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 【介绍】: 即菩提达摩。或作达磨。高僧。南朝梁时南天竺国王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师从般若多罗尊者,为西土禅宗二十八世传人。梁武帝大通元年泛海至广州。普通中迎至金陵与谈佛理。谈不契合,乃渡江入魏传布佛教。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参禅九年,人莫测其玄妙。传《楞伽经》及其心法于慧可,于是禅宗得流传中国。世称中土禅宗初祖。
全后魏文·卷六十
菩提达磨姓刹帝利,天竺王子。梁大通元年(即普通八年)。来至东土,与梁武语,机缘不契,度江来归,止嵩山少林寺,明年终(大通二年即孝庄建义元年)。梁武帝追慕为碑,昭明为祭文,是为初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南天竺香至国王之季子也。刹帝利种。资性开朗。神慧无方。志存大乘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游化其国。受王供养。以神通力。知其密迹。使与二兄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辨所施珠。而磨才智无碍。二兄不能屈。尊者因谓之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以承统寄。磨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躬行阐导。破伏六宗。然观震旦。有大乘气象。故附舶东来。阅三寒暑。达于南海。时梁大通元年也。广州既备礼迎接。即驿奏武帝。帝诏至。慰劳勤渥。问曰。朕自御极以来。造寺写经度僧。有何功德。答曰。人天小果耳。上曰。何谓大乘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上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曰。廓然无圣。上曰。对朕者谁。答曰不识。上终无所领悟。乃北抵魏。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危坐。终日嘿然。人竞以壁观婆罗门称之。时则孝明帝武泰元年也。帝钦磨道德。三诏不起。就赐摩衲袈裟。金钵银水瓶。以致供养。 俄有沙门惠可道副道育尼总持者。从其诲励九年。乃命之曰。时至矣。汝等宜各言其所得乎。副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磨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磨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磨曰。汝得吾骨。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磨曰。汝得吾髓。于是顾谓慧可曰昔如来。以王法眼藏。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以至于吾。我今付汝。汝当护持。拜授袈裟。以表信。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又曰吾观震旦。惟楞伽经。可以印心。汝等宜加勉。乃往禹门千圣寺。端坐示灭。即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之定林寺。塔其上焉。后三岁。奉使宋云自西域回。遇磨葱岭手𢹂只履。翩然独迈。问之曰。西天去云归以闻。诏启。圹视之。仅只履而已。唐代宗朝追谥圆觉禅师。塔曰空观。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咨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疑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摩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流于世。自言年一百五十馀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神僧传·卷第四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邢墓祇罗回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六
邢基祇罗回,芮芮国相。
元罗侯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元继弟。孝文帝迁都洛阳,罗侯家于燕州昌平,富聚资产,豪据北方。元叉执政,拜昌平太守。孝明帝正光末,为大俄佛保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4—528 【介绍】: 北魏赵郡人,字琚罗。李安世子。涉猎史传,有文才。宣武帝延昌末,由司徒行参军迁司徒长兼主簿,太师高阳王以为友,正主簿。以上书言民间绝户为僧事,为胡太后所责。后随萧宝夤西征,以功授镇远将军、岐州刺史,辞不赴,坐免。死于河阴事变。
全后魏文·卷三十三
