇异。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二子相顾慙骇,欲以多穷之。”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乃语以税居之事,曰:‘不幸衝突,颇益惭骇,幸望陈达於小娘子。’”
分類:羞惭骇异
《漢語大詞典》:汗羞
因羞惭而流汗。形容极度羞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余惑於妇言,遂失手足之义。弟不念前嫌,增我汗羞。”
《漢語大詞典》:愧丧(愧喪)
羞惭沮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 和 始敛怒,起身去。 黄嫗 愧丧无色,辞欲归。”
分類:羞惭沮丧
《漢語大詞典》:愧艴
羞惭恼怒。新唐书·李景让传:“ 景让 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 西川 节度使。”
分類:羞惭恼怒
《漢語大詞典》:愧惜
羞惭,悲哀。《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遂乃以顺民之资格,实行公天下之主义,簞食壶浆以迎来者,以靳为奴为隶于异姓异种之箝制之下而不自愧惜。”
分類:羞惭悲哀
《国语辞典》:赧颜汗下(赧颜汗下)  拼音:nǎn yán hàn xià
脸色发红,额头出汗。形容羞惭的样子。如:「今天先生誉过之情,令人赧颜汗下。」
《国语辞典》:满面羞愧(满面羞愧)  拼音:mǎn miàn xiū kuì
脸上充满羞惭和愧意。《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众人看著那妇人穿了衣服,起来又磕了两个头,同乌龟满面羞愧,下船去了。」
《国语辞典》:措颜无地(措颜无地)  拼音:cuò yán wú dì
脸没地方摆。形容极为羞惭。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九出:「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分类:羞惭
《漢語大詞典》:惭忿(慚忿)
亦作“慙忿”。 羞惭忿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隐者曰:‘此魔所为,吾过矣。’烈士慙忿而死。” 清 方苞 《读〈伍子胥传〉》:“如是, 夫差 虽惭忿以杀 子胥 ,而必不释 句践 。”
分類:羞惭忿恨
《漢語大詞典》:惭讳(慚諱)
羞惭隐瞒。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此妇并无惭讳之意,答道:‘妾身是也!然不祸於君,君幸勿惧。’”
分類:羞惭隐瞒
《漢語大詞典》:惭噱(慚噱)
带着羞惭的心情大笑。 宋 岳珂 桯史·郑广文武诗:“乃长吟曰:‘ 郑广 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 郑广 做贼却做官。’满坐惭噱。”
《國語辭典》:闭月羞花(閉月羞花)  拼音:bì yuè xiū huā
形容女子容貌姣好,足使花、月为之退掩、失色。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只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时鲁小姐卸了浓装,换几件雅淡衣服。蘧公孙举眼细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作「蔽月羞花」、「花闭月羞」、「羞花闭月」、「月闭花羞」。
《漢語大詞典》:赤脸(赤臉)
因羞惭、发怒而脸红。 明 孙柚 《琴心记·勉拨房貲》:“被他们羞得倒褪,又难去赤脸认真,只得把餘恨自吞。”
《國語辭典》:打惨(打慘)  拼音:dǎ cǎn
惊楞、发呆。《董西厢》卷四:「初唤做莺莺,孜孜地觑来,却是红娘。打惨了多时,痴呆了半晌。」
分類:羞惭
《國語辭典》:讪讪(訕訕)  拼音:shàn shàn
难为情的样子。《金瓶梅》第六八回:「那王姑子便一声儿不言语,讪讪的坐了一回,往薛姑子家嚷去了。」《红楼梦》第九回:「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