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脱缰马(脱缰马)  拼音:tuō jiāng mǎ
脱离缰绳控制的马。今用来比喻人摆脱束缚或放任不拘。如:「考试完后,他像个脱缰马似的到处閒逛。」
《分类字锦》:曾系紫缰(曾系紫缰)
王士熙 上都柳枝词 君王夜过五花殿,曾与龙驹系紫缰。
分类:
《漢語大詞典》:缰络(韁絡)
马缰绳和笼头。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五:“ 刘长卿 有《湘中纪行》十诗……词妙气逸,如生马驹不为韁络所掣,读之使人飘飘然有凭虚御风之意。”
《骈字类编》:缰缫(缰缫)
卢思道劳生论中冠之后濯缨受署缰缫仁义笼绊朝市
《漢語大詞典》:缰子(韁子)
即缰绳。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马上亦有呈驍艺者,中贵人 许畋 押队招呼成列,鼓声,一齐掷身下马,一手执弓箭,揽韁子就地,如男子仪。”参见“ 繮绳 ”。
分類:缰绳
《國語辭典》:缰绳(韁繩)  拼音:jiāng sheng
栓住牲口的绳子,可以控制牲口的进退。《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可解马缰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候庄徵君坐稳了,两个太监笼著缰绳,那扯手都是赭黄颜色,慢慢的走过了乾清门。」
《高级汉语词典》:马缰绳  拼音:mǎ jiāng shéng
扎住马上唇的一圈绳索或皮带、附带交织而成的手柄,作为控制装置
分类:马缰绳
《國語辭典》:名缰利锁(名韁利鎖)  拼音:míng jiāng lì suǒ
羁缚于名利场中。宋。柳永〈夏云峰。宴堂深〉词:「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高吟。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一折:「断绝上利锁名缰,逼绰了酒色财气。」也作「名缰利索」、「利缰名锁」、「利锁名缰」、「利锁名牵」。
《漢語大詞典》:利锁名缰(利鎖名韁)
谓受名利束缚。 宋 方千里 《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名韁,何用縈縈?”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把一枕南柯省悟,再休被利锁名韁相缠住。”
分類:名利束缚