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84,分133页显示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薄拘罗经
薄矩罗
阇陀波罗
阇嚩罗摩履你
罽罗多
避罗
优尸罗
优多罗
优多罗僧
优多罗摩纳
优波柯罗
优波罗忏
优罗尼沙土
优婆憍舍罗
佛类词典(续上)
薄拘罗省事第一薄拘罗经
薄矩罗
阇陀波罗
阇嚩罗摩履你
罽罗多
避罗
优尸罗
优多罗
优多罗僧
优多罗摩纳
优波柯罗
优波罗忏
优罗尼沙土
优婆憍舍罗
薄拘罗省事第一
【佛学大辞典】
(杂语)薄拘罗经曰:「我于此正法律中学道以来八十年,未曾忆畜沙弥,未曾忆为白衣说法,乃至四旬颂亦不为说。」分别功德论四曰:「阿难问薄拘罗,何以不为人说法耶?为无四辩为乏智慧而不说法乎?答曰:我于四辩捷疾之智非为不足,唯自乐静,不喜愦闹,故不说法耳。」
(杂语)薄拘罗经曰:「我于此正法律中学道以来八十年,未曾忆畜沙弥,未曾忆为白衣说法,乃至四旬颂亦不为说。」分别功德论四曰:「阿难问薄拘罗,何以不为人说法耶?为无四辩为乏智慧而不说法乎?答曰:我于四辩捷疾之智非为不足,唯自乐静,不喜愦闹,故不说法耳。」
薄拘罗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中阿含经八未曾有品收之。薄拘罗自说种种未曾有法。
(经名)中阿含经八未曾有品收之。薄拘罗自说种种未曾有法。
薄矩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波鸠罗。比丘名。(参见:薄拘罗)
(人名)又作波鸠罗。比丘名。(参见:薄拘罗)
阇陀波罗
【佛学大辞典】
(菩萨)菩萨位之名。仁王经曰:「入无相阇陀流罗位,化一切众生。」同吉藏疏五曰:「阇陀波罗,此翻为度黑闇,无复黑闇,亦名无畏地,三藏师翻为满定也。」
(菩萨)菩萨位之名。仁王经曰:「入无相阇陀流罗位,化一切众生。」同吉藏疏五曰:「阇陀波罗,此翻为度黑闇,无复黑闇,亦名无畏地,三藏师翻为满定也。」
阇嚩罗摩履你
【佛学大辞典】
(杂语)Jva%la%ma%lini,译曰焰鬘。谓如来之光焰,连环不断如鬘也。演密钞八曰:「阇嚩啰,此译为焰。摩履你,此译为鬘。谓如身光之焰,连环不断,犹如鬘形。」
(杂语)Jva%la%ma%lini,译曰焰鬘。谓如来之光焰,连环不断如鬘也。演密钞八曰:「阇嚩啰,此译为焰。摩履你,此译为鬘。谓如身光之焰,连环不断,犹如鬘形。」
罽罗多
【佛学大辞典】
(地名)Kira%ta,北方山夷之义,谓栖息雪山西北部之种族也。似指前汉初侵入北印度征服罽宾之塞种族。西域记之「讫利多」与此种族同一欤。
(地名)Kira%ta,北方山夷之义,谓栖息雪山西北部之种族也。似指前汉初侵入北印度征服罽宾之塞种族。西域记之「讫利多」与此种族同一欤。
避罗
【佛学大辞典】
(植物)果名。(参见:频婆)
(植物)果名。(参见:频婆)
优尸罗
【佛学大辞典】
(植物)Us/ira,冷药草名。见正法念经二十三。译曰香菜。见四分律疏九。
(植物)Us/ira,冷药草名。见正法念经二十三。译曰香菜。见四分律疏九。
优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Uttara,人名。译曰上。百缘经五曰:「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国中,有一长者,其妇怀妊。满足十月,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有。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名优多罗。」
(人名)Uttara,人名。译曰上。百缘经五曰:「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国中,有一长者,其妇怀妊。满足十月,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有。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名优多罗。」
优多罗僧
【佛学大辞典】
(衣服)(参见:郁多罗僧)
(衣服)(参见:郁多罗僧)
优多罗摩纳
【佛学大辞典】
(人名)Uttaramanas,婆罗门名。译曰上志。大梵志之贵族。见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下。
(人名)Uttaramanas,婆罗门名。译曰上志。大梵志之贵族。见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下。
优波柯罗
【佛学大辞典】
(异类)Upa%kala,邬波哥罗。夜叉名。译曰小黑。见孔雀王咒经下。
(异类)Upa%kala,邬波哥罗。夜叉名。译曰小黑。见孔雀王咒经下。
优波罗忏
【佛学大辞典】
(术语)Upalaks!a,又作优婆罗叉,译曰律。四分律开宗记一本曰:「言律藏者,梵云优波罗忏,此译为律。律,则法也,非法无以肃威仪也。」大乘义章一曰:「优婆罗叉,此翻为律。」
