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臭名昭著  拼音:chòu míng zhāo zhù
丑恶的名声昭彰显著。如:「他卖国求荣,早已臭名昭著,为国人所唾弃。」
《漢語大詞典》:沈恶(沈惡)
亦作“沉恶”。 隐伏的罪恶。 汉 王充 论衡·祸虚:“世谓受福祐者既以为行善所致,又谓被祸害者为恶所得。以为有沉恶伏过,天地罚之,鬼神报之。”
分類:隐伏罪恶
《國語辭典》:迁善远罪(遷善遠罪)  拼音:qiān shàn yuǎn zuì
改过向善而远离罪愆。唐。吕温 广陵陈先生墓表:「吾里尝有陈融,孝慈仁信,不学不仕。乡人见也,皆自欲迁善远罪,亦不知其所以然,今也则亡,清风犹在。」宋。陆九渊 荆门军上元设厅讲义:「愚人不能迁善远罪,但贪求富贵,却祈神佛以求福,不知神佛在何处,何缘得福以与不善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愆鄙
卑鄙罪恶之事。南齐书·郁林王纪论:“既而諐鄙内作,兆自宫闈,虽为害未远,足倾社稷。”
分類:卑鄙罪恶
《國語辭典》:罄竹难书(罄竹難書)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也难以写尽。语或本于《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后汉书。卷六十六。公孙贺传》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之说。至《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
《漢語大詞典》:稔恶盈贯(稔惡盈貫)
谓所积罪恶之多,达于极点。 章炳麟 《讨满洲檄》:“我 中华 亦有流寇之难,讨伐不时,将帅亟易,遂得使虏穷凶极恶,肆其驰突,外劫 朝鲜 ,内围京邑,稔恶盈贯,亦陨其命。”
分類:罪恶极点
《漢語大詞典》:净罪
亦作“净罪”。 洗除罪恶。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狂暴的人堆的臂膊,恰如净罪的火焰一般,照出来的只有一个阴暗。”
《漢語大詞典》:净罪山
亦作“净罪山”。 意大利 诗人 但丁 (Dante)《神曲·地狱篇》谓能替人洗去罪恶的艰险难行的山。 郭沫若 《星空·paolo之歌》:“我不怕净罪山的艰险,我不想上那地上乐园。”
《國語辭典》:迷天大罪  拼音:mí tiān dà zuì
所犯的罪,与天一样的大。比喻极大的罪过。《水浒传》第二回:「汝等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犯著迷天大罪,都是该死的人。」《红楼梦》第七七回:「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什么迷天大罪!」也作「弥天大罪」。
分類:极大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