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罚则(罚则)  拼音:fá zé
统称规定惩罚的法令。
《漢語大詞典》:觥挞(觥撻)
亦作“觵挞”。 谓古代祭祀时失礼之罚则。周礼·地官·闾胥:“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 郑玄 注:“觵挞者,失礼之罚也。觵,用酒,其爵以兕角为之;挞,扑也。” 清 钱谦益 《瞿太公墓版文》:“世教下衰,丑类顽嚚,奇衺相及,觵挞齗齗。” 清 方苞 《教忠祠禁》:“惟学校射饮,罚用觥挞则施于庶民为多。”
《国语辞典》:违警罚法(违警罚法)  拼音:wéi jǐng fá fǎ
为规定违警行为与其罚则之法。亦即国家为防止危害,确保社会安宁秩序,维持善良风俗等目的,依警察权的作用,对人民的行为,规定何者为违警、依何种程序处罚、如何处罚的法律。现已被社会秩序维护法所取代。
《国语辞典》:从轻发落(从轻发落)  拼音:cóng qīng fā luò
依照较轻微的罚则处理。多含有稍加警惕,希其改过的意思。如:「念在他年幼无知,姑且从轻发落。」《水浒后传》第一四回:「幸得宿太尉情面说救,故得从轻发落,刺配沙门岛。」
《国语辞典》:从宽发落(从宽发落)  拼音:cóng kuān fā luò
依照较宽松的罚则处理。多含有稍加警惕,希其改过的意思。《隋唐演义》第一四回:「蔡公先问罗公起居,然后说到:『就是仁寿二年皂角林那桩事,我也从宽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