(术语)Upalaks!a,又作优婆罗叉,译曰律。四分律开宗记一本曰:「言律藏者,梵云优波罗忏,此译为律。律,则法也,非法无以肃威仪也。」大乘义章一曰:「优婆罗叉,此翻为律。」
优罗尼沙土
【佛学大辞典】
(书名)梵名Upanis!ad,一作优婆尼沙昙。记述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为出于西历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赞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a%hman!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a%n!yaka之章,所说甚极幽微森严。优波尼沙土,即为说明之而起者,于宇宙之原始,诸神之性质,精神物质之本性,及其关系等,作哲学的解释,颇富神秘与譬喻。此所以为所谓六派哲学所依出之源泉也。此书出之时代,史家称为历史上优波尼沙土时代。盖优波尼沙土者,依最上精神认识破残馀无明之谓,或侍坐于他足下倾听其言教之谓,或谓为神秘之义。考其思想之大要,及于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究明世界太原为考察中心点之结果,或以大自在天为世界之太原,或以为神我,或以为声,因欲说其原因,遂至全脱神话的区域,而产出一个原体「梵」Brahman之思想。因世界之开发生成,发现此唯一之梵自行繁殖之意志,遂以斯所造之世界,为差别的恶毒之世界,苦痛虚妄之世界,无有真乐。是即为优波尼沙土之思想,此厌世思想,遂生所谓平等与差别之对立,孕庞大之印度哲学者也。言其解脱之方法,彼等谓差别之生活精神与最上精神,原非别物。不过爱著差别,迷惑生活精神而已。故个人精神,若知其自性,则得直与最上精神之梵合一矣。盖梵为世界之太原,亦即为世界万有。非人格的根本之精神力也。以差别之万有,探其一原,知一原而于差别之内认之,神与世界对立而不阻隔,说二者之合一,为其特长。即在梵为中心之一元的万有神教,同时于他面作平等差别对立观,因使厌离解脱可能也。所谓:「其者汝也。」Tat tvam asi,「我者梵也。」Aham Brahma asmi之二句,称为优波尼沙土哲学之最高真义,愿其思想虽已达高潮,而言语朦胧,不无未脱朴素幼稚之观。优波尼沙土中主要者,为Aitareya-up Kaus!itaki-up Taittiriya-up。Br!hada%ran!yaka-up。等,(参见:优婆尼沙昙)
(书名)梵名Upanis!ad,一作优婆尼沙昙。记述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为出于西历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赞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a%hman!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a%n!yaka之章,所说甚极幽微森严。优波尼沙土,即为说明之而起者,于宇宙之原始,诸神之性质,精神物质之本性,及其关系等,作哲学的解释,颇富神秘与譬喻。此所以为所谓六派哲学所依出之源泉也。此书出之时代,史家称为历史上优波尼沙土时代。盖优波尼沙土者,依最上精神认识破残馀无明之谓,或侍坐于他足下倾听其言教之谓,或谓为神秘之义。考其思想之大要,及于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究明世界太原为考察中心点之结果,或以大自在天为世界之太原,或以为神我,或以为声,因欲说其原因,遂至全脱神话的区域,而产出一个原体「梵」Brahman之思想。因世界之开发生成,发现此唯一之梵自行繁殖之意志,遂以斯所造之世界,为差别的恶毒之世界,苦痛虚妄之世界,无有真乐。是即为优波尼沙土之思想,此厌世思想,遂生所谓平等与差别之对立,孕庞大之印度哲学者也。言其解脱之方法,彼等谓差别之生活精神与最上精神,原非别物。不过爱著差别,迷惑生活精神而已。故个人精神,若知其自性,则得直与最上精神之梵合一矣。盖梵为世界之太原,亦即为世界万有。非人格的根本之精神力也。以差别之万有,探其一原,知一原而于差别之内认之,神与世界对立而不阻隔,说二者之合一,为其特长。即在梵为中心之一元的万有神教,同时于他面作平等差别对立观,因使厌离解脱可能也。所谓:「其者汝也。」Tat tvam asi,「我者梵也。」Aham Brahma asmi之二句,称为优波尼沙土哲学之最高真义,愿其思想虽已达高潮,而言语朦胧,不无未脱朴素幼稚之观。优波尼沙土中主要者,为Aitareya-up Kaus!itaki-up Taittiriya-up。Br!hada%ran!yaka-up。等,(参见:优婆尼沙昙)
优婆憍舍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沤和拘舍罗,译曰善巧方便。十波罗蜜中,第七波罗蜜之名,出于可洪音义二。(参见:沤和拘舍罗)
(术语)又作沤和拘舍罗,译曰善巧方便。十波罗蜜中,第七波罗蜜之名,出于可洪音义二。(参见:沤和拘舍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