玚字琚罗,安世子。延昌末为司徒行参军,迁司徒长兼主簿。寻为高阳王雍友正主簿,转尚书郎,加伏波将军。历萧宝统军假宁远将军、左丞,仍为别将军,进中书侍郎。除镇远将军岐州刺史。坐辞不赴任免官。建义初,于河阴遇害。赠镇东将军、尚书右仆射、殷州刺史。太昌中,重赠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僧人,扶南国人。梁武帝时携梵文经本来,诏与伽跋罗共译《宝云》、《法界体性》、《文殊般若经》三部,合十一卷。以其不习汉语,故所译经文,多有不达意处。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又有沙门曼陀罗者。亦扶南人也。华言弘弱。远赍梵本来。上使与婆罗译之。则宝云法界体性文殊般若经三部。合一十一卷。其文隐质。多不可晓。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梁初又有扶南沙门曼陀罗者。梁言弘弱。大赍梵本远来贡献。敕与婆罗共译宝云法界体性文殊般若经三部合一十一卷。虽事传译未善梁言。故所出经文多隐质。
叱罗协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74 【介绍】: 北周代郡人,旧与宇文邕同名,后改今名。少寒微,尝为州小吏。后为尔朱兆司马。兆死,事窦泰,为监军。窦泰为宇文泰所杀,协降,授大丞相府东阁祭酒,累迁相府属从事中郎,颇见信任。后除直阁将军、恒州大中正,南岐州刺史。镇压氐族起事。宇文护征协入朝,委以腹心,赐姓宇文氏。累官少傅,位柱国,爵南阳郡公。护诛,协除名。武帝建德中复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69 【介绍】: 即拘那罗陀。南朝陈时僧。西天竺优禅尼国人。以通三藏知名,特精世亲法相唯识之学。历游诸国。梁武帝太清二年至建康,帝深加敬礼,将事传译。会侯景乱起,潜行南归,随方传译不辍。法相唯识之学乃传中国。后入南海卒。译有《摄大乘论》、《唯识论》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华言真谛。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梁武皇帝盛昌三宝大同中直后张汜等。送扶南贡使返国。且使请求名德三藏。彼国乃以谛应诏。而并赍至大乘论诸杂华经等。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南海。大清二年八月。届京师。帝顶礼于宝云殿。即欲传翻。属寇羯凭陵弗果谛亦漫游东土。檀越富春。令陆元哲。招延。与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十七地论。昉五卷。太宝三年。侯景徵还供养。元帝启祚。止金陵正观寺偕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后随方传译。靡宁厥止。心欲汎舶往楞伽脩国。道俗结誓留之。遂停南越。重覈所翻。文帝天嘉四年。杨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钦渴新闻。远承芳问。谛感其意。乃为翻摄大乘等论。旋至梁安。将返西国。而业风飘舶。还广州。刺史穆公頠。延住制旨寺。与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穆公薨。世子纥为檀越。仍事传译。然其神思通幽。非世所测。尝居绝岛。纥往候之。波涛𭰔涌。未即渡。谛望见。因敷坐具水上。跏坐。绝流达岸。而坐具略不沾。湿或折荷叶乘之。不少倾侧。 至光太二年六月。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慧恺闻之。辍讲奔赴。刺史稽颡请留。群众遮挽。三日乃已。因是迎致王园寺。议还建邺。会有忌者。沮于上。乃止。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遘疾迁化。年七十有一。所译经论。僧宗法准等。奉还匡山。 谛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随处翻传。亲流疏解。后疏则僧宗所释也。宗恺则穷括教源。诠题义旨。每面扬阐。情理无伏。 谛一日喟然长叹。而谓恺曰。君等实副参传。而遇非其时。则奈何。恺泣数行下。因跪启曰。法被中国。群生垢重。致是扰攘。必何时而可定耶。谛指西北。且曰。此方有大大国。非久当盛弘吾教。但恨君等不及睹耳。呜呼其亦有待于今日乎。 谛自梁武之末。陈宣之初。二十三载。所出经传记。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 于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那首华言高空。以魏元象中。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僧伽吒经三部七卷。沙门僧昉笔受。属齐受禅。南抵金陵。大同间。译大乘顶王经一部。梁武诏那。总监外国诸使。大清二年。遇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华言德贤。赍胜天王般若梵本至。那从祈请得之。适丁侯景之乱。未暇翻传。陈天嘉乙酉岁。始译于江州兴业寺沙门智昕笔受。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译云真谛。并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罔不厝怀。艺术异能偏素谙练。虽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远涉艰关无惮夷险。历游诸国。随机利见。梁武皇帝。德加四域盛唱三宝。大同中。敕直后张泛等。送扶南献使返国。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搜选名匠惠益民品。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以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于南海。沿路所经。乃停两载。以太清二年闰八月。始届京邑。武皇面申顶礼。于宝云殿竭诚供养。谛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更出新文有逾齐日。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法为时崩不果宣述。乃步入东土。又往富春令陆元哲。创奉问津将事传译。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十七地论。适得五卷。而国难未静。侧附通传。至天保三年。为侯景请。还在台供养。于斯时也。兵饥相接。法几颓焉。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乃止于金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三年二月。还返豫章。又往新吴始兴。后隋萧太保。度岭至于南康。并随方翻译。栖遑靡托。逮陈武永定二年七月。还返豫章。又止临川晋安诸郡。真谛虽传经论。道缺情离本意不申。更观机壤。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道俗虔请结誓留之。不免物议遂停南越。便与前梁旧齿。重覆所翻。其有文旨乖竞者。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至文帝天嘉四年。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并建业标领。钦闻新教。故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谛欣其来意。乃为翻摄大乘等论。首尾两载覆疏宗旨。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又汎小舶至梁安郡。更装大舶欲返西国。学徒追逐相续留连。太守王方奢。述众元情重申邀请。谛又且修人事。权止海隅。伺旅束装未思安堵。至三年九月。发自梁安汎舶西引。业风赋命飘还广州。十二月中上南海岸。刺史欧阳穆公頠。延住制旨寺。请翻新文。谛顾此业缘。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后穆公薨没。世子纥重为檀越。开传经论。时又许焉。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测。尝居别所四绝水洲。纥往造之。岭峻涛涌未敢淩犯。谛乃铺舒坐具。在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浮波达岸。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依常敷置。有时或以荷叶。拓水乘之而度。如斯神异其例甚众。至光太二年六月。谛厌世浮杂情弊形骸。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时智恺正讲俱舍。闻告驰往。道俗奔赴相继山川。刺史又遣使人。伺卫防遏。躬自稽颡致留三日。方纡本情。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时宗恺诸僧。欲延还建业。会杨辇硕望。恐夺时荣乃奏曰。岭表所译众部。多明无尘唯识。言乖治术有蔽国风。不隶诸华可流荒服。帝然之。故南海新文有藏陈世。以太建元年遘疾。少时遗诀。严正勖示因果。书传累纸。其文付弟子智休。至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时年七十有一。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十三日僧宗法准等。各赍经论还返匡山。自谛来东夏。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讨寻教旨者。通览所译。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故随处翻传亲注疏解。依心胜相。后疏并是僧宗所陈。躬对本师重为释旨。增减或异大义无亏。宗公别著行状。广行于世。且谛之梁时逢丧乱。感竭运终道津静济。流离弘化随方卷行。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别。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故始梁武之末。至陈宣即位。凡二十三载。所出经论记传。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微附华饰盛显隋唐。见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馀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凡有二百四十甲。若依陈纸翻之。则列二万馀卷。今见译讫。止是数甲之文。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是知法宝弘博。定在中天。识量玼琐。诚归东夏。何以明之。见译藏经减三千卷。生便弃掷习学全希。用此量情情可知矣。初谛传度摄论。宗恺归心。穷括教源铨题义旨。游心既久怀敞相承。谛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一日气属严冬。衣服单疏。忍噤通霄门人侧席。恺等终夜静立奉侍。咨询言久情諠有时眠寐。恺密以衣被覆之。谛潜觉知。便曳之于地。其节俭知足如此。恺如先奉侍。逾久逾亲。谛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恺问其故。答曰。君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但恨弘法非时。有阻来意耳。恺闻之如噎。良久声泪俱发。跪而启曰。大法绝尘远通赤县。群生无感可遂埋耶。谛以手指西北曰。此方有大国。非近非远。吾等没后当盛弘之。但不睹其兴。以为太息耳。即验往隔。今统敷扬有宗。传者以为神用不同。妄生异执。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陈言高空。游化东魏。生知俊朗体悟幽微。专学佛经尤精义理。洞晓音韵兼善方言。译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以魏元象年中。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沙门僧昉笔受。属齐受魏禅。蕃客任情。那请还乡。事流博观。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以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既达彼国仍被留住。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命。至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赍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期请乞愿弘通。嘉其雅操豁然授与。那得保持用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携负东西讽持供养。至陈天嘉乙酉之岁。始于江州兴业寺译之。沙门智昕笔受陈文。凡六十日。覆疏陶练勘阅俱了。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僧正释惠恭等监掌。具经后序。那后不知所终。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陈言善吉。于扬都城内至敬寺。为陈主译大乘宝云经八卷。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少有差耳。并见隋代三宝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公山。萧宏子。初封罗平侯,以母宠立为世子。宏卒,表求让兄,梁武帝嘉之,改封建安县侯。官至丹阳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仲纲。元叉弟。起家司空参军事,累迁青州刺史。叉当朝专政,罗望倾四海,一时才名之士咸为其宾客。胡太后杀元叉,罗与叉妻(胡太后妹)私通,时人秽之,或云其救命之计也。孝武帝时,官梁州刺史。梁军围城。罗以州降,封南郡王。西魏废帝时宇文泰求之,得还,位侍中、少师。
尉迟纲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代人,字婆罗。尉迟迥弟。宇文泰甥。鲜卑族。骁果有膂力,善骑射。西魏文帝大统元年,为宇文泰帐内都督。大统年间,从破窦泰,复弘农,战沙苑。河桥之役,邙山之战,屡立军功,进爵昌平郡公。西魏废帝二年,拜大将军,兼领军。泰闻帝有异谋,以纲职典禁旅,密为之备。北周孝闵帝即位,除小司马。明帝即位,进柱国大将军。武帝元年,封吴国公,除泾州刺史。保定四年,晋公宇文护东讨,留镇京师。卒谥武。
王纮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太安狄那人,字师罗。王基子。善骑射,好文学。东魏孝静帝兴和中除奉朝请。高澄遇刺,纮冒刃捍御,以忠节封平春县男,除晋阳令。文宣帝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高演为相,补中外府功曹参军。武成帝河清三年,以与征突厥功,加骠骑大将军。后主武平间聘于周。官至侍中。卒。
全北齐文·卷六
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兴和中为库直,除奉朝请,武定末赐爵平春县男,除晋阳令,天保初加宁远将军,皇建初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中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初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迁散骑常侍,武平初进开府仪同三司,迁侍中,有《鉴诚》二十四篇。
阴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3 【介绍】: 隋武威人,字罗云。少勇毅,有武略,性谨厚,重然诺。初仕北周。韦孝宽讨尉迟迥时寿为监军,孝宽有疾,三军纲纪皆决于寿。乱平,以功进上柱国,拜幽州总管,封赵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7 【介绍】: 隋时东突厥首领。名摄图。他钵可汗侄。他钵可汗卒,子庵罗继立,懦弱不能统国,因让国于摄图。得立后,号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简称沙钵略可汗。以勇得众,控弦四十万称雄漠北,累扰边郡。文帝开皇三年,于白道被隋军击败。后又受困于达头可汗,遂称藩于隋,岁岁朝贡。
僧罗云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616 【介绍】: 隋僧。南郡松滋人,俗姓邢。初于上明东寺出家。年十六,讲无常义,容色无挠。后于荆州创还乡寺,传三论奥义。改住龙泉寺,历五十余年,常坐不卧。炀帝诏召入,以病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邢氏。南郡松滋人。出家隶上明东寺。时扬都道朗。于兴皇盛业四论。因钻仰焉。年十六。与其徒。论常无常义。而辞色和祥。宾主允畅。众咸嘉尚。朗乃以所服帔赏之。闻誉由尔益进。后从福缘寺亘法师所解亦然。于是以三论奥旨。未被荆南。乡里之念。有不能免。而栖禅寺陟禅师者。定慧兼脩。注心利益。又力助之。方当六合混一之初。玄侣竞臻。郁成盛席。总管。宜阳公王世积。诏使舍人萧子宝。尤加敬慕。居龙泉寺。馀五十年。常坐不卧。岂非模范之不易得者哉炀帝承名。诏邀至。固以疾辞。 道士俞氏讲庄老。妄用内典。云命门人。慧成道胜。往折之。坐定道士曰。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成曰。脱珍御服。著毙垢衣。习近穷迷。将开渐化。又俞讳成呼先生。成谓。如是则请去先字。仍依姓。呼之俞生。可乎。道士惭。云轮下众盈五百。皆成胜类也。 神山云所生地。一夏安居。养母其上。始开四经三论于上明东寺。其法堂十二间。盖道安昙翼所造。云兄道颙亦隶寺出家。尝造重阁于安公驴庙之北。古老传以为安公乘赤驴。自襄阳檀溪。一夕返上明。捡校东西两寺。及四层塔。驴庙即系驴处也。 云兄弟五人 俱出家为法师。而云其季者。大业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端坐迁神于龙泉寺房。寿七十五。弟子椿诜澄憩等。荆南经朱粲𡨥扰。寺多残毁。独龙泉完美至今。
续高僧传·卷第九 义解篇五
释罗云。姓邢氏。南郡松滋人。初从上明东寺出家。志操所怀附参成德。承金陵道王索隐者若林。遂轻千里远追胜侣。会杨都道朗盛业兴皇。乃倾首法筵钻仰徽烈。一乘四论大剖津途。于时常令学徒括究幽隐。云年十六。甫在幼冲。锐志前驱。问常无常义。而容色无挠。宾主绰然众咸嘉赏。朗乃以所服帔处众赠之。自此名称踰远所在传之。而乐法不穷如愚莫滞。自朗迁后广讯所闻。又从福缘寺亘法师采酌遗逸。亘纵解无遗任其钻仰。云以三论奥义未被荆南二障多阻。誓当弘演。有迁禅寺陟禅师。定慧兼修注心开剖。于时六合混壹三楚全盛。众若稻麻人多杞梓。云创还乡寺。乘此应机。居端座为请益之师。吐清言为住法之首。总管宜阳公王世积。诏使舍人萧子宝。躬临法席咸诵德音。有龙泉寺。地隔嚣尘心存闲旷。乃居之五十馀年。修缉栋宇常坐不卧。领徒五百时呈翘楚。炀帝承名有敕追入。避迹凿坏以病而退。昔释道安于上州东寺造堂七间。昙翼后造五间。连甍接栋横列十二。云此堂中讲四经三论各数十遍。不于文外别有撰述。皆心思口演冰释理顺。故得空有两忘教义双举。时松滋有道士姓俞(抽祐反)者。学冠李宗业该儒史。常讲庄老私用内经。云命门人慧成道胜曰。彼道士蜂飞蚁聚掠牛盗法。情实难容。尔传吾旨摧彼邪踪。成等诣彼而坐。道士曰。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成曰。脱珍御服著弊垢衣。习近穷迷将开渐化。时以为名答。成前呼俞为先生。俞瞋曰。我非俗士。那詺我为先生。成曰。汝既讳唤先生。请除先字。还依旧姓名曰俞生。所以句句之中常衔俞生。于时大众欣笑无已。道士负惭折角。云奉执高尚雅镇时俗。迎送庆吊一无预焉。或负荣傲道者闻而往造。及见参礼汗流心战。生缘在神山之下。一夏居止静处思玄。母日自赍登上供设。有问其故。答曰。即此为报母之劬劳也。昔朱粲寇扰荆南。寺多焚毁。惟云所造龙泉独存。以贼中总管云曾授戒。所以尊师重法。寺获存焉。云兄弟五人。皆为法师。而云最小神彩特达。入室弟子十人。椿诜澄憩等。传道开化。岷蜀江淮故未叙历。以隋大业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端坐迁于寺房。春秋七十五。中书令岑文本制碑。沙门道颙即云之兄也。学通大小名闻道俗。于上明东寺起重阁。在安公驴庙北。传云。安公乘赤驴从上明往襄州檀溪。一夕返覆捡挍两寺并四层三所人今重之名为驴庙。此庙即系驴处也。
周罗㬋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605 【介绍】: 隋九江浔阳人,字公布。少善骑射,阴习兵书,任侠放荡。初仕陈,屡与齐师、周师战,勇冠三军。晋王杨广伐陈,罗㬋都督巴峡沿江诸军事以拒。陈后主被擒,与诸将大临三日,遣散士卒然后降,进位大将军。炀帝即位,从平汉王杨谅,授上大将军。后讨汉王余党,中流矢卒,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